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独龙江美丽的地方:独龙江上那些年轻的背影

独龙江美丽的地方:独龙江上那些年轻的背影那是2000年1月15日,郭子孟有些后悔了,为什么自己就信了那句俗语:桃子开花,雪不封山 为什么要抱着侥幸心理冒险一试?早上从独龙江孔当乡政府出发时,天气明明那么晴朗!郭子孟怎么也想不通,但再想不通,也得面对现实,面对铺天盖地鹅毛般的大雪。他和六位工作队同事这次急着出去,是要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独龙江帮扶项目的申报。头上,手上,脚上,身上……没有一处不是雪,郭子孟感觉到,就连呼吸,都带着这大片大片白色的魔咒。乡亲们的期望,让我们奋不顾身从1999年4月21日至2000年11月18日,近二十个月的第一批驻村工作结束回到昆明后,身体里面依然感觉寒气涌动,晚上睡觉时,耳畔似乎仍有独龙江水流淌的巨大回响声……——云南省委独龙江民族工作队副队长郭子孟

【中国故事】

作者:段爱松(中国作协会员,曾出版反映独龙族两次大跨越的报告文学《独龙春风》)

在祖国西南边陲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之间,有一条江水缓缓流淌,像是巨大的翡翠,又如同蜿蜒巨龙,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这便是独龙江。世代居住在独龙江两岸的独龙族,曾经是云南最为偏僻贫穷的人口较少民族,新中国成立前,依然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生活。1952年,周恩来总理给这个原本没有族名的民族正式命名为“独龙族”。独龙族的命运,关乎中国共产党人对各少数民族兄弟的持续帮扶政策,特别是在新时代,对独龙族更是“牵肠挂肚”。2014年,第一次回信勉励独龙族同胞: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2018年,独龙族提前实现整族脱贫,印证兑现了党中央“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2019年,第二次回信鼓励独龙族群众: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如今,在独龙江乡,以退休老县长高德荣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山就势,带领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立果草种植培训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助推独龙族整族脱贫,一跃跨千年,稳步迈向乡村振兴。如何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把独龙江建成山青水绿、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让独龙族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高德荣身后,一批批年轻人前仆后继,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

独龙江美丽的地方:独龙江上那些年轻的背影(1)

插图:郭红松

乡亲们的期望,让我们奋不顾身

从1999年4月21日至2000年11月18日,近二十个月的第一批驻村工作结束回到昆明后,身体里面依然感觉寒气涌动,晚上睡觉时,耳畔似乎仍有独龙江水流淌的巨大回响声……

——云南省委独龙江民族工作队副队长郭子孟

头上,手上,脚上,身上……没有一处不是雪,郭子孟感觉到,就连呼吸,都带着这大片大片白色的魔咒。

那是2000年1月15日,郭子孟有些后悔了,为什么自己就信了那句俗语:桃子开花,雪不封山 为什么要抱着侥幸心理冒险一试?早上从独龙江孔当乡政府出发时,天气明明那么晴朗!郭子孟怎么也想不通,但再想不通,也得面对现实,面对铺天盖地鹅毛般的大雪。他和六位工作队同事这次急着出去,是要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独龙江帮扶项目的申报。

厚厚的积雪已经漫过车子的保险杠,进退两难,只得弃车而行。公路内侧,积雪形成了坡面;外侧由于是深谷,积雪少些,人靠外走,虽然危险,但还勉强能走。此时,郭子孟并不知道,他们距离黑普垭口隧道还有五六公里。

大家轮换着带头开路,在齐胯的雪中艰难跋涉。带头开路的人,开始每次能走上三四百米;很快,只能走上百把米;后来,四五十米都坚持不住了。雪路越来越深,四周白茫茫一片,下面是万丈深渊。就这么走啊走,越走越慢,走了六个小时,仍然没有找到黑普垭口隧道口。找不到隧道,就不能躲进里面设法取暖;再不取暖,一群人很快就会耗尽体力,葬身雪海。

