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曹丕谁才是三国时期的:三国时期如果曹丕不称帝 学曹操一直将汉献帝供着
曹操和曹丕谁才是三国时期的:三国时期如果曹丕不称帝 学曹操一直将汉献帝供着刘备对于曹丕称帝的反应东汉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雄霸一生了的曹操因病去世,整个魏国按照他的遗愿对他进行了薄葬,使用了72具棺材让世人无法知道他到底埋葬在哪里。童年曹丕继承大汉丞相和魏王的爵位,到十月份的时候,汉献帝感觉到天命已改,遂决定将皇帝大位禅让给曹丕,当着天下群臣的面将传国玉玺和刘邦斩蛇剑都交给了曹丕,曹丕改年号为延康,自称魏国皇帝,完成了全面篡汉大业。君王一旦在立储君的问题上犹豫起来就会让自己的儿子们觉得自己都是有机会的,大家机会都是平等的,凭什么不允许我竞选呢?而且对于太子之位的竞选只要没有到最后一步一般都是不会放弃的,所以曹操在格外器重曹植的时候也是格外的考量他,有些人一开始的时候看不出什么缺点,但只要时间一久就会露出马脚,那个时候曹植的各种弊端就是这样凸显出来的。曹植被废除其实在曹操心中早就有了这个预算,但帮助曹操下决心的其实还是司马懿这个老贼,当曹操问到近世以来谁立后人最为遗
昔日刘备称帝以汉献帝被曹丕篡位谋杀为借口,可是当汉献帝未死而被曹丕封为山阳公的消息传到成都来的时候,刘备就已经大惊失色。群臣之中还有很多忠心于汉献帝的人打起了不少的小心思,纷纷质疑刘备的得位不正。宋代以前的价值观普遍都是认为曹丕建立的魏朝才是继东汉之后的正统,所以史学家之中一直都是说的“魏晋南北朝”,而不是以刘备季汉为代表的蜀晋南北朝,直到今天严谨的史学观点之中都是这般。因为那个时候的曹丕皇位的确是当着朝堂大臣的面从汉献帝手中接过来的,刘备称帝和称王的借口都是曹丕胁迫和谋害了汉献帝,可是如果曹丕不称帝,而是学着曹操一直将汉献帝当成一个傀儡供着,那刘备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
曹丕夺嫡之争脱颖而出
曹老板一生之中对于生育事业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他一共生育了25个儿子,其中有才华,能力出众直接继承他的王爵的人只有曹昂,曹丕,曹冲,曹植,曹彰这五个人,其中曹昂在征伐张绣的时候为了救父亲一命而死,曹冲因为过于聪明天寿早夭,曹彰只擅长军事作战,不懂政治被曹操果断的排除了。
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过要让曹植做自己继承人的打算,因为从那个时候的社会性质和情况来说,古人都是比较重视文学才能的,曹操本身在三国历史之中就是一个大诗人,他自己的儿子就算说不能超越他,但是也不能比曹操的诗词才华差太多,那个时候的曹植文学才能最为出众,他能够七步成诗号称神话,所以曹操对于曹植也是格外的器重。
君王一旦在立储君的问题上犹豫起来就会让自己的儿子们觉得自己都是有机会的,大家机会都是平等的,凭什么不允许我竞选呢?而且对于太子之位的竞选只要没有到最后一步一般都是不会放弃的,所以曹操在格外器重曹植的时候也是格外的考量他,有些人一开始的时候看不出什么缺点,但只要时间一久就会露出马脚,那个时候曹植的各种弊端就是这样凸显出来的。
曹植被废除其实在曹操心中早就有了这个预算,但帮助曹操下决心的其实还是司马懿这个老贼,当曹操问到近世以来谁立后人最为遗憾的时候,司马懿就直接说了荆州的刘表和袁绍。这一下子就将曹操惊吓得出来了一身的冷汗,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因为喜爱小儿子抛弃长子立为储君最后引发内斗走向了灭亡的,从哪个时候开始,曹操就已经不打算立不中用的曹植了。
司马懿和曹丕是什么关系这个还用我说嘛?相信看过几遍三国演义的人都已经清楚了,司马懿其实就是暗中曹丕的谋主,一心想要借助曹丕上位获得军政大权,但在明面上又是曹操的谋士,曹操知道司马懿有大才且有野心,所以曹操只是使用司马懿作为谋士来发挥他的才华,而不给他权力让他膨胀。
东汉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雄霸一生了的曹操因病去世,整个魏国按照他的遗愿对他进行了薄葬,使用了72具棺材让世人无法知道他到底埋葬在哪里。童年曹丕继承大汉丞相和魏王的爵位,到十月份的时候,汉献帝感觉到天命已改,遂决定将皇帝大位禅让给曹丕,当着天下群臣的面将传国玉玺和刘邦斩蛇剑都交给了曹丕,曹丕改年号为延康,自称魏国皇帝,完成了全面篡汉大业。
刘备对于曹丕称帝的反应
刘备从曹操手中逃脱以后就和曹操成为了不世之仇,以前的曹操还想着如何收服刘备,但刘备却骗走了自己的三万精兵,还斩杀了自己的大将,亏得自己白养了刘备那么长的一段时间,结果都是给刘备以后讨伐自己找到了一个出兵的借口,因为那个时候的刘备据说从汉献帝哪里获得了传说之中的衣带诏,真假已经无法证实,可刘备的确有过私自拜见汉献帝这件事情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到后面曹操和刘备基本上都是不死不休的仇恨了,曹操可以原谅孙权,甚至册封孙权为吴候,让他拿着朝廷的旨意管理江东和荆州,就是不会如刘备的心愿。汉中之战的失败甚至让曹操的头风病重新复发,在后面刘备夺取汉中之后的曹操就去世了,很大的原因其实都是被刘备得志给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