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商鞅欲收复河西太后鞠躬(两岁太子得罪商鞅)

商鞅欲收复河西太后鞠躬(两岁太子得罪商鞅)因为商鞅变法的时候,还是太子的秦惠王,只有两岁。 为啥敢这么说呢? 边上小吏提醒一句,太子有两老师呢?噢还有一个,把他给我关笆篱子。 (《史记商君列传》: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虽然秦太子为老师报仇的故事,是司马迁写在《史记》里头的;虽然《史记》号称信史,但它有百分之一千的可能,是假的。

商鞅欲收复河西太后鞠躬(两岁太子得罪商鞅)(1)

阿元

很多人的印象中,商鞅被杀的原因,是在变法的时候得罪了秦孝公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秦惠王。所以秦惠王上任后,为给老师报仇,用五头牛把商鞅分了尸。

(《史记秦本纪》: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当时商鞅坚定不移地推行变法,神挡杀神,佛阻杀佛。当时太子不知道收了谁的钱了,还是被老师给忽悠了,居然也跳出来反对。商鞅没客气,说你是太子,是君,我不能罚你。但你没学好,肯定是老师的毛病。来人啊,把太子老师的鼻子给我割了。

边上小吏提醒一句,太子有两老师呢?噢还有一个,把他给我关笆篱子。

(《史记商君列传》: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虽然秦太子为老师报仇的故事,是司马迁写在《史记》里头的;虽然《史记》号称信史,但它有百分之一千的可能,是假的。

为啥敢这么说呢?

因为商鞅变法的时候,还是太子的秦惠王,只有两岁。

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9年,惩罚甘龙、杜挚是一年后358年。

秦孝公太子,也就是秦惠王是啥时候出生的呢?

公元前356年。

也就是说,按《史记》说法,秦惠王当太子违犯新法的时候,只有两周岁。

一个两岁的婴儿,一个连话都说不明白的小娃娃,能独自干出啥违法的事情呢?

他知道新法是啥东东吗?

还是商鞅的新法规定,小孩子从此不许尿床了?

除了尿床,俺实在想不出来,两岁的小孩子,还能主动犯点儿啥错误。

而且从太子一个老师公子虔,被关笆篱子;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被刻了字的惩罚来看,秦惠王犯的事还相当的大。

一个两岁的小孩子,能干出啥惊天动地的坏事呢?

无法想象。

最大的可能是,司马迁在这里,拍马屁的毛病又犯了。事实的真相应该是,公子虔、公孙贾两位儒家代表,为了抵制商鞅的新法,干了某些丢脸的事情。具体是啥丢脸的事情,猜不出来。但可能是类似嫖娼啥的,特别丢脸的事。

如果把这些事儿,如实写到《史记》里,会让伟大、光荣、高尚的儒家思想握不住。所以司马迁干脆把责任,推到三岁的太子身上。坏事是太子干的,咱们儒家还能保持着伟大形象。

为了证明咱们不是埋汰司马迁,原文附后。

《史记商君列传》: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既然太子当时还是两岁的小孩子,所以他的老师受到啥刑罚,他也没有啥感觉。所以谈不上对商鞅的痛恨,更没有血腥报复的必要。那么商鞅的死,应该是秦惠文君上台后,重新得到支持的大小儒家们对他的报复。而把这种报复的出处,安到秦惠文君身上,想来是不想让报复中的血腥与残酷,影响儒家为自己打造出的高大形象。

而能对商鞅进行如此直接和残酷的报复,也说明商鞅死后,儒家人物再次占据了秦政府的主要权力,否则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不至被牛车撕成好几块。

这个也是司马迁说的: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史记秦本纪》)

那么商鞅咋得罪那些宗室,让他们杀之而后快呢?

