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后你们多久没在一起(我们有多久没有牵手了)
有孩子后你们多久没在一起(我们有多久没有牵手了)孩子的到来的确会打破原本的家庭系统。作为与孩子有着天然链接的母亲,比起丈夫来,更容易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这个时候很多丈夫心里上会产生失落感。心理点评:图片|后来,就算我主动想去摸摸他的脸,或者拉拉他的手,他都会拒绝:“啊呀,别弄,烦着呢!”我不知道他在烦什么,前一分钟我还看到他在看手机呢。生了孩子仅仅三个月,我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就有很大的改变。我心里很不好受,也知道牵手拥抱这样的身体接触实际上对稳固婚姻很重要,但我却觉得我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宝宝的出生,开启了父母新的人生旅程,但同时也让原本亲密温馨的夫妻关系面临了新的考验。
或是因为长辈的介入,或是由于照顾宝宝的疲惫,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新父母变得疏远,产生隔阂,甚至连牵手和拥抱都变得奢侈了。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案例,以及心理专家给出的剖析,看看是否对你有所帮助。
被忽略的丈夫热情不再
图片|
后来,就算我主动想去摸摸他的脸,或者拉拉他的手,他都会拒绝:“啊呀,别弄,烦着呢!”我不知道他在烦什么,前一分钟我还看到他在看手机呢。
生了孩子仅仅三个月,我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就有很大的改变。我心里很不好受,也知道牵手拥抱这样的身体接触实际上对稳固婚姻很重要,但我却觉得我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心理点评:
孩子的到来的确会打破原本的家庭系统。作为与孩子有着天然链接的母亲,比起丈夫来,更容易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这个时候很多丈夫心里上会产生失落感。
陈笑笑的老公就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失落。可惜,妻子虽然领会到了丈夫的意思,却没有正向地给予反馈,这种忽略,对于本就因失落而敏感的丈夫,会变成一种打击。
失落的丈夫,只能通过看电视、玩电脑的方式,来填补自己被“排斥”的空虚。当妻子再次想表现得亲密时,丈夫却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拒绝了妻子。这是一种赌气,也是一种无意识的报复,当然,也有可能是在一个状态中已经达成了某种平衡,不想去破坏自己建立起来的“心理保护”。
从“心”做起:
●真诚道歉
妻子曾经的拒绝对丈夫造成了伤害,而真诚的道歉是化解伤害的最好方法。当妻子能够放下姿态时,通常丈夫也会更能理解妻子当时的处境。妻子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强调自己当时的不容易,虽然这是事实,但容易激起丈夫的心理防御,并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正向沟通
很多时候,人习惯了正话反说,明明是心疼对方,却非要以硬邦邦的态度去回应;明明是爱对方,却偏偏表现出或说出讨厌对方的话;明明是希望对方陪伴自己,却故意做出无所谓的样子。这是我们心里启动的不自觉防御,其背后是害怕被伤害、被拒绝的心理在作怪。
但是,除非你真实说出自己的意图,否则对方很难去解码你话语的真正含义。试着打破防御,与对方正向沟通,告诉他你有多需要他、你有多爱他。这对促进亲密关系的恢复很有好处。
有了孩子就难为情了
有了孩子之后,我和老公之间的亲密互动让我觉得很难为情。有一次,老公轻轻吻了我额头,当时女儿正醒着,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扭过脸去看看女儿看到没有。其实,那时候女儿才刚满月,但我还是觉得有些别扭。
后来我发现,老公也有这种顾虑,最直接的表现是我们身体的接触越来越少,我们很难像没怀孕那时经常牵牵手,或拥抱一下彼此了。
但是与此同时,我又觉得挺不甘心的,难道亲密的感觉就这么凋零了?回想以前牵手拥抱的幸福感,我的心中怅然若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心理点评:
我们的言语、行为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我们的生长环境、所接触的文化,以及生活中出现的某件特别的事件的影响。同样,我们与伴侣相处的模式也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些的影响,除非我们意识到,否则只知道不知不觉被改变,却不知道为何而改变。
比如说,如果夫妻双方或者夫妻一方所生长的家庭过于保守,那么孩子便会很敏锐地接收到这种反应,并有可能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不自觉地进行复制。而夫妻间的互动模式,常常是一种相互影响的渗透,也是一种不自觉地磨合和呼应。就算只是其中一方表现出对亲密动作的难为情,另一方很可能就接收到了对方的需要,从而进行配合。
如果两个人都接受了这种在孩子面前不亲密的状态,除非夫妻间都愿意尝试点新鲜的感觉,否则不用刻意改变;但实际上,如果夫妻一方并不接受这种状态,这就意味着这种状态需要改变。
知道父母相爱的孩子更健康,孩子目睹了父母牵手、拥抱、亲吻额头等友好行为,也会帮助他们学会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感受到父母相爱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身心也更能健康发展。
从“心”做起:
●形成固定仪式
