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炊事班的故事1完整合集(知青往事炊事班的故事)

炊事班的故事1完整合集(知青往事炊事班的故事)  头一年连队官兵吃的粮食是国家供给的品种,较杂也较多,有白面、大米、高粱米、小米、糕面,还有红薯干,而且红薯干占的比例较大。  好吃的红薯馅包子   连队组建初期,我们连100多名男战士住在一个大礼堂,晚间如有声响或人在地上走动,大伙是很难入睡的。炊事班的几位男战士为了起床方便,不打扰别人休息,住在台上。每天早上别人还在入睡,而他们就得起来为大伙忙乎早饭。可有时连队会出现不能按时开饭现象原因是:男战士白天因活重体乏未按时起床,耽误了做饭时间。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起得早的女战士如顺着门缝和窗户叫醒炊事班的男战士,又怕惊醒其他战士;如用小石籽扔到男战士身上惊醒,有时扔不准扔到门上或墙上,同样会发出响声,弄不好还会扔到其他战友身上。几名女战士你一言我一语想着办法,一位女战友提议晚间睡觉时把绳子拴在一位男战士脚脖上,把绳头系在外边的门框上或窗口边。这样,女战士起来一拉绳子,那位男战士知道

炊事班的故事

作者:吴智儒

  我们兵团连队组建于1970年7月,驻地在锡林郭勒盟大草原上,离锡林浩特45公里。那里的气候寒冷,再加上当时生活物质极端匮乏,给炊事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每天八九个战士起早贪黑忙乎连队一百七八十号人的三顿饭菜,与柴米油盐打交道,伴随着酸甜苦辣有许多难忘的回忆,也有不少感人的故事。

  绳索发出的暗号 

  连队组建初期,我们连100多名男战士住在一个大礼堂,晚间如有声响或人在地上走动,大伙是很难入睡的。炊事班的几位男战士为了起床方便,不打扰别人休息,住在台上。每天早上别人还在入睡,而他们就得起来为大伙忙乎早饭。可有时连队会出现不能按时开饭现象原因是:男战士白天因活重体乏未按时起床,耽误了做饭时间。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起得早的女战士如顺着门缝和窗户叫醒炊事班的男战士,又怕惊醒其他战士;如用小石籽扔到男战士身上惊醒,有时扔不准扔到门上或墙上,同样会发出响声,弄不好还会扔到其他战友身上。几名女战士你一言我一语想着办法,一位女战友提议晚间睡觉时把绳子拴在一位男战士脚脖上,把绳头系在外边的门框上或窗口边。这样,女战士起来一拉绳子,那位男战士知道该起床做饭了,还会用手推醒其他同伴。这样既无声响,也不会惊醒其他战士。这种绳索发出的暗号被战士们称为没有电波的信号。这种信号换来的是战士们准时用早餐,按时出工,加快了连队建设步伐。事后那位男战士对出此主意的女战士开玩笑说:“你也够狠的,干吗不把绳子栓到我脖子上?”那位女战士说:“瞧你说的,我有那么坏吗……。”

  好吃的红薯馅包子 

  头一年连队官兵吃的粮食是国家供给的品种,较杂也较多,有白面、大米、高粱米、小米、糕面,还有红薯干,而且红薯干占的比例较大。

  这里说的红薯干可不是象南方农户家自己晒得红薯干那么好吃象软糖似的。我们当时吃的红薯干是生红薯晾干的,表面有红薯淀粉,所以发白。炊事班的战士将红薯干用水泡软再上笼蒸熟吃,刚开始吃新鲜,觉得还不错,可吃久了也就吃腻了,胃口不好的人吃多了还会出现胃部不舒服现象。

