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进攻中原最远到哪(金兀术冬季出兵大战淮西)
金兀术进攻中原最远到哪(金兀术冬季出兵大战淮西)当三位宰执大臣对于这次金兵南犯,赵构虽然震惊,但心理早有准备。当初岳飞大败而归,为了稳定人心,对外宣称是三战大捷,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岳飞回来后,他曾经问过岳飞:兀术经此番痛击,是否还会卷土重来?岳飞当时回答:“据臣观察,虏人虽遭重创,但亡我之心不死,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三月五月,边衅即会重开。”那个时候他就知道,情况会比岳飞说得还要糟糕。岳飞此番大败,会让敌人产生乘胜追击,重创南宋的想法。所以他当时就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他虽然震惊金兀术这么快就发兵了,但是并不是太担心。往年兴兵均在秋高马肥之际,这一次金兀术反其道而行之,于寒冬腊月挥师南下。腊月下旬,金兵抵达陈州、亳州一线。过完新年,即越过淝水,进抵寿州。守将孙晖一边措置守城一边急忙上奏朝廷。此时,可用于淮西防务的有三支大军。一是淮西宣抚司的行营右护军,即张俊所部,计八万余人;二是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所部,计三万余人
1140年九月,金兀术在燕京逼宫杀了左丞相完颜希尹、右丞相萧庆。九月底,亲自护送皇帝完颜亶回上京。随后马不停蹄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他先是给自己封官。在都元帅、领燕京行省的基础上,加封自己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从此独揽大金国的军权和相权,掌握大金国的一切权力。随后他又将全国军、政主要岗位的官员,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在确保军权、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伐宋大业。
之所以这么快又开始攻打南宋,主要是因为,他从郦琼那里了解到,南宋境内唯岳飞兵力最多,超过十万之数,可谓兵多将广。其次是张俊手里有约有七八万人,其余大将手里兵马基本上也就是两三万人。
如今岳飞大军刚刚败退,损失惨重,这次南下,基本上不会遇上岳家军。张俊手里虽然有七八万人,但是却要负责千里边境线的防御,不能随便调动,真打起仗来,短时间内兵力很难集合到一块去,也构不成威胁。吴阶已死,吴磷基本上不出川陕。其余的宋将兵力太少,单独一路遇上大金铁骑,只有逃跑的份。
最主要的是,南宋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内,先后丢失了河南全境、陕西大部分地区,再加上岳飞大军大败而退,南宋境内还不得人心惶惶的。大金这边可谓是占尽天时,这么好的时机金兀术不想错过。为此他不惜,打破大金国冬季不出兵的先例,发动了一次大金历史上首次冬季征战。一切布置妥帖,金兀术回到祁州,调兵遣将,进兵淮南。
往年兴兵均在秋高马肥之际,这一次金兀术反其道而行之,于寒冬腊月挥师南下。腊月下旬,金兵抵达陈州、亳州一线。过完新年,即越过淝水,进抵寿州。守将孙晖一边措置守城一边急忙上奏朝廷。
此时,可用于淮西防务的有三支大军。一是淮西宣抚司的行营右护军,即张俊所部,计八万余人;二是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所部,计三万余人;三是淮北宣抚判官刘锜一军,近两万人。按照宋廷的部署,杨沂中所部驻镇江,刘锜所部驻太平州,张俊所部驻建康。由于淮西是张俊的防区,张俊在江北驻有少量人马,其主力则在江南驻防。
