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孟子故里是哪里(走进邹城孟子后裔居住地去看看孟氏祠堂)
邹城孟子故里是哪里(走进邹城孟子后裔居住地去看看孟氏祠堂)曾经村子中还有一处孟氏祠堂,文革期间被拆除,2009年在孟氏族人的建议下,在岗山西南麓山脚下新址重建。经常逛铁山公园的,可能会发现在铁山北面的水库北面。此祠堂面阔三间,为全石结构,屋顶飞檐石雕流水瓦,左右对龙。祠堂前由石雕栏杆环绕,中间为不锈钢大门。门楣上刻有楷书四字:孟氏祠堂。左右刻有楹联,上联为:祖功宗德传百世,下联为子继孙承衍千秋。除了东大厅,曾经还有西大厅。也是建于民国时期,堂屋面阔三间,前出厦,外墙青砖垒砌到顶,内为坯墙,筒子瓦覆顶。据村民介绍建国后曾作为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后改为代销店,于2006年拆除,改建为老年人活动中心。下面且看我慢慢道来……孟庄位于邹城市龙山路北麓,东西长,南北短,呈长方形。主要街道有孟庄大街、彭城大街、清溪大街、设计院路等主要交通要道。据孟氏族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亚圣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桧由城西庙户营(也就是孟母二迁处)迁此居住,并以姓氏冠名为孟家庄。
探寻历史古迹,感受乡土气息。
大家好,我是邹城孟先生!
在上一篇带领大家走进了孟子后裔居住地之一的东山头村,看到了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古民居。今天将为大家介绍的是位于邹城市钢山街道办事处的——孟庄社区。
听村名就可以看出此处是以孟姓而命名!
下面且看我慢慢道来……
孟庄位于邹城市龙山路北麓,东西长,南北短,呈长方形。主要街道有孟庄大街、彭城大街、清溪大街、设计院路等主要交通要道。据孟氏族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亚圣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桧由城西庙户营(也就是孟母二迁处)迁此居住,并以姓氏冠名为孟家庄。
在村子中有一古建房屋,据当地村民说是:此房屋建于民国28年,由村中亚圣孟子第七十三代孙孟庆俊出资兴建,也叫东大厅!正房五间,为砖木石结构,上覆筒子瓦,五间房中间三间前出厦,两头两间加宽,无抱厦。其形状如古式铜簧锁,老年人也称为“锁皮厅”。初步测量东西长约17米,南北宽约6米。原来东、西、南配房各三间,有仿古大门楼,是标准的北方四合院住宅。新中国建立后曾做为孟庄小学教室,文革期间曾作为批判大会所用地。现仅剩主房大厅。
除了东大厅,曾经还有西大厅。也是建于民国时期,堂屋面阔三间,前出厦,外墙青砖垒砌到顶,内为坯墙,筒子瓦覆顶。据村民介绍建国后曾作为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后改为代销店,于2006年拆除,改建为老年人活动中心。
曾经村子中还有一处孟氏祠堂,文革期间被拆除,2009年在孟氏族人的建议下,在岗山西南麓山脚下新址重建。经常逛铁山公园的,可能会发现在铁山北面的水库北面。此祠堂面阔三间,为全石结构,屋顶飞檐石雕流水瓦,左右对龙。祠堂前由石雕栏杆环绕,中间为不锈钢大门。门楣上刻有楷书四字:孟氏祠堂。左右刻有楹联,上联为:祖功宗德传百世,下联为子继孙承衍千秋。
祠堂正前方有石制香案和香炉各一尊,甬道的两侧各有石碑两通。一块为重修孟氏祠堂碑,另一块为认祖归宗碑,其中两块为捐款人名功德碑。据认祖归宗碑记载:清嘉庆年间,亚圣孟子第七十代孙孟广秀兄弟四人,因家境贫寒,离开孟庄村,远去闯关东,后在长春定居,其后裔百年来不忘祖训,寻落叶归根,于2011年归故里认祖归宗。
在离开村庄时发现一颗老柳树,村里的白发老人也说不出它何时被栽种,被何人栽种。但是从前每逢清明时节,全村人便会来到柳树下掐几枝柳枝,插在门头用来祈福。这时,柳树便将春天的颜色分享给了每家每户人家,树荫下此时成了孩子的天堂,掐柳枝编成柳树环戴在头上,折一段新柳枝抽出树筋做柳笛,挑几片精致的叶子还可以用来当哨子,现在看起来难以想象,在没有手机网络的时代里,一棵老柳树就能带来这么多的快乐。
所谓的乡愁,除了屋顶的袅袅炊烟、村间曲曲折折的小路、小河的潺潺流水……乡愁,也许是一棵村中老树。那么,你的乡愁是什么呢?
进来的朋友们请点点关注,
不定期为大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