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曹操和刘备的历史评价:刘备和曹操一个大忠似奸 一个大伪似真

曹操和刘备的历史评价:刘备和曹操一个大忠似奸 一个大伪似真反观刘备,先撕下他扶汉的假面具,他假皇叔之名,说的是振兴大汉,结果大汉的几位皇叔都被他算计了,先是刘表,后是刘琪,再后来就是刘璋。如果他是真心扶汉,别人都原意收留他,他为什么每次都要反客为主呢,完全可以和别人合兵一处共图大业呀,而最后往往都是收买民心,攻取城池。曹操他也投靠过,袁绍他也投靠过,而当时董卓已经死了,他到底想打谁呀?另一方面,东吴一直都是没有立场可言的,他如果真心扶汉的话,东吴作为不奉朝廷号令的诸侯,他作为皇叔,想到的应该不是联合孙权,而是让孙权归顺他,归顺他就是归属大汉,但是他并不是这么做的,而是放弃自己的立场企图苟延残喘的人,那么你们可以想象他当时带三千兵去救陶谦是守城的,还是去攻城的?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汉献帝只是禅位于曹丕,做了山阳公,而刘备却说他被曹丕害死了,最后还自立为帝,可谓欺世盗名无耻到家了。孙权诸葛亮汉献帝曹操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从某种意义上就表明了不会夺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枭雄那么多,英雄却很少,而最受历史争议的两个人一个被说成仁义君子,一个被说成奸恶小人,而小编认为,是的非了,非的对了,其实曹操才是忠良,而刘备则是伪君子真小人。为什么历史会把曹操说的那么不堪,而把刘备说成仁义的复汉忠良呢?

曹操和刘备的历史评价:刘备和曹操一个大忠似奸 一个大伪似真(1)

曹操

曹操和刘备的历史评价:刘备和曹操一个大忠似奸 一个大伪似真(2)

刘备

因为三国历史是晋朝整理以后发布的,三马食槽,最对不起的就是魏武帝了,所以只有踩他才能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那我们先说说曹操吧,曹操起初在董卓身边认车骑将军,他本来已经是高官厚禄,完全可以一直阿谀奉承,却去刺杀董卓,这是何等的忠诚,何等的大义呀。参加诸侯会盟以后真正抗击董卓的也只有曹操,孙坚而已。在汉献帝逃亡的时候也只有曹操千里奔袭前去勤王救驾,献上一碗鸡汤让汉献帝感激涕零。而曹操获得中央集权以后,也是亲自四处征战,而不是高坐朝堂,把持朝政。曹操最被人误会的就是一直握着兵权,首先,兵马本来就是他自己的,其次,偌大的朝廷,他南征北战却多次断粮,自己还成立了掘金校尉,都抵不上供需,而汉献帝也帮不了什么忙,如果真的交出了兵权,随时可能面临全族被灭的下场,其次就是乱和治不同,汉献帝可以做个太平君主,但是乱世的君王不是谁都能做的。

曹操和刘备的历史评价:刘备和曹操一个大忠似奸 一个大伪似真(3)

诸葛亮

曹操和刘备的历史评价:刘备和曹操一个大忠似奸 一个大伪似真(4)

汉献帝

曹操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从某种意义上就表明了不会夺取他的帝位,当然他无法保证下一代不会做僭越的事情,而他之所以要做魏王呢?因为他必须为子孙留下点什么,丞相是不能世袭的,而魏王爵位却是可以的。那高祖有言:“非有功者不可为侯,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诛之”,而当时的天下,在北方他早已天下归心,所以只能不得已而为之,那兵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而他终其一生还是不肯舍弃大汉王朝的,而荀彧无法理解他,世人却把荀彧的死安在了他的头上。至于铸铜雀台彰显功德,那只是想天下归心,让更多的人投效朝廷,而东郊狩猎,那只是子虚乌有的,那时候袁绍刚刚称帝,袁绍还有百万雄师,曹操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让人山呼万岁呢?其实对于汉献帝,曹操更像仲父,更像商纣王的老师闻太师,杨广的叔父杨林,只是汉献帝不理解而已。曹操曾经说,或许世人看错了我,而我依旧是我,不怕别人看错。

曹操和刘备的历史评价:刘备和曹操一个大忠似奸 一个大伪似真(5)

孙权

反观刘备,先撕下他扶汉的假面具,他假皇叔之名,说的是振兴大汉,结果大汉的几位皇叔都被他算计了,先是刘表,后是刘琪,再后来就是刘璋。如果他是真心扶汉,别人都原意收留他,他为什么每次都要反客为主呢,完全可以和别人合兵一处共图大业呀,而最后往往都是收买民心,攻取城池。曹操他也投靠过,袁绍他也投靠过,而当时董卓已经死了,他到底想打谁呀?另一方面,东吴一直都是没有立场可言的,他如果真心扶汉的话,东吴作为不奉朝廷号令的诸侯,他作为皇叔,想到的应该不是联合孙权,而是让孙权归顺他,归顺他就是归属大汉,但是他并不是这么做的,而是放弃自己的立场企图苟延残喘的人,那么你们可以想象他当时带三千兵去救陶谦是守城的,还是去攻城的?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汉献帝只是禅位于曹丕,做了山阳公,而刘备却说他被曹丕害死了,最后还自立为帝,可谓欺世盗名无耻到家了。

曹操和刘备的历史评价:刘备和曹操一个大忠似奸 一个大伪似真(6)

曹丕

所以魏武帝与这样的人同存于世,并且为生死对头,是何其的不幸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