此时,大家已极度疲劳,双脚几乎不能站稳。“郭队,你们走吧,我实在走不动了。我休息下,别管我了。”甫学军的身子颤抖着,慢慢蹲下去。

“起来,不行!”郭子孟大喝一声。他知道,此时如果蹲下去就会躺下去;一躺下去,人很快就会失去知觉,用不了多久,就永远别想再站得起来。

莽莽雪山上,生与死,都只是眨眨眼的工夫。

“大家咬紧牙关,拼上命,爬也要爬出去。”郭子孟又补充了一句。他的眼镜帮了大忙,风雪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他有眼镜,能挡一挡。前进、前进、再前进,手脚并用,连爬带滚,可隧道在哪里?眼前除了雪,还是大雪;除了风,还是寒风……

“啊!电线杆。”郭子孟透过镜片,突然看到前方两三百米处,从积雪中裸露出来的电线杆。他宛如触电般,身体一下子直了起来,大喊一声。

郭子孟清楚记得,黑普垭口隧道口,就是有这么一根电线杆。

还是只能手脚并用地爬着,一直爬到电线杆那里,一直爬到黑普垭口隧道洞口,那个黑乎乎的被积雪掩盖了一半的隧道洞口,此时,比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显得光明温暖了。

已是凌晨2点30分——当然,那一刻,谁也没有余力留意时间。

在漆黑的隧道中安顿下来,大家都没力气说话,大口的喘气声,此起彼伏。凛冽的寒风不停灌进来。

手电筒,此刻只能发出微弱的光亮。还好,打火机还在。由于在雪地里连走带爬,大家鞋子、袖子都冻成了冰筒。大伙儿哆嗦着,在隧道里到处寻找能生火的东西。或许是上苍眷顾,找到了可能是工人们留下的烂木板、干竹叶。在哪里生火有讲究:太靠近隧道口,怕风大;太靠近隧道里面,火烧起来,气温上升,隧道顶上的滚石必然落下。毕竟这个老隧道只是人工简单开凿而成,并未经钢筋混凝土加固。

两堆火终于点燃。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灌满雪,可以烧热水了。大家可以在两堆火之间休息,身子前后都烤得到了。

被困隧道,唯一的解救办法,是通过随身携带的卫星电话——这基本是独龙江工作队的标配,和外界联系。有人提议,现在赶紧打出去试试。但郭子孟发现,这部卫星电话只有一格电了。常年背在身边的设备他最了解,在极寒状态下,这点电量很可能只能提供一次求救机会,要打,就必须得保证打过去有用。此时已是凌晨4点,万一无人接听,浪费掉求救机会,将再次把全队人置于绝境。

大家已经疲惫得睁不开眼了,以石作枕,在两堆火之间倒头便睡。郭子孟难以入睡。隧道内,不时有滚石落下;走到洞口查看,漫天大雪。半梦半醒之间,熬到了天微微亮,他迫不及待拿起卫星电话。打给县长,能够迅速组织救援;打到家里座机上,免得手机关机或信号出问题——这是他心里思忖良久的方案。

当电话那边传来一声“喂”,郭子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终于有救了!

整理好装备,把所剩的最后一点补给全部吃完,尽可能地补充体力,他们再次在大雪中出发。四个多小时后,上山相迎的救援队终于和他们会合。

救援队员们看着郭子孟他们被冻惨的样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而郭子孟他们,体力完全耗尽,再也支撑不住,就连眼泪都流不出来了。

有了这段生死经历的郭子孟,与独龙江就此生难分了,近二十个月的驻村工作,将他们的生命轨迹牢牢绑在一起。是啊,巍巍高山挡不住党和国家对独龙江的关怀,滔滔江水阻不了独龙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身为千千万万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队员之一,冲锋在脱贫攻坚事业的第一线,想到这里,就让他心潮澎湃。而更让他感动的是,这些年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觉排在了这支永远充满朝气、勇敢和力量的队伍后面。

家中的乖乖女,独龙的铁娘子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党的政策好,我们能带动老百姓把对党的感恩之情化作强大的内生动力投入到生产生活中,这才是我们扶贫干部的价值所在。”

——独龙江乡马库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龚婵娟

大雨,持续的大暴雨冲刷着独龙江,也冲刷着距离独龙江乡政府南部40多公里的马库。断路、断电、断信号……更为危急的是,在持续一个多月的强降雨下,关乎生存问题的粮食、盐巴、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出现了严重缺乏。如果不能冒险出去,与乡政府和外界及时取得联系,那么马库村所辖的4个村民小组共82户283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更何况,其中还包括马库小学的师生们。

这让由云南省文联派驻的扶贫队员——独龙江乡马库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龚婵娟心急如焚。

马库,是全独龙江乡最远、也是整个贡山县离缅甸最近的边境村,离中缅41号界桩仅有3.5公里。自从2016年2月25日被派到独龙江近3个月来,龚婵娟已深深感受到这里条件的艰苦,和乡亲们的纯朴善良。作为共产党员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一定要把独龙族乡亲当成自己的亲人,尽最大努力,帮助亲人们改善生产生活,实现脱贫致富。

想到此,龚婵娟更加焦虑,但她同时下定决心:必须出去,马上出去,这漫天雨水啊,独龙族乡亲们可实在是等不起了!