此次金兵南犯,实在大出宋朝官场大臣们的意外。在满朝文武大臣看来,岳飞于京畿地区数次重创金虏。即便是金人再好战,少说也要休兵一年半载。谁承想,短短三个月过去,金兀术即发起了新一轮进攻。收到孙晖的急报后各部门还在放假,枢密院当值的吏胥一边飞报宰执大臣,一边派人进宫禀奏赵构。傍晚,赵构在书房里召见秦桧、孙近和王次翁。
对于这次金兵南犯,赵构虽然震惊,但心理早有准备。当初岳飞大败而归,为了稳定人心,对外宣称是三战大捷,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岳飞回来后,他曾经问过岳飞:兀术经此番痛击,是否还会卷土重来?岳飞当时回答:“据臣观察,虏人虽遭重创,但亡我之心不死,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三月五月,边衅即会重开。”那个时候他就知道,情况会比岳飞说得还要糟糕。岳飞此番大败,会让敌人产生乘胜追击,重创南宋的想法。所以他当时就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他虽然震惊金兀术这么快就发兵了,但是并不是太担心。
当三位宰执大臣
来到书房,赵构语调平静地说道:“岳飞曾预言,兀术亡我之心不死,今日果然应验。但是几位爱卿也不必紧张。无论河南还是陕西,金人都要分出大量兵力驻防,所以朕推断兀术那厮,可用兵力也不会太多。而且如今也不是建炎年间了。江南有张俊、杨沂中、刘锜,淮东有韩世忠,上流有岳飞,此外还有大江之险。那金兀术无非就是,借着我们在河南、陕西战场的失利过来耀兵一番。”
秦桧道:“圣上见识高远,我等如茅塞顿开。”
“情势虽无大碍,也须认真对待。”赵构话锋一转,脸色随之严峻起来,“朕判定兀术那厮不过十万人马,如今我有兵近三十万,数倍于敌。他兀术犯我淮西,我等即在淮西予以痛击,使其有来无回!”实际上经历上一轮大战,南宋兵力已经远远不足三十万了,但是赵构必须不遗余力地提振己方人员的信心。
秦桧、孙近、王次翁均不知军事,如何调兵遣将全靠赵构裁夺。如今已知敌人的进攻方向,赵构当即发布如下命令:命刘锜率全军先行,自太平州渡江直抵庐州,与庐州守臣固守待援;命杨沂中率全军随后,经六合、滁州,向庐州进军;命张俊率全军自建康渡江,在和州与杨沂中部会合。三支大军由张俊统一指挥。另外,命岳飞提兵东下,以水军占据池州,步骑军应援淮西;命韩世忠率军由淮河上溯,经泗州,占据濠州。
按照赵构的部署,最先渡江的刘锜一部于正月下旬抵达庐州。然而,就在刘锜抵达庐州的前一天,知庐州的陈规却病故了。陈规之死无疑极大地动摇了庐州的人心和士气,城中百姓听说陈相公已殁,纷纷举家外逃。巨师古的后军只有三千余人,正准备南撤时刘锜率兵赶到了,巨师古苦笑着对刘锜道:“刘太尉再晚来一步,我们也要走了。”
与巨师古计议一番,因庐州城无险可守,刘锜决定放弃庐州。刚引军退出庐州城,金兵前锋便已抵达庐州近郊。金兵知是刘锜,不敢紧逼,只是远远地跟随其后。几个月前,顺昌之战的惨败教训,让金兵记忆深刻。次日,刘锜退至含山县东关镇,见地势险要,于是依水据山扎寨,补充粮草,休整士卒。
南下的金兵没有与刘锜交手,一部分与刘锜对峙,其余部分则分别占据昭关、巢县、全椒等地。二月初,淮西宣抚司的部队开始过江,前锋即王德。王德在和州城下与杨沂中部会合后开始北上。奇怪的是,没有经过大的战事,先前占据含山、昭关、巢县、全椒的金兵纷纷北撤,和州、滁州又落入了宋军之手。二月十七日,金兵退至柘皋镇。
金兵主力已集中在了柘皋镇外。位于巢县以北的柘皋镇是一座古镇,这儿地势平阔,利于用兵。宗弼调集了十万金兵,在柘皋镇外布下阵势。宗弼的计划是将宋军引诱至此,然后运用骑兵优势予以聚歼。负责指挥这次战役的是刚刚升任左副元帅的阿离补,他是一员宿将,当年征战陕西时他与宗弼同在完颜杲的帐下担任都统。此时阿离补正骑马伫立在一处高坡上,在他的身旁是四万骑兵和六万步兵组成的战阵。
