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井之谜完整(阴阳先生给自家挖井)
阴阳井之谜完整(阴阳先生给自家挖井)接下来,父子俩又开始焦愁娶媳妇的钱,他们将收成的葱算了算,觉得应该能卖四五百块,卖完葱后,小利又去百货商店买了擦脸的药,小小的一瓶药就要六块五,小利觉得诧异,可为了顺利说亲,他还是咬牙买了,然而这么一番折腾后,小利最终还是没能说上亲。后来又过了好几年,一直到陡坡村修了路 ,种上树,小利方才与一个离了婚的女子成功结婚,不过那都是之后的事了。闺女嫁人后,张耀宗又忧心起了儿子的婚事,张耀宗所在的陡坡村条件最差,山路陡峭不说,就连人走路就开始黄沙飞扬,如此穷山恶水,就连本村的姑娘也不愿继续留在村里,自然是没有外村的姑娘愿意嫁过来,张耀宗的儿子小利,接连相亲好多次,最后都因为穷, 没能成功,无奈之下,张耀宗决定先将房屋捯饬好,在岩壁上挖个窑洞,外面码上砖块稳固,房子便算建好了。再往下挖一挖试试,徐文章给儿子们鼓气,可继续向下挖 ,也依旧没有水,徐文章明白 这个洞又废了,满面沧桑的他, 盘腿坐在地上,
他叫徐文章,是当地颇负盛名的阴阳先生,结果带着全家整整凿了三年井,却是连一滴水也没见到,看上去是不是挺讽刺?但仔细想想 ,却是可怜和无奈。
徐文章家住黄土高原 ,荒漠化厉害,目之所及, 遍地黄土,树木见不到几棵不说,就连杂草也少得可怜,徐文章一家住在山上,想要取水, 就需要走很久的山路,牵着骡子去水沟里取水,然后又继续走一段长长的山路将水运回去,十分不便。
这还算是好的情况,若是遇上旱季,山下的水沟干涸了,那么饮水就真的成了困难,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下,山里的村民便十分期盼能有一口水井,有了水井 ,就不用辛苦取水,旱季时的饮水也有了保障,这也同样是徐文章一家的期盼,然而 ,他们所在的地方连年干旱,想要在这里寻到水源, 简直比登天还难。
凿井 ,必须凿,徐文章一锤定音,他已经受够了旱季没水喝的苦,哪怕明知难如登天 ,也依旧要去尝试,就这样, 全家凿起了井,靠着自己学的相地术选址,一家人轮流下去挖,一人则在上面举着镜子反射太阳光照明,然而 ,他们打了一个个空洞,却始终没有寻到地下水,而如今 ,已经是凿井的第二年了。
再往下挖一挖试试,徐文章给儿子们鼓气,可继续向下挖 ,也依旧没有水,徐文章明白 这个洞又废了,满面沧桑的他, 盘腿坐在地上,双眼渐渐润湿,他当了这么多年的阴阳先生,给人看了这么多风水地形,结果连挖一口井都挖不成,失落后, 徐文章并未放弃,他很快收拾好心情,继续激励全家说,这井还是需要继续挖的,因为水的问题必须解决,不过 ,挖井的事得往后,农闲的时期已经过去,目前最重要的是耕种。
耕种前 ,徐文章开始了耕前祈福,他穿上阴阳先生的道服 ,又写了檄文,他念的是土经和灶经,按照他的说法,土经可安东南西北中央五级土,灶经也同样有安土之效,如此 ,方能凝聚地气,以保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徐文章每年都会如此祈福,然而 ,他们这片土地却依旧接连几年干旱,粮食收成少得可怜,祈福后便是春耕。
春耕结束后,邻村的张耀宗寻上了门,他为女儿湾子看好了人家,想请徐文章帮他看一下出嫁日期,徐文章将自己的书找了出来,看了下日子,让张耀宗将嫁女的日子定在了十二,日子选定后,湾子与未婚夫一起去县城拍了结婚照,小村落穷,结婚时的仪式也十分简单,穿件红衣服 ,缝个头花戴在上,盖好盖头 ,就出嫁了。