5月22日11点多,龚婵娟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李晓峰等5人,先后从马库出发。由于车子无法行走,只得分批先搭乘当地老百姓的摩托走一段,然后再徒步。

来帮助马库村两委换届因暴雨滞留的副乡长、马库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余金成,也和龚婵娟同行。一路风雨,一路滚石,一路危险,一路提心吊胆……当龚婵娟和余金成磕磕绊绊走到塌方最严重的迪马公路53公里时,最严峻的考验来了。

这条路的上方,大大小小的滚石,伴随着雨水山涧,不断弹射下来;而路的下方,是嶙峋悬崖、万丈深渊。由于连续垮塌,宽度仅剩70多厘米的路基,在一阵强似一阵的暴风雨中若隐若现。

龚婵娟和余金成都是近视眼,眼镜早就被雨水、泥水淋湿了,眼前模糊一片,如何顺利过这个“坎”,是个大问题。

余金成在前面探路,龚婵娟紧跟着余金成。余金成跳到前方一块大石头上,观察不断弹落的滚石。

龚婵娟走了几步,发现不对,身子摇晃得厉害,只好手脚并用,几乎是趴下来贴着地面,在一堆又一堆塌方泥石中艰难地行进。

“啊!”龚婵娟脚下一滑,本能地伸开手一阵乱抓,没料到,整个身体愈加往下滑坠。她的手中,只能抓住一把把泥石和雨水。

余金成边跑过来边呼叫。但所有的声音,此刻,都被暴雨湮没了。

所幸,在龚婵娟滑落十多米后,她拼命挥舞的右手,刚好抓住了一截从塌方泥石流堆里裸露出来的树根,这才勉强止住了下滑。

“龚队长,别紧张,快把脚尖往泥里扣,踩实了再用力!”余金成左手找准一截树根并拽紧,伸出右手,一点一点接近,最终紧紧扣住了龚婵娟的左手。

泥石不断地在龚婵娟和余金成的踏脚处滑落。下面是千岩万壑的悬崖,悬崖底部,独龙江浊浪滔天,伴随着暴风雨,发出阵阵狂怒的巨大声响,仿佛要吞噬世间的一切。

余金成拉着龚婵娟,慢慢地一点点移动;随后又一步步,爬到了相对安全的地带。满身泥水,满身被擦伤流血的疼痛,劫后余生的恐惧与委屈……种种情绪交织,让龚婵娟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姑娘,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

余金成默默地在旁边陪着。他深知每一位驻村工作队员的艰难,也更理解龚婵娟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队长的不容易。

“我太想哭了,我哭不是因为我害怕,而是因为这不过是我第一次冒险,但这里的干部群众却经常面临这样的险境。老百姓太不易了,我们为他们做任何事都是值得的。”龚婵娟使劲摇晃着没有信号的手机,像是和余金成说话,更像是对惊魂未定的自己自言自语。

或许是老天也被感动了,下了多日的大暴雨,居然慢慢小了,停了。5月23日一早,独龙江乡组织党员、民兵共24人,为马库村送去大米8000斤,食用油107桶,食盐104袋,以及消炎药、感冒药、防蚊虫叮咬药等一大批应急药物,为马库老百姓救了急、解了难!

独龙族大妈见到龚婵娟就紧紧拉住她的手,眼中含泪:“能松(女儿)啊,马库村把你当男儿使,带欠(拖累)你啦!真心感谢共产党,独龙人民永远跟党走。”

龚婵娟笑了笑,心中暖暖的,“驻村两年来,我最大的幸福感,就是和独龙族老百姓相处得像亲人一样。大家都亲切地叫我‘独龙能松’。”

2018年1月27日下午3点,在孔当村腊配小组的党员活动室里,龚婵娟代表马库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向组织汇报工作。

“如果叫你再干两年,行不行?”

