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中带怂(关于倯㞞怂)
狠中带怂(关于倯㞞怂)我们今天就继续把这个“倯”深挖一下“哈怂”一词也是频频出现“怂”,以及下面这两个读音为“sóng”的字进行了辨析获得好评的电视剧《装台》中
之前在谝“儾倯”、“黠倯”、“狯倯”
等新疆方言词语的时候
关于“倯”这个万能词,有很多网友留言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倯”、“㞞”
“怂”,以及下面这两个
读音为“sóng”的字进行了辨析
获得好评的电视剧《装台》中
“哈怂”一词也是频频出现
我们今天就继续把这个“倯”深挖一下
先来看“倯”
“倯”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正音
读为【sōng】,本义指“懒”、“愚蠢”
西汉扬雄所著《方言》记载:
“庸谓之倯,转语也
陇右人名嬾(通“懒”)曰倯
又“㮪倯”,骂也”
《广韵》:倯,息恭切
《集韵》:倯,思恭切,音松
东晋著名学者郭璞曾为“倯”作注:
“今陇右人名孏为倯”孏同懒
“倯”义为平庸,懒,愚蠢
《玉篇》:“燕之北郊曰㮪【qióng】倯
谓形小可憎之貌”
《唐韵》:“㮪倯(松),可憎之貌”
所以“倯”字在古代就是骂人之语
是个贬义词,指的是人的个体
而且是贬损的称呼
至今在山东方言中
“倯”还是“呆、没用”的意思
而在湖北大冶方言中
“倯”是“愚蠢,懦弱”的意思
这都是古音古义在方言中的留存
“倯”是古人所谓的“骂也”
即骂某人懒、愚蠢或者平庸
我们平常说的“倯人”,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倯人”,就是骂人的蔑称
后来在“倯”原本“懒、愚蠢、平庸”
等含义的基础上,词义逐步扩大
凡是不好的毛病,都可以冠之以“倯”
所以“倯”就兼具了称谓代词的功能
代指某个人或者某一类人
发展到现在,“倯”的意思就有了三层
其一是代指“人的个体或者某一类群体”
如“懒倯”、“瓜倯”、“黠倯”(哈怂)
“坏倯”、“好倯”、“愣倯”
其二是缀在形容词词尾用来表示程度
形容极多、极高、极大等
同时又能用来形容这些词的反义词
极少、极低、极小等,如:
“多成倯了、少成倯了、黑成倯了
慢成倯了、饿成倯了”等等
其三是形容“懒、愚蠢、笨蛋、不入流
不入眼、看不惯”等,如:“倯人”
“倯货”、“倯汉子”、“倯婆娘”
“倯狗、“倯东西”、“倯样子”
“倯式子”等等
所谓物极必反,字词也是一样
倯到极致
倯就变成了正话反说的“爱称”
因为“倯”有“懒惰、笨蛋、蠢笨”等意
所以引申出了“呆头呆脑、不求上进
蠢萌蠢萌的、愚的质朴”等意思
成了正话反说的万能词
很多时候,我们听长辈对晚辈
或者同辈之间
都会用“倯”字来称呼对方
如:“这个尕倯,就不是个好东西”
这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话
但这句话的意思
却不全是批评、嘲讽之意
还饱含着明明喜爱对方
却难掩对对方的失望
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如果一个姑娘对自己的男友说一句
“你真是个坏倯”,那这里面的含义
丰富到足以让男友喜不自胜到喝上一壶
再如“瓜倯”这个词
“瓜”在很多方言中都是代表傻的意思
当“瓜”遇到“倯”
绝不是说“傻子”的意思
“瓜倯”常常是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的
一种嗔骂或戏称,如果有人对你说
“看你那瓜倯样子”
其实是说你傻的可爱,傻得让人喜欢
《武林外传》里佟湘玉的口头禅就是
“瓜倯”、“瓜娃子”
再来看“怂”,“怂”【sǒng】的本义
是指“惊慌、惊恐”,引申义为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说文解字》:“怂,惊也”
我们说某人“怂了”,是说某人“惊慌了”
“胆怯了”、“害怕了”的意思
而“认怂”,是从“怂”的本义引申而来
同样,从“倯”字的本义上
我们也可引申出“认倯”
即“承认自己庸、蠢”
所以“认怂”或者“认倯”
你能说谁比谁认得多么?
而所谓“㞞”【sóng】字
是近代才造出来的俗字
还有生造的“㞞”的简化字(见下图)
以及有些方言里如下图的【sóng】
这三个字原本都是“精液的俗称”
后在此意上“污名化”
被刻意用来“讥笑人软弱无能”
著名导演胡金铨所著
《老舍和他的作品》中就写道:
“有人说北京人都sóng”(读松,第二声)
也有道理。历来的造反、革命
都没北京人的份儿,更不用说叱咤风云了。
往好里说是“有修养”,其实就是没出息。
老舍在“sóng人”之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了。
老舍在很多书里都以“北京sóng人”做主角,
描写得也确是入木三分,
因为他自小在那种环境里长大,
而且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谝到最后,在小编看来,“倯”、“㞞”
“怂”、或者下图这两个sóng
这五个字
各有各的出处,各有各的历史
雅有雅的说法,俗有俗的主张
在某些语境下,它们是通的
字都是好字,从谁的嘴里吐出来
这是要看心的
小编就是倯人一枚,经常认怂也认倯
如果有谁非要说我是“㞞人”
或者是下图两字的sóng人
我也表示同意
因为嘴长在别人身上,堵是堵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