闺女嫁人后,张耀宗又忧心起了儿子的婚事,张耀宗所在的陡坡村条件最差,山路陡峭不说,就连人走路就开始黄沙飞扬,如此穷山恶水,就连本村的姑娘也不愿继续留在村里,自然是没有外村的姑娘愿意嫁过来,张耀宗的儿子小利,接连相亲好多次,最后都因为穷, 没能成功,无奈之下,张耀宗决定先将房屋捯饬好,在岩壁上挖个窑洞,外面码上砖块稳固,房子便算建好了。
接下来,父子俩又开始焦愁娶媳妇的钱,他们将收成的葱算了算,觉得应该能卖四五百块,卖完葱后,小利又去百货商店买了擦脸的药,小小的一瓶药就要六块五,小利觉得诧异,可为了顺利说亲,他还是咬牙买了,然而这么一番折腾后,小利最终还是没能说上亲。后来又过了好几年,一直到陡坡村修了路 ,种上树,小利方才与一个离了婚的女子成功结婚,不过那都是之后的事了。
徐文章这边,一家的日子仍在继续过,农闲时 ,他们如往常一般打井,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然而 ,水源的事却依旧没影,直到1996年年底,转机方才到来,水利局的人来到了小山村,他们鼓励村民们修建水窖,雨季时将水储存在水窖中,这样干旱时便不会缺水了,而修建水窖的材料和工钱,政府则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村民们听说此事都是兴高采烈,徐文章一家更是干劲十足,因为条件艰苦,他们在挖水窖时甚至都没什么安全措施,下窖的人手上拉着一根粗绳子,就这么一点点将人放下去,修整窖壁时 ,泥沙不断往下掉,干活的人都不敢睁眼,就怕泥沙掉进眼睛里,这还不算最辛苦的, 真正艰难的是,黏土和水泥是需要他们自己从山下运上去的,但有些地方实在太陡峭,骡子不能走,他们便只能靠人力背上去,险峻的陡坡上,村民小心传递着沉重的背篓,底下是连绵的山坡,若是一个不慎背篓掉下去,便会是前功尽弃,而人若摔下去, 那便更危险了。
然而, 即便如此艰难,村民们却依旧辛勤劳作着,徐文章年纪大了,因为干活太卖力,他为此还输了液,然而, 即便村民们如此不辞劳苦,可当雨季到来时,他们却还是未能顺利将水窖修好,修水窖便是为了在雨季时蓄水,若未能及时完工,等到雨季结束 ,他们不依旧还得缺水吗?
政府工作人员也急了,他告诉村民 若是未能及时完工,那政府补贴给每家每户的钱便会减少五十,算是罚款,这下村民们更急了,他们敢修水窖便是因为政府会给补贴,可若政府补贴的钱少了,他们村这么穷, 五十可不是一笔小数。于是 ,村民们只得连夜冒雨继续赶工,幸运的是 ,在约定的工期内,他们如约完成了水窖的修建,看着水窖里装着的水,村民们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大工程结束,村民们决定庆祝一番,正好县城有活动,他们便三三两两下了山,一起去县城看戏,这算是他们难得的娱乐活动,村民们聚在台下,无论老少都露出了笑颜,有了水窖,取水不用辛苦走漫长的山路,灌溉庄稼也比从前方便了许多,徐文章拿着水壶,给地里庄稼浇上水,期待着庄稼的收成,然而 ,真的到了收成时,徐文章却是失落了,买到的玉米种子竟是劣质品,玉米大半都不结粒,一年的辛劳, 算是白费了,徐文章看着玉米地接连叹气,却也只能无奈接受。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想起了我的大学同学,他家住在甘肃会宁, 也是缺水严重,刚到大学的时候,见到他满头白发, 皮肤粗糙,我们便问他多少岁,他开玩笑说自己已经30 ,孩子都已出生,他这么说 ,我们居然信了,他很刻苦学习 ,成绩也很好,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
黄土高原上的同胞穷 ,并不是因为懒,相反他们从来没有放弃与环境的抗争,现在乐于见到政策越来越好,黄土高原也焕发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