两极分化学区房,原形毕露学区房
两极分化学区房,原形毕露学区房就在当天,“紫竹半岛”二手房价格大跳水,挂牌均价仅为99577元/平今年1月26日,闵行区统考学校排名出炉,“紫竹半岛”的对口学区成绩仅排名全区第9有个名叫“紫竹半岛”的项目,去年7月的成交价格为74816元/平,强势拉到了12月的成交价格为127916元/平,涨幅超过70%因为项目不仅是学区房,还顶着重点学区分校的光环这不是最精彩的,最精彩的惊天大反转是
岁末年初,地产人打着鸡血
其中一针,就是上海二手房已成魔,武汉也即将开挂
而以学区房最为妖魔
上海闵行,类似于武汉三环外的地位
有个名叫“紫竹半岛”的项目,去年7月的成交价格为74816元/平,强势拉到了12月的成交价格为127916元/平,涨幅超过70%
因为项目不仅是学区房,还顶着重点学区分校的光环
这不是最精彩的,最精彩的惊天大反转是
今年1月26日,闵行区统考学校排名出炉,“紫竹半岛”的对口学区成绩仅排名全区第9
就在当天,“紫竹半岛”二手房价格大跳水,挂牌均价仅为99577元/平
一个月之内,房价暴跌3万/平
01
魔都的事,告一段落
江城武汉,也没闲着
最近,关于学区房的新闻,那是一个接着一个
拎重点的说
1、武汉顶流学区房,二手价涨到了6—8万/平
武汉天地,对口长春街小学 七一中学,最高二手成交价格79000元/平
帝斯曼国际中心,对口武汉小学 武珞路中学,最高二手成交价格60438元/平
2、武汉名校遍地开花、雨露均沾
先有,东西湖引进长春街小学 七一中学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
再有,硚口西签约崇仁路小学 十一初,暂定名为武汉市十一实验学校
后有,天河新区请来育才小学 七一中学站台
贺岁片似的,彩蛋一个一个
02
对不起,老秦要对这些高能大片提出灵魂拷问
第一,谁在买6—8万的天价学区房
敢花600万,买一套100平的二手学区房,到底是什么人
有这个购买力的,会没有学区房或者没有能力弄到学位吗?
不太可能
交个10万、20万的择校费,不就解决了上学的问题吗
没有这个购买力的,砸锅卖铁、背负巨额房贷买个学区房,不大可能
客观来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肯定有人买6万/平的学区房,但绝对绝对是极少数
第二,为什么重点学校将分校模式进行到底
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
学校的收入,有两大块
赞助费,房企给的赞助费以数千万、上亿为单位,点到为止
学费,公办学校是九年义务教育,而民办或公参民学校则不一样
以私立的钟家村寄宿小学为例
学费为7500元/学期,15000元/学年
1000个学生,每年仅学费收入就比公办学校多出1500万元
某某小学或初中是重点学校,由于是公办的性质,节衣缩食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现在品牌输出或合资办学,则可以名正言顺的收取学费,补贴办学经费
开发商的收入,这个通俗易懂
引进一所重点学校,每平米哪怕就涨个500元/平,10万方的项目就能多出5000万元的利润
03
接着,刨根问底
其一,既然大部分有钱人不需要买,没钱人又买不起600万的学区房
那么,这个价格到底是怎么生出来的?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有人为炒作的因素
办法挺多的,随便列举一二,本文重点不在揭露
中介角度
故意大幅调高挂牌价,吸引媒体眼球博流量
投资客角度
专门成立卖房业主群,统一战线集体上调挂牌价;遇见冥顽不灵的主,还会轮番组团洗脑
其二,过度泛滥的重点学校分校,升学率如何保证?
未来只有一半的孩子能够上高中、读大学
所以如今的家长,拼死拼活都要弄一套学区房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得不把进入重点学校当成了救命稻草
可是,上了重点小学就一定能够上重点初中吗?上了重点初中就一定能够上重点高中吗?
上图是武汉中考普高率前15名的学校,连房价达到6万/平的武珞路中学本部的普高率,也仅为81.10%
换句话说,该校有近20%的孩子上不了高中
说明读高中这件事情,本质上还是“零和游戏”
其中,有两个重点
考得要比别人好
残酷一点说,就是优胜劣汰
这里面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是,在硬件配置、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外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哪个孩子更适合学习、更刻苦学习,才能脱颖而出
而这决定性的因素,仅仅取决于孩子本身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我曾经有一位武大毕业的同事
横看竖看真不像武大学霸气质,原来人家是湖南某乡镇的高考状元
也就是说,他只需要比他同乡镇的人,高考分数高就能上武大
大家都考得好
也就是孩子所在学校的毕业率,整体高了
自然孩子读高中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而现在很多重点学校分校都是规划中,甚至都没竣工
没有毕业生,历年升学率也就无从谈起
这点看来,重点学校本部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
毕竟孩子上高中的概率,与学校普高率是成正比的
04
那我们到底该以何种心态面对学区房
首先,要承认一个残忍的事实
读重点高中,并非靠买套顶级学区房就能高枕无忧
哪怕挤进武汉传统教育强区,比如江岸区、青山区、武昌区……
意味着分数线高、竞争压力大
自家孩子的资质及抗压能力如何,都是需要考虑的
不要让学区房,成为架在家长与孩子身上沉重的枷锁
其次,谁才是成就重点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是生源
我们看到
类似于华一光、华一寄、三寄等民办学校为什么那么牛
因为它们全武汉、全湖北的“掐尖”
想尽一切办法,威逼利诱小学霸
而生源就特别有意思
随着大量新兴产业外迁,高知人群往二环外、三环外聚集
类似于光谷、数谷、车都、花山等板块,因为大量年轻大学毕业生的迁入,其子女的素质显然大幅抬升
这样变迁,很有可能颠覆武汉重点学区扎堆内环的沿袭,渐渐向外扩散
再次,买天价学区房是接过最后一棒,并非危言耸听
很多家长敢拿出三、五百万买学区房
很重要的一点,因为盘算着再过六年可以卖出去,说不定还能升值
但随着教育公平化的改革深入人心,学区房的优势很可能被烫平
多校划片、摇号入学、租住同权、教师轮岗……
政策瞬息万变,并且会朝着平衡的维度发展
这么一来,天价学区房的优势也就朝不保夕,届时房价自然大打折扣
05
最后,我想聊聊
到底是谁在消费学区房?
很多人以为学区房,乃至天价学区房都是有钱人的游戏
但是,富人们真的需要吗?
显然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而短期买不上房的人,压根也不会折腾学区房
答案是,中产
何谓中产
出生平庸,通过自己感天动地的努力,终于过上了体面生活的人
所以,中产深入骨髓的烙印是——知识改变命运
介于此,他们愿意花掉毕生的积蓄,换取一套学区房
学区房,也就成了中产的轮换游戏
可扪心自问,改变我们命运的真的是一纸文凭吗?
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态度,这绝对不是一套学区房就可以买到的
06
希望各位读完这篇文章后
能把学区当作买房过程中,众多评判标准中的一项,而不是唯一
用一句我奶奶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结尾——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学区做马牛,老秦再加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