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感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感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者,严惮之意也。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知其可畏,则其戒谨恐惧,自有不能已者。而付畀之重,可以不失矣。大人圣言,皆天命所当畏。知畏天命,则不得不畏之矣。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侮,戏玩也。不知天命,故不识义理,而无所忌惮如此。○尹氏曰:“三畏者,修己之诚当然也。小人不务修身诚己,则何畏之有?”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天命,是天所賦予的世界和人类社会的道理、规律以及特点。君子知道天命的可畏 明晓要遵循道理、尊重规律、符合特点,所以能警惕、谨慎、戒惧,自然就能不断前进,由此君子可以承担重任且可以不发生大的失误。而地位高贵的人、圣人的言论,都是根据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规律所应该敬畏的。知道敬畏天命,就不能不敬畏大人和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所以不认识义理,从而就无所敬畏,什么事儿都敢干。
尹焊说:敬畏,是君子修养自己的诚意而必然的结果,小人不修养自己的诚意,哪有什么可敬畏的?”
畏天命,是因为规律和运气个人无法掌握。畏大人,是因为他们能调动利用的资源和力量远超自己。畏圣人之言,是因为圣人的智慧高度,已经掌握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法则与特点。人无敬畏,则行事无法无天,做人毫无底线。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畏者,严惮之意也。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知其可畏,则其戒谨恐惧,自有不能已者。而付畀之重,可以不失矣。大人圣言,皆天命所当畏。知畏天命,则不得不畏之矣。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侮,戏玩也。不知天命,故不识义理,而无所忌惮如此。○尹氏曰:“三畏者,修己之诚当然也。小人不务修身诚己,则何畏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