“行!”龚婵娟的回答迅速而坚定。

“这个汉族姑娘敢说‘行’,毫不犹豫,说明你对老百姓确实有感情了。”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抖音里的独龙族小伙子

独龙族有艰苦耐劳的精神,要能独立完成自己地区的生产生活,虽然艰难,但对未来充满信心……

——独龙族白忠平

出生于1989年的白忠平,被大伙亲切地称为“小白”。这个在当地颇有知名度的独龙族小伙子,不仅仅是勤劳能干的多面手,更是一个自媒体达人。

自2018年11月注册,截止到2022年1月18日,小白的抖音号粉丝量为2.6万,获赞41.2万。在外界看来,这数字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云南最边远闭塞的独龙江,放在人口仅仅几千人的独龙族,那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大多数人玩抖音,无非是为了消遣。但白忠平,是把自媒体当作了发展家乡、带领村民致富的大舞台。

2020年9月11日,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小白开的辛梦缘客栈木楞房里的火塘边,我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此时已是深夜,小白刚刚忙完抖音直播等工作。

“以前没有乡亲们做过新媒体,我就想尝试做一做。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后来想法变了。一是想用自媒体方式,宣传独龙江和独龙族;二是想让更多人看到我家乡的美丽风景;三是独龙江的土特产、工艺品等,也可以卖到其他地方。”小白一口气喝下一大口自熬酒。

可以明显感觉到,小白身上,还有独龙族人羞涩的另一面。

“下午坐在这里喝茶的那位好像不是本地人吧?”我突然想起白天看到一位商人模样的男子,一直待在小白的这间木楞房里,和小白好像很熟。

“你说他呀!湖南来的,付相学,来了一段时间了,每年都要来。”小白似乎来了兴趣。“我和他一起做事。”

“哦,你们怎么认识的?在做什么事?”这下子,我似乎预感到有些故事。

“大概是2015年,当时他来考察蜂蜜,在我这里吃饭认识的。后来谈到茶叶,我们就一起干起来了。2017年,试验了3亩左右大叶茶,当时没地,向村里60多岁的老大娘李秀兰借地种茶。种出来感觉还行,就开始挨家挨户推广,免费发放茶苗、培训技术,并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到今年,已经有70多户种植了300多亩,人均两亩多,明年还会增加200~400亩。我们的目标是用4~5年时间达到1000亩,尽早做成独龙江品牌。随着投入越来越大,困难也大了,责任也越来越大……”小白一口气摊出了这个计划。

“那你的抖音可以派上大用场了嘛。再给我讲讲你的这个农家乐,我看还有一部分正在建设施工呢。”

“2014年独龙江新隧道打通那年开始做的,觉得新鲜好玩。那时独龙江慢慢被人们关注到,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我们家觉得旅游业很有潜力,便和老丈人商量了下,摆了几张床,没想到来玩的人特别多,不够用。现在整个农家乐大概占地4亩多,客房11间,以后准备建20多间木楞房。现在我身上有40多万贷款,虽然压力比较大,但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只要踏实干,我们都相信,日子一定是越过越好的。”小白用树枝拨了拨火塘,端起酒杯,我们又碰了一下杯。

我突然感觉到,这个独龙族小伙子身上,有着与前辈独龙族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回忆起老县长高德荣说的,“一个贫困的地方最大的贫困是思想观念的贫困”,我恍然大悟,独龙族的年轻人们,在思想上已经“不服输,更不认穷”。

深夜,当我返回房间时,发现门上“站”满了不下一二十种形态各异的飞虫,这是只有在独龙江才能见到的“奇观”。我拿出手机拍下,然后迅速打开房门,躲进去赶紧关上。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有火塘、飞虫、45°自熬酒……还有小白在抖音号上做直播时的画面,这个小伙子披着七彩的独龙毯,那些独龙江特有的宝贝,变戏法似的,一件一件,一个一个,从独龙毯里蹦了出来……

因为还有其他采访任务,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谁知小白起得更早,他和媳妇早就把早点做好等着了。看着这对独龙族小夫妻忙碌的身影,我似乎感受到了某种更大的希望——经过党和政府的持续帮扶,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之间,这个已经实现整族脱贫奔向乡村振兴的“直过民族”身上,依然有一股奋斗者的力量,扣动着人的心弦。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1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