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约翰支派是长子支派?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分裂
为什么说约翰支派是长子支派?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分裂欧麦尔巡视城市可以说到欧麦尔时代,阿拉伯人才有了大帝国的形态,当然,在阿拉伯帝国的前期其统治模式并非帝国,而是带有部族共和的意味,不过为了行文方便就通称帝国了。艾布·伯克尔当哈里发时已经是一个老头,当了两年就去世了,死前希望由欧麦尔继任。欧麦尔很正直,军政才略也突出,但是脾气很暴躁,所以这个决定一度引起反对,但欧麦尔最终还是成为了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当政的十年,是阿拉伯帝国成型的十年。艾布·伯克尔的主要作用是完成了从宗教社团向帝国的转变,而欧麦尔则是阿拉伯帝国的具体建设者。军事上,欧麦尔指挥阿拉伯各部在雅穆克河之战击败东罗马大军,夺取叙利亚、埃及,在卡迪西亚之战击溃萨珊波斯的主力,为鲸吞波斯做好的了准备。政治上,欧麦尔奠定了阿拉伯帝国的基本制度,从制度上将宗教社团真正打造成了帝国,比如军事征服截获的五分之一交给麦加作为公款的制度,战利品公平分配的方案,由哈里发提名六人委员会来决定继任的哈里
文/桓大司马
今天的文章主要讲教众推选哈里发的四大哈里发时代,是怎样过渡到哈里发世袭的倭马亚王朝的,会对四大哈里发中的后三位的作为进行介绍。文章以解释原理为主,不会过多的纠缠历史细节,希望大家喜欢。
四项全能欧麦尔
从艾布·伯克尔开始,阿拉伯各部族开始团结一致向外征服。按说这个时候应该写征服本身了,但大司马考虑之后认为还是得先交代清楚阿拉伯人内部的纠纷,才好更立体的认识大征服,所以本文还是写四大哈里发之间的交接。
艾布·伯克尔当哈里发时已经是一个老头,当了两年就去世了,死前希望由欧麦尔继任。欧麦尔很正直,军政才略也突出,但是脾气很暴躁,所以这个决定一度引起反对,但欧麦尔最终还是成为了第二任哈里发。
欧麦尔当政的十年,是阿拉伯帝国成型的十年。艾布·伯克尔的主要作用是完成了从宗教社团向帝国的转变,而欧麦尔则是阿拉伯帝国的具体建设者。
军事上,欧麦尔指挥阿拉伯各部在雅穆克河之战击败东罗马大军,夺取叙利亚、埃及,在卡迪西亚之战击溃萨珊波斯的主力,为鲸吞波斯做好的了准备。政治上,欧麦尔奠定了阿拉伯帝国的基本制度,从制度上将宗教社团真正打造成了帝国,比如军事征服截获的五分之一交给麦加作为公款的制度,战利品公平分配的方案,由哈里发提名六人委员会来决定继任的哈里发,等等。
可以说到欧麦尔时代,阿拉伯人才有了大帝国的形态,当然,在阿拉伯帝国的前期其统治模式并非帝国,而是带有部族共和的意味,不过为了行文方便就通称帝国了。
欧麦尔巡视城市
与此同时,欧麦尔还是一个宗教圣徒,维持着简朴的生活,身体力行穆罕默德的教诲,让自己的生活与规则本身融为一体,以此来感召阿拉伯各部落为伊斯兰社团效力,同时也让教义与阿拉伯的军政行动融为一体(当然此举对日后祸福难言),来增加各部族的凝聚力,比如用“吉哈德”来为对外征服披上正义的外衣等。
《中断的天命》的作者塔米·安萨里认为,对伊斯兰世界而言,欧麦尔的地位相当于圣保罗+马克斯+美第奇+拿破仑。
公元644年,欧麦尔被波斯奴隶刺杀,临终时拒绝了让自己儿子世袭的提议,提名六人委员会来决定下一届哈里发的人选。
继任哈里发的候选人有两个——奥斯曼和阿里。
奥斯曼时代的“帝国化”
奥斯曼是穆罕默德的表弟,也是最早信仰伊斯兰教的几个人之一,为此不惜与敌视穆罕默德的家族决裂。奥斯曼也是富商,为伊斯兰事业也捐款多多,但他没像阿布·伯克尔那样陷入贫困,即使跟随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也仍然与麦加的商团保持联系,生活一直很富足,但不堕落,而且很虔诚。
阿里前面介绍过了,穆罕默德的堂弟,实际关系有如子侄,是与穆罕默德关系最亲密的人,对神学有贡献,作战勇猛,豪侠过人。
长老会问他们会不会遵守古兰经、穆罕默德的圣训和前两位哈里发立下的惯例,奥斯曼表示三项都会遵守,阿里却只承诺遵守前两项,第三项要视情况而定,于是长老会选了奥斯曼。
可以发现,一直被排斥在政治中心之外的阿里,对宗教社团的帝国化,以及帝国化的同时带来的压迫是不满意的,而乌玛的主要组成成员却赞同继续帝国化下去。这个时候,伊斯兰教的两派分歧变成了“要不要继续帝国化”的问题。
从前面对奥斯曼生平的描述来看,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精明但原则性没那么强的人。奥斯曼继任哈里发以后,继续增补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因为政府扩大、大兴土木建设公共工程和清真寺,奥斯曼给各地大幅加税,当然他也给自己修了一座气派的宫殿来作为帝国的门面,不过在宫殿里面据说过的是很简朴的生活。奥斯曼还喜欢任用自己家族——倭马亚家族的人担任重要职位,也就是任用私人。