  说起吃红薯干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去兵团路上,走到张家口时一人发了10个面包。那时人们不觉得饿,有的战士还从家里带的鸡蛋、点心等好吃的还没有吃完,对面包并不稀罕,一路上有的人用面包逗狗玩。到了目的地,有的战士还剩不少面包,如果把它扔了怕挨批评,所以有的战士把剩余面包塞入住所的地老虎里(用砖头垒的土炉子,当地的人称地老虎),接下来每天吃红薯干胃受不了,有的战士又把丢弃的面包从地老虎里拿出来,一看,面包干了,还没坏,就当美食吃了。

炊事班的故事1完整合集(知青往事炊事班的故事)(1)

  当时炊事班每天都有帮厨的战士,一来解决炊事班人手不够问题,二来每个人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对炊事班的工作也有个了解或理解。帮厨的战士看到炊事班又在蒸红薯干,就问炊事班的同志:“怎么每天吃红薯干?”

  炊事班的同志说:“因为红薯干供给得多,白面、大米吃得差不多了。”

  那位帮厨战士说:“我们能不能把红薯干改变一下吃法?”

  “怎么改变?”炊事班的同志问。

  那位帮厨的战士说:“能否把红薯干做成馅、包成包子吃?”

  有的战士还风趣地说:“我吃过羊肉馅、猪肉馅、豆馅和素馅包子,还从来没有吃过红薯馅包子呢。”

  可炊事班长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那就尝试一下吧。大伙动手把红薯干煮熟,再用饸饹床子把煮熟的红薯干压成红薯泥当馅,这样用红薯馅做成的包子比光吃红薯干可口多了,战士们拍手叫好,问这是谁的发明……!

  诙谐的对联 

  在连队建设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对炊事班诙谐的笑话,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联是:馒头蒸得酸又粘;下联是:米饭焖的串了烟;横批是:“一群女笨蛋”。

  那时我们没有很好斟酌,只是跟着一块起哄,当成了一种开心逗乐的游戏。其实仔细想一想,那时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在家里多数人未做过饭,在连队能把饭做熟就算不错了,就是把高级厨师请来,在当时条件下,也不敢保证把饭菜做得样样都好。

  首先受条件的限制,比如说蒸馒头,不像现在有馒头机,有发酵粉等。更先进一步,面、水、碱的比例还可以用电脑调控。当时,做别的主食耗费时间,只好蒸馒头。如馒头刚上笼屉停电了,蒸出的馒头肯定好不了,不是硬的打死人,就是粘得沾牙。

  有一年,我们吃的是生芽麦子磨的面,做面条、烙饼还行,蒸馒头就差了。这能怪炊事班的女同胞吗?再说焖米饭,在差不多能煮一头牛的大锅里焖米饭,米和水的比例必须调配好,还得控制好火候,不然焖出的米饭不是夹生就会串烟。后来炊事班采取了用大锅将大米或高粱米煮六成熟,再上笼蒸熟的办法,这样米饭就不至于夹生或糊锅了。

  那时炊事班的女同胞也真够辛苦的,早起晚归,尤其是冬天,带上手套剁冻圆白菜(因为冻得切不动)用凉水泡洗萝卜干、海带等,抓什么都是凉的。有人说:“在炊事班工作的人,鞋看不出颜色,手粗的裂血口子。”

  看到或听到连队战士们不理解她们的工作,她们只好躲在一边偷偷哭鼻子发泄一下,其实谁也想把工作干好,把事情办好,尤其我们刚去兵团,上进心都很强,总怕出现意外影响进步。当时只是苦于没经验或受条件限制。而我们当时确实不懂得为她们排忧解难、分担忧伤,还一同编传诙谐对联或笑话取乐,用现在时髦的话说:“真不够意思!现在该说声对不起了。”

