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故事需要一分钟吗(你真的会讲故事)
讲一个故事需要一分钟吗(你真的会讲故事)其实看过此书就知道,书中讲的是口吃孩子的心路历程,无论大人如何卖力讲,都没法把这种内容讲生动了。这种故事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内容一点都不好玩。即便是“文津奖”作品又如何,不过是大人们的评价标准罢了。在一一爸看来,踩雷是正常的,谁还没有买错书的时候。比如有一本“文津奖”绘本《我说话像河流》,我拿来给一一讲,没讲到一半,一一就觉得不好听。只不过对于家长来说,讲故事这件事儿有两大难处,一是不知道选什么故事更适合孩子,让孩子从中受益。二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讲得更好,更精彩,让孩子在自主阅读之前对书更感兴趣。选书的确是很难为家长。网上的书单和专家推荐太多,全都买来太费钱,图书馆也不齐全。更何况买来之后,也有一些家长觉得上当了。一些APP经常推送给一一爸关于绘本的吐槽贴,谈及一些绘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很多家长自己读不懂,掌控不了,就说书不行。
你真的会“讲故事”吗?
倘若是孩子问你,你必然要回答:当然会啦!在小兔崽子面前,这点自信心还是要有的。
假如是专家问你,你大概率要谦逊一点说:不太会。想必专家肯定比普通人更会讲故事。
讲故事其实大家都会,更何况现如今的童书种类有很多,质量也高。随手拿来一本,照着读就是了。
只不过对于家长来说,讲故事这件事儿有两大难处,一是不知道选什么故事更适合孩子,让孩子从中受益。二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讲得更好,更精彩,让孩子在自主阅读之前对书更感兴趣。
选书的确是很难为家长。网上的书单和专家推荐太多,全都买来太费钱,图书馆也不齐全。更何况买来之后,也有一些家长觉得上当了。
一些APP经常推送给一一爸关于绘本的吐槽贴,谈及一些绘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很多家长自己读不懂,掌控不了,就说书不行。
在一一爸看来,踩雷是正常的,谁还没有买错书的时候。比如有一本“文津奖”绘本《我说话像河流》,我拿来给一一讲,没讲到一半,一一就觉得不好听。
其实看过此书就知道,书中讲的是口吃孩子的心路历程,无论大人如何卖力讲,都没法把这种内容讲生动了。这种故事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内容一点都不好玩。即便是“文津奖”作品又如何,不过是大人们的评价标准罢了。
很多时候,“踩雷”只是不适合,不是绘本不行。奇怪的是,有一些家长买书回家之后,发现“槽点”多多,孩子还没觉得如何,自己先挑出一堆刺,看到X就想到某些暗示,导致自己受不了,最后说此书“有毒”,不忘到处发帖吐槽,还要举报。
还有一些人在网上“问诊”,2岁/3岁/4岁/5岁应该读什么绘本?然后一些“过来人”回应,应该看这个那个,推荐这个那个,就差上链接了。一个敢问,一个敢答,这么复杂的问题,就这么轻松解决了?
这样一来,就明白了为什么家长给孩子选书、讲故事也会焦虑,因为不动脑子,就会焦虑。
当然了,很多家长解决焦虑的办法就是自我提升。网上有很多亲子阅读课程,想系统学习一下,也是可以的,没准儿以后还可以投身亲子阅读这个行业,开个绘本馆。
通常,阅读专家会说,讲绘本第一步是先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思维方式,于是跟着学了一套皮亚杰。
第二步就是了解经典绘本,学习绘本出版业和奖项的发展史,获取一套高质量绘本书目,按照书目去买书,或者去绘本馆借。
还有一些高阶的绘本讲法是利用各种玩具、互动游戏配合绘本故事,激发儿童潜能。这种玩法不是寻常家庭能够做到的,没几个人能够在讲《落叶跳舞》时就带孩子到户外捡树叶的。能做到寓教于乐的家庭,完全可以开幼儿园了。
学到最后,才想起来,当初只是为了给孩子讲个故事,现在差不多学完了一套学前教育课程。不过学与不学,最后可能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家长在讲故事过程中,可以避免念故事,避免讲道理,避免抬杠,但怎么也无法像专家一样讲故事。
不过大可不必悲伤,换一个角度想,若是专家给你孩子讲故事,孩子也未必爱听,哪怕专家是幼儿园老师。
我有时问一一,幼儿园老师怎么讲故事,她也说不出来,讲什么故事也没记住。分级阅读课本拿回家,我通常还要给她再讲一遍。
这也正常,在课堂上,老师讲课本上的故事只讲一遍,讲给班上所有小孩儿听,不像我们在家里可以一对一讲,可以重复很多次。
一一爸的看法是,别纠结到底会不会讲故事。讲故事没那么简单,但也没那么复杂。讲得好坏与否,评价标准应该是孩子,孩子爱听就行。不爱听你讲,使出什么花样都没用。爱听你讲故事,哪怕你只是念一遍故事,也算成功。
一一爸也不知道别人家怎么讲故事,反正我讲故事的时候,只要时间允许,就像说评书一样讲,伴有一定程度的即兴发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吸引孩子,去体会这本书中的乐趣。
听评书的人都知道,评书的精彩程度就在于,说得比看得精彩,同时还改编了很多原文内容。
为啥要改编原文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叶君健版的《安徒生童话》,没看过不要紧,去书店找来一本读一读,你会发现把这种外国童话讲给孩子听,还是别直接讲原版,用国内改编版更省力气。
同样,讲过故事的人都知道,有的故事原文并没那么精彩。
有一阵子一一也会指着书中的人物对话气泡问我,他/她/它在说什么。我如实回答之后,她也会觉得有点迷惑。因为我讲的时候会转换成她能听懂的词汇,直接用原文就没那么生动了。
举个例子,前不久看到一本挺好玩的绘本《只说不的独角兽》
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给大人看的故事,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废话。如果按照原文读下来,对于小孩来说是挺迷惑的。与其这样,不如不要去纠结独角兽是怎么生下来的这种细节,还是应该回归到故事本身去。
当然这种讲绘本方式挺费体力,而且咱们也没有文本,每次讲可能都不一样,但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就是通过讲故事收获开心。
比如最近一一对“小猪小象”系列绘本突然有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模仿起我讲故事的方式,去复述书里的内容。哪怕是换成英文版的,她也会按照中文版的翻译内容讲出来,顺便还把我讲的无关内容添加进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