可以说在奥斯曼手上,阿拉伯人的国家从带有共和意味的制度向真正的“帝国”转化了,帝国得到的海量资源促成了阿拉伯社会的繁荣,但是也出现了腐败和压迫。
当年阿拉伯人愿意遵从哈里发,是因为他们喜欢大体平等的宗教社团,而不是东罗马和波斯式的帝国,奥斯曼这样的作为当然激起了广泛的不满。尤其是奥斯曼的养兄弟阿卜杜拉在埃及横征暴敛以讨奥斯曼欢心,更是令人恨之入骨。
埃及的费拉是阿拉伯帝国
或者说所有帝国的财源
最终在埃及的阿拉伯古莱氏族成员因为反感奥斯曼用倭马亚家族把持大权,煽动埃及民众到麦地那请愿撤换阿卜杜拉,奥斯曼同意了,但代表团在回程中遇见了奥斯曼的一个奴隶,他们从他身上搜出署名奥斯曼给阿卜杜拉的信——等这些人回到埃及就全部处决。
奥斯曼面对去而复来、怒发如狂的代表团赌咒发誓说自己没有写那封信,但代表团不信,要求奥斯曼把他的兄弟交出来,还要求奥斯曼退位,奥斯曼都不答应,被代表团围困,几天后被杀掉。据塔米·安萨里分析,这封信有可能是奥斯曼的一个堂弟伪造的。
代表团的目标是推翻奥斯曼,而不是推翻阿拉伯人的国家和伊斯兰乌玛,所以他们要找人继任哈里发,这个时候坚持传统、反对帝国化的阿里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要求阿里继任,阿里不愿顺从暴民之意就任,但暴民表示不继任就要在麦地那搞一件恐怖的事情,阿里只好就任。
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分裂
阿里认为前面三位哈里发的帝国化道路有违乌玛的初心,他很想让穆斯林社团回归传统,停止帝国化,有点像罗马共和国的格拉古以及这几天最火的那个人。
为了回归传统,阿里表示他要用严厉的手段推行一系列措施,但是有一个人出来挑战阿里,这个人就是奥斯曼的堂弟——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而穆阿维叶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是奥斯曼时代全面掌权的倭马亚家族。
此时倭马亚家族因为掌控了大量的政治要职,兵精粮足,穆阿维叶煽风点火,拿着奥斯曼被杀时的血衣到处展览,挑动起不少穆斯林的情绪,要求阿里处置杀害奥斯曼的凶手,不然就下台。
但在阿里看来,当时参与杀奥斯曼的很多人有份,而且已经搞不清楚确切的是哪些人了,要惩罚凶手就要把代表团全杀掉,而阿里认为代表团本来就是暴政的受害者,其请愿有充分的正当性,决不能滥杀无辜。只不过这些人因为杀了奥斯曼,从本来的受害者变成了倭马亚家族嘴里的暴徒,令阿里十分被动。诸位看官,这一幕是不是看上去很熟悉啊?
阿里想要用比较淳朴的穆斯林来替换奥斯曼任命的那些开始腐败的总督,结果总督们集体抗命,支持穆阿维叶与阿里对抗,他们散布流言说奥斯曼是阿里杀害的,而阿里因为光明磊落,竟然认为自己没有及时援护奥斯曼,因而有一部分责任。当然, 也有观点认为阿里确实介入了谋杀奥斯曼。
格拉古式的阿里
结果穆阿维叶一方把持了舆论,成功地煽动了穆罕默德最年轻的妻子阿伊莎反对阿里,双方打了仗后,才澄清误会重归于好,但这一场“骆驼之战”成了穆斯林自相残杀的起点。
接下来的隋芬之战中,阿里的部队基于宗教热情,士气高昂,大破穆阿维叶,但穆阿维叶让断后的士兵在兵器上挂《古兰经》的书页,阿里的部队因为不愿意亵渎《古兰经》而未能擒获穆阿维叶。紧接着在谈判桌上穆阿维叶又耍花招,以神裁的名义逼迫阿里接受中分帝国,穆阿维叶统治埃及和叙利亚,阿里统治其他地区。
因为阿里在前三个哈里发在世时,不处于政治中心,所以主要从事净化穆斯林心灵,以免被帝国化进程污染的工作,因此阿里在他这一派的穆斯林心里有如圣徒。现在阿里居然跟亵渎者穆阿维叶谈和,在他们心理的圣徒形象登时崩塌,于是这帮人出走另立哈里发,被称为“哈瓦利吉派”。这就是军政宗教化的恶果,不然谈和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又怎么会轻易跟亵渎联系起来。
哈瓦利吉派不久被阿里击败,随后刺杀了阿里,阿里长子哈桑继任哈里发,却因帝国逐渐被穆阿维叶掌控,以及穆阿维叶以大笔生活费收买而退位。穆阿维叶被推举为哈里发,承诺死后传位给阿里的次子侯赛因,但实则鼎力扶持其子叶齐德一世的势力。
穆阿维叶死后,叶齐德一世即位,阿拉伯帝国已经牢牢掌握在倭马亚家族手中,称为倭马亚王朝。侯赛因明知大势已去,但仍然拒绝效忠叶齐德一世,且在库法人邀请他去主事时,明知一定凶多吉少,仍然以一种宗教献祭的心态前往库法,结果半路被倭马亚王朝的军队截杀。
这次政治事件很快又被赋予了浓烈的宗教意义,许多心怀伊斯兰早期风貌的阿拉伯人对侯赛因的被杀极度同情,不承认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逐渐发展成什叶派;而与新王朝合作,将王朝统治纳入教法的派系,则被称为逊尼派。促成这两个派系分裂的不是精深的宗教教义,而是被赋予宗教意义的政治事件。
至于阿拉伯大征服怎样击败东罗马和萨珊波斯,请看下回分解——如果明天这贴的阅读量能达到5000。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