  吃肉比菜香 

  “五一”国际劳动节早上,我们炊事班的男同胞与男排的几名战士从猪圈捉了一头200多斤的猪,准备杀了为大伙改善伙食。一位姓杨的战士当屠夫(他以前也不会杀猪,每次杀猪他都帮忙,次数多了也就学会了杀猪)。往日杀猪请当地屠宰师傅主刀,一般一刀扎下去就能扎到心脏,猪狂叫几声,挣扎一会,四蹄挺直,证明猪死了。而那位战士杀猪,有时一刀下去扎不到心脏,还得回一至两刀,只不过猪多挣扎几下,毕竟是新手。不过自己杀猪还能省一个猪头,不然猪头就让屠宰师傅拿走了,作为主刀酬劳相当于红包。

  杀一头猪也不那么简单。猪杀死了,在一条后腿上用刀拉一个小口,用铁棍在猪身上四处捅,使猪皮与肉体分离,然后用嘴从腿的小口往里吹气,让猪像皮球一样鼓起来,为了让气布满猪的全身,还要用木棒使劲在猪身上敲,如同敲鼓一样。让猪鼓起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屠夫把一头猪吹起来得20分钟左右,吹一会歇一会,等把一头猪吹起来,脸憋得通红通红的。这时一位战士在一旁有感而发地说:“这可真是干什么也不容易。养猪不易,宰猪费劲,看来吃猪肉比较轻松。”另一位战士开玩笑说:“猪肉块大了也会噎死人的。”

  一段小插曲过后,一大锅的水也快烧开了。我们把猪放进快开的水锅,打一滚,听屠宰师傅讲,把猪用气吹起来是为了好退毛,俗话说:“死猪不怕开水烫”,把死猪放到快开的水锅打一滚再捞上来,赶快刮毛。打草用的钐镰刀片是划毛最得手的工具,一般退猪毛先退头,猪头坑坑洼洼毛不好刮,只要把猪头上的毛退干净了,一头猪的毛就算退掉一半。猪身上的毛经开水烫过,有时用手一抓就能抓掉一大把。猪毛退掉后,猪身上还发黑,也就是说不太干净。这好办,屠夫用浮石沾上水,在猪身上蹭两遍,再黑的猪也会清白无污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比人的皮肤还白。

  猪被刮干净后,准备开膛破肚,我们又将猪挂在炊事班门前的篮球架横杆上,这样便于操作。我们正再次用水冲洗猪,准备卸猪头、开膛时,从我们对面走来一位仙女(女战士)她中等个头,梳着茸茸的短发,黑亮的大眼睛不可捉摸地灼灼闪烁,说话像是呼市口音,她开始盯着我们收捡猪。

  当时我以为她可能没见过杀猪觉得好奇,可过了一会,她突然问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她说:“这头猪是公的、还是母的?”我瞅了她一眼,心想这位仙女胆子还挺大,敢问这样可笑的问题。我看别的战友没吱声,就对她说:“是肉猪”。我心想一说肉猪,一般人都会明白用一种不恰当的比喻,就是做了绝育手术专供人们吃肉的猪。其实不光是猪、羊、牛,其它牲畜也是一样。可她并不明白,继续问:“肉猪也分公母啊?”这位仙女(女战士)今天敢问这么逗乐的问题,也是看着我们几个男战士在一起先给猪美容,再做分割手术。后来看她一直等着我们回答她的提问,我说:“对不起,等我们请兽医鉴别它是公母后再告诉你,好吗?”

  这时正好炊事班出来一位女战士,她又问那位女战士中午吃啥饭,那位女战士告诉她,中午吃大米饭。她高兴得唱着沙家浜的小调朝着宿舍方向走去。不过词被她篡改了,我们只听见开头的几句:

  吃肉要比吃菜香,

  大米饭真是不寻常。

  我一连吃它几大碗……

  我们几位男战友听了她唱的小调,哈哈大笑。她似乎觉得我们在笑她,头也不回,一个箭步向宿舍跑去。

作者:吴智儒,笔名儒子,山西省平陆县人,曾上山下乡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退休前为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委退休干部。

炊事班的故事1完整合集(知青往事炊事班的故事)(2)

来源:一壁残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