南宋这边最先抵达柘皋镇的是刘锜。刘锜一军离开东关后,引兵沿大道北上,在柘皋镇外的石梁河畔与金兵猝然相遇。因前一日下过暴雨,石梁河的水势很大,刘锜只得扎住阵脚,一边联络友军一边伐树搭桥。次日,十余座木桥搭成。
看到刘锜大军渡河,站立在阿离补身旁的完颜亮显得急不可耐,对阿离补道:“出击吧。”阿离补摇摇头道:“时机未到。”随后阿离补用鞭鞘一指,跟完颜亮解释道:“刘锜乃江南名将,早有所备。你看,步军持枪在前,弓手引箭在后,人马严整,旌旗不乱。此时进攻,必致挫败。”
就在刘锜率军跨过木桥,沿河列阵时,杨沂中、王德、田师中、张子盖等人也领兵赶到了石梁河边。此时,汇集在柘皋镇外的宋军已达八万余人。
完颜亮又道:“左副元帅再不下令攻击还待何时?”阿离补笑道:“南兵此次前来志在必得,我若攻击,南兵定会全力抵御。我军既然列阵于此,莫如以逸待劳,待挫败南兵的攻势后,予以反击。”阿离补传令各部,严阵以待。
宋军中,杨沂中找到王德,征询道:“是否等张太尉来后一并进击?”此时张俊带领后队仍在前进途中。王德回道:“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军刚至,锐气正盛,下官以为无须等张太尉前来。”刘锜、杨沂中都表示赞同王德的说法。当即与王德分工:由刘锜攻打正面,王德等“王太尉所言,正合我意。”杨沂中点头,当即与王德分工:由刘锜攻打正面,王德带人攻击右翼,杨沂中绕道背后发起攻击。金兵的阵势此次是骑兵位于两翼,中间是步兵。步兵为韩常、孔彦舟部。
战事一开始就十分惨烈。金兵左翼是王伯龙部,檀朵是一员骁将,在杨沂中引兵涉水渡河时主动出击,致使杨沂中部损失惨重,三百余人殒命石梁河畔。攻击右翼的王德见此情景怒火万丈,对田师中、张子盖道:“不踏平虏阵誓不为人!”田师中担心道:“右翼皆锐骑,不下两万,就自家们三个军,恐怕难以破敌。”
王德发狠道:“我冲锋在前,你们随后。”说完王德拔刀在手引军过桥,不等列队,身先士卒向金兵右翼冲去。王德一军原有八千人,近几年有所增加,达到万余人。原来的八千人以西军为主,多为敢战之士。另外,王德一军骑兵较多,万余人的队伍有一多半是骑兵。紧随其后的是张子盖,其军亦有八千余人。张子盖也是西军之后,骁勇敢战。再加上田师中一军,攻势异常凌厉。王德首先闯入金人阵中,他善使双刀,每把刀重达二十余斤,连劈数名金兵。王德的两个儿子王琪、王顺紧随爹爹,也连斩数敌。
金兵右翼是阿鲁补部。田师中所料不差,此次柘皋之战,就数阿鲁补部最为精锐。阿鲁补一直镇守应天府,为了柘皋会战才将其调来。从数量上讲,王德、张子盖、田师中三个军略占优势,但三个军加在一起的骑兵不及阿鲁补部。
就在正面及右翼进行厮杀时,杨沂中的进攻取得了进展。首先,前军统制朱师闵遏制住了檀朵的反击,紧接着,左军统制范温、中军统制韩世良、后军统制柴斌等插到了金兵背后,发起了进攻。王伯龙见状,急忙传令高彪、檀朵,展开左翼,反包抄范温、韩世良、柴斌三个军。
这一点杨沂中早有准备,布置在最后的右军六千余人全是步兵,每人一把长斧,专门用来对付金人的骑兵。当高彪、檀朵展开队伍进攻时,摧锋军统制吴锡指挥六千名手执长斧的右军挡住了金兵的去路,接下来是一场酷烈的搏杀。
但是很快战事就出现了重大转折。使整个战事发生转折的是阿鲁补中箭落马。阿鲁补见王德进攻迅猛,率领亲兵进行反击。王德引弓搭箭,正中阿鲁补前胸。尽管阿鲁补被亲兵救走,但金兵的士气一落千丈。伫立在山坡上的阿离补见右翼阵脚出现松动,急忙命完颜亮率领五千人马前去增救援。这五千人马是中军护卫,完颜亮将这五千人马带走后,阿离补身边便只剩下几名幕僚。就在这时,杨沂中的侧后包抄打乱了金兵的阵脚,金兵开始全线溃退。阿离补见大势已去,只得向紫金山退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柘皋之战。柘皋之战,最终以金兵大败而退结束。此战,金兵折损万余人马,而宋军损失不过两千余人。
