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广告狂人讲了什么(失败的广告主看起来很自大)

广告狂人讲了什么(失败的广告主看起来很自大)罗胖在罗辑思维的一开始只是讲书里的故事,后来开始利用渠道做书籍的独家销售,现在每做一期节目就为自己的产品做了个广告。再看看两位公认的营销大师的玩法:这三个事的逻辑是这样的:营销人已经在质疑借势营销是否有效→→然而影响力超大的顾爷打广告的方式就是借势营销,先讲故事,再带出产品→→借势营销其实就是把产品镶嵌在故事里,为了确保观赏性,通常先确保把故事讲得精彩,所以讲产品之前要“By the way”。这样看来广告主其实也懂得一个道理,没有观赏性的广告没人看,就达不到做广告的目的。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这种“顺便说一句”的方式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现在的观众已经非常敏感,一旦发现产品露出,不管之前看得多爽,往往就会立刻关闭或者草草略过。所导致的结果是广告最多让人一笑了事,产生些亲近感,想要更细致传播产品点或者想达到病毒营销的效果,几乎就是没戏。

广告狂人讲了什么(失败的广告主看起来很自大)(1)

先说三个事:

1、优衣库更衣室和冥王星照片同时爆出来的那天,很多企业做借势营销,两者之一借哪个的都有,引发了一场对借势营销的逼格甚至借势营销是否有效的争论。

2、几个月前,顾爷应该是互联网里最火、价格最高的内容生产者(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他做广告的风格是这样的,先讲艺术故事,讲完后把广告带出来(例如梵高与支付宝那一期)。

3、挺有名气的广告人东东枪不久前在一条微博里提到,现在的广告流行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方式。广告主喜欢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在不经意的By the way之后说出来。

这三个事的逻辑是这样的:营销人已经在质疑借势营销是否有效→→然而影响力超大的顾爷打广告的方式就是借势营销,先讲故事,再带出产品→→借势营销其实就是把产品镶嵌在故事里,为了确保观赏性,通常先确保把故事讲得精彩,所以讲产品之前要“By the way”。

这样看来广告主其实也懂得一个道理,没有观赏性的广告没人看,就达不到做广告的目的。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这种“顺便说一句”的方式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

现在的观众已经非常敏感,一旦发现产品露出,不管之前看得多爽,往往就会立刻关闭或者草草略过。所导致的结果是广告最多让人一笑了事,产生些亲近感,想要更细致传播产品点或者想达到病毒营销的效果,几乎就是没戏。

再看看两位公认的营销大师的玩法:

罗胖在罗辑思维的一开始只是讲书里的故事,后来开始利用渠道做书籍的独家销售,现在每做一期节目就为自己的产品做了个广告。

雕爷做精油、做牛腩、做烤串、做美甲,做一个火一个(我不认同他做产品的方式,我也不认为这些品牌能活很久,但他的确是营销好手)。

做每一样东西都只有一个窍门——把自己和品牌捆绑在一起,然后讲自己的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所谓的商业逻辑,刷脸。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自信,品牌总归是有价值的,产品总归是有人用的,即便品牌、产品都不咋地,自己这张脸总还是有人认的。

自信这东西悬的很,它从本质上来说是营销人的心法、是内力,有了这些再懂些技巧,自然能病毒传播,能胡扯个概念就让人五迷三道。

但如果没有自信,就怎么点拨也走不到正路上,于是只能今天跟人学“互联网思维”、明天跟人学“互联网 ”,今天跟人学“借势营销”、明天跟人学“讲故事”。结果呢?除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不用指望更多。

自卑带来的另一个更直接的结果是:因为认定了自己的描述一定无聊,因此产品或者品牌只能在广告里做配角和备胎。

广告狂人讲了什么(失败的广告主看起来很自大)(2)

刚刚说过,有了心法还要懂技巧才能把营销做好,那么技巧是什么?让自己做主角,把自己当做核心来编撰内容,这样产品才能与广告内容保持一致,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优秀内容被广泛传播。

再举个例子。别克一直是汽车品牌里营销做得最好的,没有之一。

两年前新君越上市的时候,以“不喧哗 自有声”为主题做了一个五部曲的广告,广告里围绕车主编撰了5个故事,导演是台湾名导钟孟宏,演员请了金士杰、秦昊等熟面孔,故事各个精彩,摄影配乐剪辑全是顶级,至少从广告角度来说完成了拉高新君越产品定位的目的。再到后来英朗“懂你说的 懂你没说的”。别克的每个slogan、每个广告片都能打动人心。

这些广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拿车主做文章,围绕目标用户编撰故事或者描述场景,把内容做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真实。

这也就是做好营销的4个技巧,故事、场景、执行力、以自己为主角编撰内容,用户自然会产生代入感和认同感。至于内容中的“自己”,可以是产品,可以是品牌,也可以是人(老板、用户、目标人群都可以)。

广告狂人讲了什么(失败的广告主看起来很自大)(3)

最后举一个例子。迪斯尼游乐场中有一个设施叫做“海盗船”,迪斯尼公司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想以之为题材制作一部电影,既是电影服务游乐设施、也是游乐设施服务电影的一次营销。2003年这部电影终于制作完成并上映,此后几年又陆续推出了三部续集,全球总计票房累计达到37亿美金以上,这部电影就是《加勒比海盗》。

一个很牛很牛的营销的魔力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分享文章,来自撰稿人铁西区的李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驾仕派(jiashipai)&作者名

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前沿汽车观点,咨询购车建议,关注驾仕派。

jiashipai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