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婚庆贺诗(宾客们闹房不止)
关于新婚庆贺诗(宾客们闹房不止)1855年(咸丰五年),吴式芬被授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患病回到海丰故里,第二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1822年(道光二年)吴式芬考中举人,1835年(道光十五年)高中进士。1838年(道光十八年),吴式芬调任江西南安知府。这时候正值鸦片战争的前夕,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陈兵广东,以抵御英军的入侵。林则徐决定以南安府为后方基地,吴式芬作为南安知府,为转输粮饷军械等战争物资,日夜操劳,四处奔波,保证了林则徐前线的及时供应。那时候讲究学而优则仕,考中进士、举人就有了进入仕途的资格。这么多人考中进士、举人,所以吴氏家族在仕途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涌现出了一大批官员。其中,官职一品的有吴永孕、吴自肃、吴式芬等六人、二品的有九人、三品官员二位、四品官员五位、五品官员十八位、六品官员十二位、七品官员九位、七品以下的官员五十六位,各级官员总共合计一百一十七位。这是一个多么庞大、显赫的家族啊!清
在清朝的时候,山东武定府海丰县(今滨州无棣县)有一家声名远播的名门望族:海丰吴氏家族,这个家族崇儒重文,诗书传家,经过多代人的努力、积累,从康熙年间开始,海丰吴氏家族开始兴盛起来。
康熙三年,吴氏家族的十一世传人吴自肃,时年三十五岁,他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取得殿试二甲第35名进士的好成绩,由此打破了吴氏家族没有进士的天荒。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此,吴氏家族越发重视族人的文化教育,成立了自己的私塾,要求族人的孩子必须参加学习,一代代传授参加科举考试的心得体会。这样坚持下来,在吴自肃以后的几代人中,一共考取了进士六名、举人十三名、贡生十七名、太学生十六位,廪生、监生、庠生共有十三人,在海丰县附近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其中有吴坛、吴熙增、吴侍曾、吴式敏、吴式群、吴式芬等六人先后考中了进士,当地人夸赞吴氏家族:“祖孙父子叔侄兄弟进士之家”,吴氏家族因此赢得了进士世家的美誉。
那时候讲究学而优则仕,考中进士、举人就有了进入仕途的资格。这么多人考中进士、举人,所以吴氏家族在仕途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涌现出了一大批官员。
其中,官职一品的有吴永孕、吴自肃、吴式芬等六人、二品的有九人、三品官员二位、四品官员五位、五品官员十八位、六品官员十二位、七品官员九位、七品以下的官员五十六位,各级官员总共合计一百一十七位。这是一个多么庞大、显赫的家族啊!
清朝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吴式芬 (1796—1856) 就是这个家族的一位佼佼者,他字子苾,号诵孙。是海丰吴氏的十七代传人。
1822年(道光二年)吴式芬考中举人,1835年(道光十五年)高中进士。1838年(道光十八年),吴式芬调任江西南安知府。这时候正值鸦片战争的前夕,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陈兵广东,以抵御英军的入侵。林则徐决定以南安府为后方基地,吴式芬作为南安知府,为转输粮饷军械等战争物资,日夜操劳,四处奔波,保证了林则徐前线的及时供应。
1855年(咸丰五年),吴式芬被授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患病回到海丰故里,第二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吴式芬一生专攻训诂之学,他长于音韵,精于考订,凡鼎彝、碑碣、汉砖、唐镜之文,皆拓本收录。他所撰写的《捃古录》(二十卷,共录自商周至元代金石文18128种)和《捃古录金文》(三卷九册,共考释商周至元代有铭文的钟鼎彝器1329件)两部金石学的专著,对金石文著录之多和诠释之精均超过前人,为清末以来的金石学家所推崇和引证。
吴式芬还是封泥的最早发现者和研究者。他凭借对古代历史和古文字的深邃造诣,断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印范”的铃有印章的土块就是秦汉魏晋时期封固信简用的封泥,充分肯定了封泥的重大史料价值,并对其进行收藏和考释。
后来吴式芬与另一位封泥的收藏者、山东潍县的陈介祺合撰了《封泥考略》十卷,著录了两家所藏的封泥。《封泥考略》一书,是研究封泥最早的一部专著,收录秦汉时期的官、私封泥共849枚,逐枚考释,对研究秦汉官制、地理以及秦汉篆刻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式芬著述十分丰富,他的大部分著述现存于北京图书馆。
笔者目前在吴式芬的故里无棣县出差,在县城的东南,有一座古城,里面就有吴式芬的故居,于是笔者抽时间特意拜谒了吴式芬故居。
在参观的时候,笔者遇到一位老者,很健谈,一番闲聊之后得知,这位老者也是吴氏家族的后人,所以对吴氏家族的轶事趣闻了如指掌。笔者很感兴趣,于是奉上一颗烟,边抽边聊,他告诉了笔者一个吴式芬洞房花烛夜的故事。
吴式芬自幼聪明过人,在家族私塾上课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先生和同学们都对他高看一眼。
在他十八岁的时候,经过明媒介绍,他娶了一位刘姓的才女为妻。这位刘姓才女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很有才华,自幼跟着父亲学习,吟诗赋词,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
吴氏家族是名门望族,所以吴式芬的婚礼十分隆重,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晚上,闹洞房开始了,吴式芬的族人、同窗好友们都是文化人,闹洞房也是很文明,不外乎是对对联、出题赋诗,谁对不出下联或者作不出诗,就罚酒三杯,气氛很热烈,但是一来二去,拖得时间太长了,夜逐渐得深了。
吴式芬不好意思制止亲友们闹洞房,但是新娘子实在是忍不住了。
亲友们知道新娘子是才女,会作诗,就嚷嚷着要欣赏新娘子的文采,要求她赋诗一首。
新娘心想,机会来了,只见她笑意盈盈地给大家道了个万福,轻声说道:“谢谢大家前来祝贺我们的婚礼,小女子不才,跟随家父读过几年书,知道苏东坡的一首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既然大家让我作诗,那我就献丑了。”
新娘子轻吐朱唇,柔声吟道:
罗帐帷前红烛摇,人生极乐是今宵。
可怜织女隔河望,牛郎何时渡鹊桥?
亲友们听完新娘子的诗,一起齐声叫好,都佩服新娘子知书达理、温婉可人,也都听出来新娘子的话外之音,于是,一个个赶紧告辞了。
新婚之夜,新娘子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动声色地以诗劝人,制止了亲友们长时间的闹洞房,为吴式芬小夫妻赢得了一刻千金的洞房花烛夜时间,才女之名,名不虚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