下午,张俊率领后队抵达柘皋镇,杨沂中简要汇报了上午的战况。张俊命人速赴杭州向赵构报捷,在捷报中这样写道:“入寇的虏人在柘皋镇遭到重创,臣正督率各部奋力追击。”驻守庐州的金兵只有千余人,见大队宋军开到,迅速北逃。二月二十日,庐州收复。
此时的岳飞还未动身。岳飞在接到出兵的命令之前,即已获知金兵即将进攻淮西的消息。得到探报后,岳飞连续给朝廷发去两道急奏。第一道要求乘金兵主力进袭淮西之机,起襄阳之兵北上,夺取洛阳、开封。第一道奏章发出后,岳飞觉得皇上不会准许,接着又发去第二道,建议出师蕲、黄。蕲、黄二州属淮南西路,与荆湖北路相连。另外,出师蕲、黄,既可向东增援庐州,又可兵出光州,进击蔡州乃至陈州,断敌后路。
岳飞的两道建议,曾经被认为比赵构让他增援淮西,要高明许多。但实际上和赵构的思路南辕北辙。岳飞想的是趁敌人后方空虚,攻占敌人的地盘。赵构想要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来犯之敌。不歼灭敌人的有生兵力,攻占多少地盘都没有意义。等到敌人大军一到,这些守将士兵们,连跟敌人一战的勇气都没有,就把城池交出去了。整个河南就是前车之鉴啊!赵构不想再做这种劳民伤财,最后朝廷一点实惠都得不到事情了。所以他不同意岳飞的建议,责令岳飞火速增援淮西,当务之急是:歼灭包括金兀术在内的这十万金军才是大事儿。
二月初九,鄂州大军向淮西进发。此次增援淮西岳飞共带了四个军:背嵬军、前军、左军及大半水军。水军由副统制杨钦率领,前往池州布防。赵构给岳飞的命令是,留水军驻守池州布防,其余大军增援淮西。但是岳飞把水军也带走了大半,这可能是他从河南战场,退回来的所有兵力了。由于没有征调民夫,大军自带粮草行进。一个兵士最多只能携带十日粮食,行至舒州便已粮尽。岳飞一边申奏朝廷一边就地筹粮,同时派出小股人马前往庐州一带与张俊联络。
当联络的人马找到张俊时,庐州已经收复。在庐州城内,联络官见到了张俊,张俊一看就来了一个联络官,冷着脸问:“岳太尉为何姗姗来迟?”
联络官回道:“从鄂州进入淮西全是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大军裹粮而行十分艰难,至舒州就已断粮,少保特命小将前来请张相公示下。”
张俊心里那个气啊!几路大军同时接到的命令,都是一样的自带粮草。其余大军早就到了,并且一场硬仗都打完了,就你岳飞大军基本上没挪窝。这次打的是包围歼灭战,又不是拉锯战,你还需要筹集多少粮草?况且真打成拉锯战了,自有朝廷负责粮草的事儿。如今一场硬仗都打完了,敌人也不知道哪儿去了,你不赶紧奉命赶过来,还向我请示个屁啊?张俊心里很不舒服,于是对那个联络员说道:“你可回禀岳太尉,庐州已复,虏人北遁,无须前来了。”
这句话带给岳飞后,引发的后果很严重。以至于从岳飞接到命令增援淮西,到淮西战事结束,两个多月的时间岳飞都没到场。
岳飞听到联络员的汇报后十分生气,认为张俊是怕他去争功劳。气恼归气恼,但是几万大军得吃饭啊!当务之急是解决粮草问题。舒州原属淮南西路,但淮南西路自建炎年间起就不太平。鉴于此,绍兴三年朝廷下旨将蕲、黄、舒三州临时改隶江南西路。可江南西路鞭长莫及,加之山大人稀,民力凋敝,朝廷管理相当薄弱。别说筹粮供给数万大军,就连本地官吏与厢兵都难于养活。经过商议,岳飞决定由他率领背嵬军暂住舒州,张宪、牛皋率前军、左军开往池州。一来屯扎池州的水军携粮充裕,二来日后还军鄂州,前军和左军可以搭乘战船。
此时,淮西境内十分平静,金兵也退走了。至于到底退向了哪儿?谁也说不清楚。柘皋大战前,濠州守臣王进不断发书告急,可柘皋之战结束后,也不见了王进的告急文书。敌情不明,大军不敢轻动。金兵南下时,在和州一带征用了不少民夫。到了三月初,民夫陆续逃回,先是哨卡兵士拦住询问,继而将官询问,最后被带至宣抚司,由张俊亲自询问:“你等从金营逃回,金人去了何处?”民夫们答:“金人已渡河到淮北去了。”
张俊又问:“濠州一带可还有金人?”
