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越南手工藤编教程(用藤条编织美好生活)

越南手工藤编教程(用藤条编织美好生活)生长于大山中的保亭黎族人民深谙与自然相处之道,他们一切取用都出自大山,一切又归于大山。藤编制品经久耐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它在人们手中被摩挲得更加光亮,色泽也沉淀成深褐色,愈发好看。在黎族人家,一些大件的藤编制品甚至可以使用好几代人。藤的种类有红藤、黄藤、白藤和小白藤等数种,每种用途不一,例如小白藤用于器具主体的编织,黄藤作为器具的主体框架。做藤编制品,从原料收集开始就不是一件易事,藤条大多长在山间,采集费时费力,到手后需要将藤条层层削皮,直到露出青黄色芯部,这才是藤编所需的原材料,晒上两三天后,再用水浸泡使之柔软一些才取出打磨至光滑——到这,藤编才算完成了第一步。用黄藤打好主体框架后,就可以开始编织了,藤编技艺没有图谱指导,全靠口耳相传,将器物的构造与编法存于脑中,在制作中,需要极高的耐心和专注,将藤条往来穿插,层层叠叠,极有章法,由藤条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展现出最简洁质朴的美感。可以这

地处海南岛南部内陆的保亭被群山重重环抱,在苍翠葱郁林海的掩映下,外界对其知之甚少,自古以来就是一片云雾缭绕的神奇秘境。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这里冬暖夏凉,四季温度适宜,也不受台风影响;动植物繁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世居于此的黎族人民在这里耕作生息,聪明的黎族劳动者善于就地取材,用茅草盖屋子,树皮做衣服,藤条做家具、器皿。

越南手工藤编教程(用藤条编织美好生活)(1)

腰篓

在保亭的山间,藤条随处可见。这种不起眼的藤本植物细长且极富韧性,慧眼识珠的黎族人用藤条编制成家具、生活器皿,甚至是生产工具。如今,保亭黎族藤编技艺已是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藤的种类有红藤、黄藤、白藤和小白藤等数种,每种用途不一,例如小白藤用于器具主体的编织,黄藤作为器具的主体框架。做藤编制品,从原料收集开始就不是一件易事,藤条大多长在山间,采集费时费力,到手后需要将藤条层层削皮,直到露出青黄色芯部,这才是藤编所需的原材料,晒上两三天后,再用水浸泡使之柔软一些才取出打磨至光滑——到这,藤编才算完成了第一步。

用黄藤打好主体框架后,就可以开始编织了,藤编技艺没有图谱指导,全靠口耳相传,将器物的构造与编法存于脑中,在制作中,需要极高的耐心和专注,将藤条往来穿插,层层叠叠,极有章法,由藤条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展现出最简洁质朴的美感。

越南手工藤编教程(用藤条编织美好生活)(2)

可以这么说,藤编制品贯穿黎族人民的生活,一根根藤条经由灵巧的手转化为腰篓、簸箕、箩筐、鱼篓、储物篓、菜篮子等用具,这些东西无论是日常生活、劳作、婚丧嫁娶都能派上用场。其中腰篓是最常用的,类似随身包一样的器具;鱼篓构造巧妙,将装有鱼饵的鱼篓放进水里,鱼只要进来就出不去了;每逢喜事,就在手提篮中装满糖果、香烟、槟榔,寓意物质丰盛充足,祈求生活更加美好;遇到白事就要在腰篓里装上米,用于压身,然后才前往丧主家吊唁。

藤编制品经久耐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它在人们手中被摩挲得更加光亮,色泽也沉淀成深褐色,愈发好看。在黎族人家,一些大件的藤编制品甚至可以使用好几代人。

生长于大山中的保亭黎族人民深谙与自然相处之道,他们一切取用都出自大山,一切又归于大山。

说到保亭境内的山,不得不提七仙岭。清晨时的七仙岭晨雾缭绕,形态犹如七位妙龄仙女,因而得名;待太阳升高,晨雾消散后,七仙岭露出本来面目,形似七支利剑,气势雄浑,是公认的海南一级名胜。

越南手工藤编教程(用藤条编织美好生活)(3)

他人将无尽的群山密林视为险途,而在傍山而居的黎族人看来,这是他们的宝库。藤编技艺只是黎族劳动人民智慧体现的一部分,在保亭还有许多像藤编这样的技艺,比如织黎锦、做树皮衣、造船形屋等等。近年来,这些技艺在保亭政府的抢救和保护下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如果你有机会到保亭来,一定要去看看这些化普通为神奇的绝妙技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