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聪的父母(李本聪聊 天)
李本聪的父母(李本聪聊 天)读书人聊书,很快乐的事情。聊着聊着就到凌晨,还有许多话题等待着,只是这个天不能再聊下去了。送客,今夜一定做个好梦。我朋友说,写作的人,一流书要读,二流书也要读,三流书也可找来看看,必须是一个杂食动物,杂七杂八的书都看,写起来才不会孤陋寡闻,连常识都没有。朋友近来在读《伟大是熬出来的》,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伦先生写的。冯先生虽然是企业家,但这本著作并不教你怎样去赚钱,更多讲的是做人,是他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冯先生说,人有三种姿势最难受,跪着的姿势,爬着的姿势,蹲着的姿势。只是,哪种姿势他都熬过来了,现在才熬成站着的姿势。没有前面三种姿势作垫底,你就无法站起来。冯先生还说,爷爷和孙子,随你选择,你选择做爷爷还是做孙子?大家肯定选择做爷爷。可得明白,爷爷是由孙子熬出来的。不会做孙子的人,也永远做不了爷爷。丙是观察研究教育教学的老师。他说,当老师嘛,时间长了,红的红几年,黑的黑几年,在这个行业里,做
所谓聊天,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说话。这意味着聊的人是自由的,气氛是活跃的,沟通交流是相互的,既有输出,也有输入。话语权你可以掌握,我也可以掌握,他一样可以掌握。大家感兴趣的话,多聊一会。不感兴趣的,船小好调头,就不聊。可以投其所好,也可以独立自由。聊天没有人身依附,也没有权势依附。大家依附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依附的是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你聊得好,我就听你讲,向你学习,做个善于倾听的人也不错。你聊了出现明显错误,我来纠正。你的观点值得商榷,我就提出来和你商榷。聊天的人预先不树立权威,但在聊的过程中,你老兄渊博、新颖、见人之未见,说别人想说但又说不出来的话,我们还是在自然中承认你的权威,尊敬你,让你做一群人中的领袖。
聊天是分层次的,很多时候层次差距很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类人,不会聚在一处,更不会聊得在一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鸡和鸭讲,估计下次鸡见到鸭,就会绕朝一边避开。一样的,鸭子遇到鸡,也会绕朝一边避开。大家心里明白,我们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还是不交往的好,还是相忘于江湖的好。所以,我有个观察结果,看一个人,只要研究他经常和谁在一起,他的圈子是什么,就知道他会是哪种人了。譬如说,他经常跟生意人在一起,言必称利,一定精于算计。商人,像把算盘一样,他要算市场,算顾客,算销路,算货物利润,算自己的发财梦,这是生意特点决定了的。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就会成为他生命的底色。和他在一起,生意是他最熟悉的,赚钱是他最熟悉的,他最擅长的就是这个,自自而然他要讲这个,三句话不离本行。你不让他聊这个,他就没话题可聊了。
我们老师在一起,更是明显,一聊起教学,一聊起学生,谁都不会无话可说,谁都有一肚子的故事,谁都有一肚子的问题。甲说,我们班那个张云广,头大眼睛大,可里面装着些什么?一点也不知道。上次数学测试,全班倒数一名,考了9分。列式计算,算对了一道题,也许还是从同桌卷子上抄来的,挨我肚子都急疼了。这咋办?学年末考试,卷子拿到别的学校,给别的老师批改,我估计要考零分。到时候一算账,绩效工资胡萝卜打马,成半截的没在了
乙把话题接过来,别气别气,还有我和你作伴的。你们班只有一个零分的潜在对象,我们班是两三个。马一瘦,毛就长,平均分上不去,就怪我不会教。校长批评,只有像哑巴一样,由人家去骂,自己只有反思的面份,只有垂头丧气的面份。会上领导天天教育我们,花猫黑猫,逮住老鼠才是好猫。当老师的人,把学生教成零分,你就是一只坏猫,一只让人讨厌的猫。面对学生,面对学生家长,自己是没法交代的。不管你出了多少力,付出了多少辛劳,分数上不去,没有说服力,跳进黄河洗不清,浑身绑上松果,到处是嘴巴,也讲不清。
丙是观察研究教育教学的老师。他说,当老师嘛,时间长了,红的红几年,黑的黑几年,在这个行业里,做到三七开就不错了,甚至是四六开也不错。有谁是常胜将军?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人,人是一个变数,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谁能把教学对象把握得那么准?他说自己算是比较会教书的老师了,可还是教过倒数。有一年,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中途考取公务员走了,学校安排他一个人承担两个毕业班语文课,费尽心力,最后还被罚一笔款子。一年里考试结果如何,你实在说不准。努力了就好,竭尽全力了就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几个老师就这样站在操场上聊,越聊越热闹,越聊越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身在其中,说不完的话就是说不完的教育,道不尽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因为这样的话题,戳着老师们的痛点,能引发心理共鸣。不知不觉,上课铃声响了,只有打住,走进课堂去,继续完成教学任务,继续体验教育生活,继续积累聊天的材料。
我是爱读书的老师,也很有几个爱读书的教师朋友。他们来了,书就是我们聊天的共同话题。我说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自己读不懂,里面那高深的佛理让我一头雾水,只有去找南怀瑾先生讲《金刚经》的书来看。书看完了,也说不上懂,仅只是知道一点点。佛说,众生都有佛性,六祖慧能不识字,但还是在禅悟中成了得道高僧,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可孔子的《论语》,反反复复地读,我能比较多地懂得一些。为什么?两部古代经典,都艰深,都晦涩,佶屈聱牙。我思考其中原因,主要是文化积淀。我对佛学,完全门外汉,可对儒学却不是这样。我读的许多书,它们都和儒学有渊源,自然这方面的积淀相对要深厚。还有儒学在中国是显学,它不仅影响知识分子,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置身其中,我的儒学根基早就生出来了,阅读经典《论语》的基础早就打下了。而《金刚经》,就没有这个先决条件。
我朋友说,写作的人,一流书要读,二流书也要读,三流书也可找来看看,必须是一个杂食动物,杂七杂八的书都看,写起来才不会孤陋寡闻,连常识都没有。朋友近来在读《伟大是熬出来的》,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伦先生写的。冯先生虽然是企业家,但这本著作并不教你怎样去赚钱,更多讲的是做人,是他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冯先生说,人有三种姿势最难受,跪着的姿势,爬着的姿势,蹲着的姿势。只是,哪种姿势他都熬过来了,现在才熬成站着的姿势。没有前面三种姿势作垫底,你就无法站起来。冯先生还说,爷爷和孙子,随你选择,你选择做爷爷还是做孙子?大家肯定选择做爷爷。可得明白,爷爷是由孙子熬出来的。不会做孙子的人,也永远做不了爷爷。
读书人聊书,很快乐的事情。聊着聊着就到凌晨,还有许多话题等待着,只是这个天不能再聊下去了。送客,今夜一定做个好梦。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