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是怎么样的?在中世纪的欧洲吃吃喝喝是种什么体验
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是怎么样的?在中世纪的欧洲吃吃喝喝是种什么体验但即便是用廉价麦子制成的啤酒,在粮食欠收以及饥荒年代也是喝不到的,因为这时候粮食只能用来制作面包等主食。大麦和燕麦也可以当做酿酒原料,制成各种啤酒,那时候啤酒也是人们(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最爱的饮料之一。小麦和黑麦经过晾干、脱粒、去皮、磨粉等工序,就可以烤制成面包了。黑麦容易种植,不过黑麦制成的面包口感和味道远不如小麦制成的面包,所以通常的情况是穷人吃黑麦面包,富人吃小麦面包。燕麦可以做成燕麦粥,现在被当做健康食品的燕麦粥,那时候是人们果腹的主食。
你觉得中世纪的欧洲人都吃些什么呢?
我们现在熟悉的刀叉西餐都是很久以后的事,那时候的大多数欧洲人都为了填饱肚子而努力,他们的食物也无所谓精细,只要能吃饱就已经是一件幸事了。
要谈中世纪欧洲人的饮食,那就得先从当时的农业说起。
中世纪的农业最重要的就是种植冬麦和春麦,前者是秋季播种,初夏收获的小麦和黑麦,后者是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大麦和燕麦。
小麦和黑麦经过晾干、脱粒、去皮、磨粉等工序,就可以烤制成面包了。
黑麦容易种植,不过黑麦制成的面包口感和味道远不如小麦制成的面包,所以通常的情况是穷人吃黑麦面包,富人吃小麦面包。
燕麦可以做成燕麦粥,现在被当做健康食品的燕麦粥,那时候是人们果腹的主食。
大麦和燕麦也可以当做酿酒原料,制成各种啤酒,那时候啤酒也是人们(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最爱的饮料之一。
但即便是用廉价麦子制成的啤酒,在粮食欠收以及饥荒年代也是喝不到的,因为这时候粮食只能用来制作面包等主食。
酿酒的原料除了麦子,当然还有葡萄。
事实上,中世纪的欧洲非常适合种植葡萄,因为那时候的气温比现在要温暖得多,除了现在我们知道的盛产葡萄酒的地区,就连英国等地都广栽葡萄。
只是因为葡萄酒交易和出口都需要便利的交通,那时候主要依靠的就是河运和海运,所以后来葡萄酒产地也主要聚集在一些靠近河流和大海的沿岸地区。
此外,在一些生产苹果的地区还出现了苹果酒,这些酒是用苹果汁发酵后酿制而成的。
因为耕地有限,所以农民们还会在麦地的空隙位置里种植豌豆、芸豆和蚕豆等豆类植物。对于饮食单一的下层阶级来说,豆类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内容。
这个时期的蔬菜主要有生菜、圆白菜、胡萝卜、芜菁、洋葱、蒜、菌类等,水果有杏、橙子、柠檬等。
对了,现在我们把瓜类当做水果,可是在中世纪,瓜通常是当做蔬菜的,白兰瓜就是如此。
据说教皇保罗二世就特别喜爱吃白兰瓜,曾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吃掉145个白兰瓜。白兰瓜甜美多汁,可以清热解暑,不过多吃了容易腹泻。
所以后来有人把保罗二世的死因归于食用白兰瓜过量。虽然这个有待考据,但不管是多好吃的东西都要适量啊。
在欧洲的农村地区,采摘栗子、核桃和蘑菇是常见的活动。
与其说是为了丰富餐桌,不如说是防患于未然,因为这些食物都可以储藏起来,当粮食不够的时候,就是很重要的饱腹食物了。
实际上,在很多耕地不够的地区,欧洲人会直接用栗子来替代麦子,栗子不仅可以熬成栗子粥,还能制成栗子面包。
至于核桃,它除了直接食用外,还能压榨成核桃油——在面对吃这件事上,人们总是能极致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
既然说到核桃油,当然少不了另一诞生于欧洲的油——橄榄油。
地中海地区一直有种植橄榄的传统,橄榄主要用来榨油,还可以用于各种配料和调料,是具有多功能性的食材。
说完了农业,就来说说畜牧业。
中世纪畜牧业主要有牛、羊和猪等。
以地中海沿岸地区和阿尔卑斯山等地区为例,当地牧民根据气候形成了一种传统,冷的时候就在平原地带放牧牛羊,热的时候就把牛羊赶到山上牧场,这样可以让牛羊免于生病甚至热死。