出门前的拥抱,过马路时的牵手……将某一行为固定为一种仪式,大家心里上会更安全。当然在开启这个仪式的时候,需要有一方更努力一些。告诉对方这个仪式的重要性以及你准备开启它的决定,会得到对方的更大支持。从现在开始,就尝试着与你的伴侣,为彼此的亲密开启一个仪式吧。
疲惫让我们没了心情
老公是个好强的人,这么多年白手起家完全靠自己,很不容易。
儿子出生后,老公干劲更足了,他说他一定要当一个负责的爸爸,把自己童年没有的、缺失的都给予儿子,对他来说,给儿子最大的爱的表现就是拼命工作赚钱。其实,我知道他是有种强撑着的感觉的。比如别人下班了,他还要加班;别人休假了,他还要加班。
我整个怀孕过程,他没有好好在我身边陪伴过一天,甚至我生产时,他都在外地出差。对于他想为家好的付出,我很能理解,但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在的他忙碌得连亲亲我、抱抱我的时间都没有。
有时候看着他疲惫地倒在沙发上,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动的样子,我既心疼又委屈。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我知道这样的状态不是我想要的。
心理点评:
我们想给孩子的,不外乎是继承和弥补两个方面:继承我们认为自己从父辈那里得来的好的东西,弥补我们生成长中的遗憾和不足。
幼小的孩子很容易成为父母心理需求的投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从小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如果意识到了这种伤害,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会格外亲切;从小没有得到玩具的父母,他们会给孩子买很多玩具。他们常常认为,一旦填平了这些,人生就幸福完满。
张坤的丈夫也是因为这种弥补的心理而要拼命给孩子最好的,以为这是实现幸福的途径。殊不知,我们的童年不等于孩子的童年,我们的需求不等于孩子的需求。更何况,幸福的实现远非靠一个单一因素就能实现的。比如说,孩子不仅是穿名牌就能幸福的,他更需要爸爸的陪伴。
所以,对张坤来说要帮助老公意识到金钱之外的幸福感,同时让他感觉到关系的安全感,这有助于他的放松。而一个人也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更能给予伴侣充沛的爱。
从“心”做起:
●鼓励丈夫
“你的工作做这么好,真为你感到开心!”“你在我心中就是英雄!”作为妻子,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你的赞美会让丈夫自信起来。一个自信的人,才不再需要通过某一单一的行为来证明自己。
●开启新感受
经常安排些家庭聚会或出游的活动,很多人因为忙于奋斗,往往生活缺少丰富的体验。而一旦他感受到了原来生活是很多姿多彩的,还有那么多形式的幸福时,也会放松下来,去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亲热成了对婆婆的背叛
我们是结婚第五年才生的宝宝。虽然五年的婚龄不算短,但是我和老公的感情一直处于很新鲜的状态。怀孕后,我的妊娠反应很重,但是即使是那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很亲密地告别、相聚,拥抱亲吻,这在我们之间是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临近生产的时候,婆婆来了。婆婆退休前是一位小学老师,能干又严厉,从婆婆踏入家门的那一刻起,我就隐约感觉到有什么要改变了。比如,婆婆一进门就开始帮我们整理衣柜,把我们的衣服分开放。吃完饭,老公躺在床上摸摸我的肚子、给宝宝唱首歌,却被婆婆责备没规矩。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老公只要和我在一起有亲密的表现,婆婆就能挑茬来。老公是个孝顺的人,再加上公公去世早,所以他一直很心疼婆婆。就这样,老公开始慢慢疏远我。
现在孩子已经出生两个月了,我有时候累得筋疲力尽,很想在老公怀里靠一靠,很想让他像爱抚小猫一样爱抚我一下,但是有婆婆在,老公像是有意躲着我。我心里很委屈。我不明白,婆婆怎么有这种心理?我更不敢想,以后漫长的相处岁月,难道作为夫妻,我们连些亲密的举动都不该有了吗?
心理点评: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带着原生家庭的很多烙印。
步入婚姻后不但意味着离开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意味着他第一优先亲密关系发生了转变,伴侣会变成最亲密的人。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一些心理疆界不是很好的家庭,这个过渡并不顺利。比如母亲拒绝承认自己“退位”,孩子也因为“愚孝”而会无条件服从母亲。这种情况下,问题就产生了,另一方伴侣会感觉到被忽视被剥夺的失落感。
对于黄木凡来讲,生孩子这件事让婆婆介入了家庭,进而切断了她与老公的亲密,她感觉到失落是很正常的感受。有效的沟通是解决这件事情的最好办法。
从“心”做起:
●把真实想法告诉老公
“我想要你抱抱我!”“我现在很累,能借我个肩膀靠靠吗?”不仅仅是用身体去主动靠近,当你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情感需要时,通常也更容易得到老公的语言回复,这样你们可以顺着他的想法去讨论这件事情,也可以澄清很多真相和误会。
●保持疆界
除非双方父母已经老到需要与孩子同住,以得到相应的照顾,否则,让一个强势而能干的婆婆介入自己的家庭,本身就有着破坏家庭平衡的危险。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通过雇佣保姆、钟点工等方式来代替婆婆的帮忙,婆婆可以经常来看望孙子,但不是完全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