民夫们摇头道:“没有。”
连续拦截了好几拨民夫,均如此回答。张俊便对杨沂中说道:“虏人全部撤出了淮西应是无疑。”杨沂中立马回了句:“相公料敌,无人能及。”三月五日上午,张俊召集杨沂中和刘锜,吩咐道:“金人已经北遁,刘宣判多为步卒,可领军由采石矶先回太平州。我与杨宣抚引军至淮上,以安抚濠梁之民。”刘锜领命,带着大军返回太平州。
谁知刘锜一军动身不久,濠州急报便传到了庐州,说有数万金军骑兵正聚集在濠州城外,准备攻城。张俊一听目瞪口呆。南返的民夫不是说金兵已经退至淮水以北了吗?哪来的数万虏骑围攻濠州呢?震惊归震惊,濠州城肯定要救。张俊一边飞报朝廷,请朝廷命韩世忠、岳飞两部迅速北上,一边派人追回刘锜。
当天下午,三支人马离开庐州向濠州进发。庐州距濠州三百余里,大军日夜兼程,于八日上午抵达黄连埠。忽然一股乱兵拥来,拦住一问,原来濠州已经陷落,知州王进被俘,兵马钤辖邵青战死。
刘锜问张俊、杨沂中道:“二位太尉,是战,还是退?”杨沂中立刻回道:“当然是战。”杨沂中答毕,转身对张俊道,“相公与刘宣判断后,下官愿为先锋。”
见状,刘锜劝道:“不是下官阻沮杨少保建功,此去濠州还有六十里,金兵在暗我在明,倘若有伏,措置不及。下官以为莫如据险下寨,探明敌情,然后再议进退。”
这时,张俊说道:“刘宣判所言极是,先掘壕下寨,多派斥候前往濠州探听消息。”张俊虽然不喜刘锜,但此时他也认为金军太过狡诈,当前之计是立住脚跟,弄清楚金军的意图,同时催促韩世忠、岳飞迅速向濠州靠拢。随后大军选择,驻扎在黄连埠。
为慎重起见,吃过午饭,杨沂中亲率一小队骑兵奔往濠州。
濠州为淮西古镇,隋代置州,以濠水得名。自建炎以来,濠州多次遭受战火摧残,人民流离,田园荒芜,沟渠淤塞,村镇败坏。杨沂中急驰至濠州城下,只见濠州城门大开。杨沂中命几名兵士进城察看,不一会,军士回报,说城中已空,别说是金兵,就连百姓也没有一个。
返回黄连埠,杨沂中说了濠州的情形。张俊仍不放心,让刘锜、王德两军再派斥候去探。入夜,派出去的斥候们陆续回来,都说濠州已是空城。张俊决定大军依然在黄连埠屯扎,明日由杨沂中、王德率兵进入濠州城,至于刘锜所部,留在黄连埠已无必要,令其返回。毕竟,都聚在一起,每日消耗太大,朝廷又没有给准备粮草。
刘锜部下的几名统制听说又要回返,都大为愤慨。柘皋一战,张俊请功只上报了杨沂中和王德,刘锜一部只字未提,全军上下早就不满。如今又是这样,眼看着要上报战功了,又让他们走,于是气的几人跳脚大骂张俊真不是个东西。翌日,心情忧郁的刘锜没有向张俊辞行,率军踏上归程。
然而,当杨沂中、王德领兵刚刚进入濠州城,忽报大股金兵从东、西、北三门涌入。杨沂中的紫红脸膛一下子变成灰白,就连有着“夜叉”之称的猛将王德也大为惊骇,忙问杨沂中道:“杨少保,如何应对?”杨沂中果断下令:“撤。”
未知的事物,永远都是最令人恐惧的。他们派出这么多斥候,都没有发现敌情,突然冒出来这么多敌人,怎能不令人心惊?何况他们只带了部分人马进城,这种情况下,不撤出去就很容易被敌人“包饺子”。尽管杨沂中很果断的下令撤军了,但是这两支部队还是有不少步兵,没能撤出来。
原来,柘皋兵败后,金兀术亲自来到淮西,在定远召开会议。会议伊始,阿离补、阿鲁补、韩常、王伯龙等将领纷纷要求退军。