牛肉在中世纪的欧洲人餐桌上并不少见,除了吃肉外,牛也可以生产牛奶,牛奶还可以制造奶酪、黄油等乳制品。
他们也吃羊肉,不过以山羊肉为主,因为绵羊主要用来产羊毛,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家畜。当然,山羊也可以用来产羊奶。
至于猪就好办多了,只要在树林里放养即可。
这些猪就以树林里的天然食物为食,比如在橡树林里放养的猪就以掉落在地上的橡子为食,没想到这样又诞生了另一种传世美食。
这些“橡子猪”肉质更加鲜美,生产出来的火腿也独具风味,到后来演变成地标性的奢侈美食。
不过那时候的欧洲人并没有想那么多,他们只是在猪养够了膘后就宰杀了它们,这些猪肉当然不可能马上吃完,而是腌制后储藏起来,足够吃一个冬天了。
说到猪,当然少不了猪油。在中世纪,欧洲的中部和北部仍旧把猪油当做主要食用油,这个现象在农民的餐桌上尤其普遍。
至于橄榄油和黄油,那时候仍旧属于奢侈品,不是谁都享用得起的。
在牛、羊和猪之外,人们还会饲养鸡、鸭、鹅等家禽。禽肉和蛋除了自己家里食用外,还可以出售换钱。
中世纪的欧洲人已经学会了养蜂。据说,养蜂的传统源于地中海地区,在很久很久以前,地中海人就对此很有研究了。
养蜂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甚至整个村子都在从事养蜂,有专门的养蜂园——但是!!!养蜂并不是私人产业,因为养蜂人还要向皇帝缴纳“蜂蜜费”。
接下来就谈谈中世纪的渔业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件事是:鱼肉不算肉。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当时的宗教为例,在基督教教义里规定的禁肉期里,鱼肉就成了肉的替代品。
中世纪的修道院还会养殖鱼类,这些鱼并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用来食用的。
他们吃的鱼有海鱼也有河鱼,常见的有鲱鱼、鳕鱼、鲽鱼、青花鱼、鲤鱼、鳟鱼、鳗鱼、大马哈鱼和鲟鱼等等。
这些鱼可以是新鲜的,也可以制成腌鱼或鱼干。其中,鳗鱼是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鳗鱼可以在池塘或湿地里找到,甚至成了一些领地主的重要收入来源。
对于中世纪的城市居民来说,食物主要还是依靠交易而来。大城市里拥有很多市场和集市,集市又分为年市、周市和日市等。
大集市上的商品来自欧洲各地,种类也非常多。在食物方面,谷物、调料(糖、盐等)、香料(胡椒、桂皮等)、葡萄酒、果汁等都是主要的交易物。
就像上文提到的,农民们也会把自己家的家畜、家禽、肉和奶等物拿到集市上交换。
除了集市外,城市里也会有一些食品专卖店。常见的有面包店、肉店、鱼店、酒店(纯粹卖酒的店)等。而这些店又诞生了新的行业,比如面包师、厨师、酿酒师和屠夫等等。
在14世纪的法国巴黎,还有专门的点心店,因为根据规定,面包坊里只能生产面包,糕点类只能放在点心店里售卖,这种点心店里也会出售各种调味酱等。
城市里的肉店是比较受欢迎的,居民们消耗了大量的肉类,以至于肉店老板也赚得盆满钵满。
城市里也会有一些小吃摊,居民们可以买到现做现卖的馅饼、油炸食物和烤物等等。这些更像是零食,而不是主食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中世纪的一种奇怪的食物逻辑。
食物是有等级之分的。从地里长出来的食物按照长得高低来区分贵贱,长得越高代表离上帝越近,所以也就越高贵,而那种埋在土里的是越卑贱的。
按照这个道理,从高高的树上结出来的果子是高贵的,长在土里的萝卜、芜菁、洋葱和蒜等是最卑贱的。
这个逻辑同样应用在动物身上。在空中飞的鸟是最尊贵的,地位远远高于拱地的猪。
同样是野味,鹿肉、野鸟是贵族们的专属,平民们只能选择野兔之类的动物。大多数平民百姓能吃到的肉也就是牛肉、羊肉、猪肉、禽肉等。
以上就是中世纪欧洲人的一些饮食内容~
如果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分享哦~更多精彩内容,以后会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