因为商鞅变法,严重伤害了人家的利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商鞅变法是一件贼拉简单的事情。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做好了变法的一切准备。

怕推出新法,大家不信啊。就在城门口竖根棍,说有人抬走,就赏五十金。大家是真不信,太多的官说话都跟放某种气似的,谁当真不是个二傻子吗?这时一个二傻子扛起棍就走,晃了一圈回来后,商鞅立马赏了他五十金。

这也是成语城门立木的来历。

商鞅通过这件事,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推行的新法谁也不敢不听,变法大获成功。

但事实哪里有这么简单。

商鞅变法受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极力抵制。

据刘歆说,商鞅“一日临渭而论(处决)囚七百余人,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杀这么多呢?造反或者谋逆的人呢?因为商鞅的变法中打土豪(原贵族)、分田地(废井田)等内容,让秦国的既得利益集团无法忍受,采取武力对抗等方式奋起还击,结果被杀了个一干二净。

而“日绳秦之贵公子”七百余人,投于渭水,“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的记载,更说明了商鞅在变法过程中是动了刀的,而且动的是大号的刀。

这一点,前边说的,商鞅把太子俩老师都给收拾了,也证明反对变法的力量相当的大。

太子老师反对都没有用,旧贵族一看没招了,派个特别能说的人,叫赵良的,想劝商鞅退一步。赵良说的全是符合儒家道义的废话,这里不重复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句提到商鞅惩罚太子两老师之后,还杀了个叫祝欢的人。祝欢是谁,不知道,历史上没写。但能和太子的两个老师相提并论的人,地位肯定相当的高。

这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变法。它之所以能成功,最重要的是因为最高统治者秦孝公对他的全力支持,其次是因为商鞅手下的狠,反对的能杀全杀,不能杀的也让你四体不全或者面目全非,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另一个原因是他变法的时间足够长,成果足够大,造就了一批新的既得利益集团。

旧的利益集团被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胆小鬼;新的既得利益集团又足够强大,使得秦国逐步强盛,一统天下。

那么,为啥旧贵族要玩了命的反抗商鞅变法呢?

因为商鞅变法,动了他们的奶酪。

西周王朝的权力架构是分封。

早期的分封几乎等于彻底的分权,诸侯和周王朝之间有着名义上的上下关系,但诸侯相当于承包人,只要上交一些承包费(贡品),你的地盘你就可以做主了。

诸侯国内,接着往下发包,二包、三包、四包……的承包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贵族们。

商鞅变法就是对分封制度彻底的改革。

奖励军功,非军功不得封爵。这是事实上对分封制的废除。

“废井田,开阡陌”,是对先前分封的清算。仔细琢磨一下,和打土豪分田地差不多。把原先分封的土地收归国有,但不是平均而是按军功重新发放。

设立县制,土地拥有者不再拥有土地的治理权力,由君主派官员治理。

这种改革,极大地伤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秦孝公在的时候,能压得住茬子;秦惠王一个小孩崽子,又刚刚上任,面对旧贵族的反弹,只好妥协。

再加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现实需要,势力极大的商鞅,对秦惠王也是个威胁。

所以在旧贵族反应商鞅要造反的时候,秦惠王就坡下驴,把商鞅给宰了。

实际上,商鞅势力太大,才是秦惠王杀商鞅的真正原因。

因为秦惠王并不赞同旧贵族们恢复分封的主张。

杀了商鞅之后,秦国继续沿着商鞅开拓的集权之路,奋勇前进。从而一统天下,走上巅峰!

(《韩非子·定法》: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也。)

从这个角度来说,商鞅就是另一个韩信!

商鞅欲收复河西太后鞠躬(两岁太子得罪商鞅)(2)

关注《历史有坑请注意》,《<史记>中的马屁》,长篇连载,每日更新,精彩无限。

真心建议大家关注下《历史有坑请注意》,因为是连载,所以很多内容很难在一章内说明白,不看上下文,就是一头雾水。更何况阿元还会有更多的精采内容上线,《爆笑三国》为您解读说阿斗到底是不是个笨蛋?诸葛亮是个阴谋家还是个伟大的统帅?刘备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关羽是高大尚的英雄,还是道德低下的混蛋?是诸葛亮还是刘备干掉的关羽等等迷题;如何教育孩子,阿元与您交流陪伴孩子成长的感受。

《历史有坑请注意》,欢迎您的光临。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在看”和转发,以示鼓励!一个人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