金兀术久久无语。岳飞新败,他本以为南宋,无人能挡住他的十万大军了,对江南作战还不得摧枯拉朽一般。谁知十万金兵竟败在了杨沂中等人手里。如今兵无战心,将有归意,这次南下,他本意是要把康王的兵马,都赶到长江以南去。眼下与康王划江为界已无可能。问题是,就此罢休,往日金兵铁骑留给南人的印象就会荡然无存。甚至,南人不再畏惧金兵。如若南人不再畏惧金兵,说不定康王便会起兵北上,夺取河南、河北、河东乃至燕京,将大金兵马重新赶回极寒之地。为了大金国的生存,必须再作一搏。
想到这,金兀术忽然起身,铁青着脸道:“柘皋一战,大金国受辱。本元帅誓报此仇!”营帐内鸦雀无声。金兀术接着对众将领道:“先取濠州,在濠州城下与南兵决战。”
半晌,阿离补出列劝道:“濠州城墙残破,易攻难守。况且,康王布置了五路大军,如今韩世忠、岳飞均在赴援途中。一旦几路南兵抵达濠州城下,我军势必陷入重围。请元帅三思。”宗弼断然道:“我意已决,毋庸多言。”
接下来,金兀术将兵马分为两部,一部由阿离补率领,大张旗帜,经涡口北返。并令阿离补在渡过淮水前开释所有在淮西境内征用的民夫。另一部由金兀术亲自率领,离开定远,前往钟离。同时命宿州守将赵荣派一员偏裨引兵千人沿淮河东下,于赤龙洲砍伐树木,扬言堵塞水道,阻止韩世忠东归。对岳飞大军不予理会。
三月初四,金兀术突然兵出狼窝山,直扑濠州城。站在濠州城外,望着城墙上腐朽的楼橹,金兀术命令阿鲁补、韩常、孔彦舟,半日之内拿下城池。谁知如此破败不堪的濠州城,数万金兵激战了四天才将其攻克。入城后得知,濠州城内仅有一千五百名宋军。金兀术听罢,暗自摇头。他突然想起希尹临死前说的那番话:一旦进攻两淮,江南百姓必定拼死抵抗…。
来不及打扫战场,金兀术将兵马埋伏在东、西、北三门外,等待宋军入城。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宋军杨沂中、王德中计。这次金军将掩体做的很好,瞒过了宋军几轮斥候探查,金兀术本以为,能够围歼宋军几路大军主力,谁知张俊太过谨慎,只派出了杨沂中、王德率部分人马进城。
而且,杨沂中第一反应不是迎战,而是“撤”。这也让的金兀术的三路大军来不及合围,最初的打算也落空了。金兀术只得下令大军追杀,。
宋军士兵见主帅夺门而出,纷纷紧跟着外逃。骑兵马快,生还者多,步卒则多被杀死。从濠州城内直至南门外,陈尸数千。张俊听说杨沂中、王德中了埋伏,整队列阵于大道之中,用强弓硬弩一阵劲射才止住追兵。
由于暂时不清楚金军的兵力布置,但是金军却知道,己方的大本营在庐州。所以张俊下令,不进庐州,继续南撤,他这临时冒出来的想法,既避开了金军的眼线,也避开了南宋朝廷派来的斥候,这可把赵构吓得不轻!
对金兀术来说,此次南下可以说是大出所料。两场仗,虽然说打胜了一场,但实际上金军损失更重,第一场仗就损失了近万人,这次虽说损失不大,但是宋军损失也不大,主力都跑了。不管怎么说,胜了一场也算挽回些颜面。如今,兵无战意,将有归心,北部边境似乎也出了点状况,所以见好就收吧,撤军!
这是宋金议和前,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就这样以双方各胜一场,宣告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