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费玉清宣布永久封麦(64岁费玉清宣布永久封麦)
64岁费玉清宣布永久封麦(64岁费玉清宣布永久封麦)“费玉清,从今天开始您就做回张彦亭了。”一位跟随他多年的粉丝说:出道 47 年,他觉得观众是掏出真金白银来买票的,一直尊称他们为“知音”。最后也想谢谢他们这么多年的倾听。演唱会从今年 1 月 1 号开始,11 月 7 号结束。一共 42 场演唱会。最后一场,粉丝后援会拍下了最后一张小哥在舞台上照片,是费玉清的背影。之后他会永别舞台。
11 月 7 号,出道 47 年,64 岁的费玉清在台北演唱会上正式封麦。当晚最后一首歌是《南屏晚钟》,这是费玉清特意选的轻快歌曲。
他说:“让我们把今天的悲伤忘记,带着轻盈的脚步回去。”
这是他想要的告别:不用那么灰色。
而是借用一首一首歌,体面地向这么多年的“知音们”说一声感谢。
出道 47 年,他觉得观众是掏出真金白银来买票的,一直尊称他们为“知音”。最后也想谢谢他们这么多年的倾听。
演唱会从今年 1 月 1 号开始,11 月 7 号结束。一共 42 场演唱会。
最后一场,粉丝后援会拍下了最后一张小哥在舞台上照片,是费玉清的背影。之后他会永别舞台。
一位跟随他多年的粉丝说:
“费玉清,从今天开始您就做回张彦亭了。”
张彦亭是费玉清出道以前的名字。
编辑部的同事们年初就想写这篇文章,当时觉得心酸。
但看到这次的正式封麦,他们难过的同时又替他开心——
费玉清 64 了。
他像娱乐圈的公务员一样,体体面面做了 47 年费玉清。
现在终于可以做回张彦亭,做回自己了。
这场持续了一年的告别会,不止是费玉清在说再见。
父母辈和爷爷奶奶辈,也在和自己的青春告别。
1973 年出道以来,费玉清的歌给他们带来太多安慰。
《梦驼铃》网易云音乐有人评论:小时候那些叔叔阿姨每天都要唱这首歌。
《一剪梅》网易云里最高赞的评论是一位网友怀念妈妈的。
她妈妈总说:“费玉清的歌可以让烦躁的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费玉清的出场对他们来说也很有安全感。
因为他唱歌时连抬起头的 45 度角,都是有讲究的。
同时,费玉清也是年轻人眼里和周杰伦合唱《千里之外》的歌手。
以及,在 b 站上讲“嘿嘿嘿”段子的“污妖王”。
这样的粉丝群体,让他的告别演唱会看起来,就像是一场合家欢聚会。
满头白发的夫妻互相搀扶着来了。
带着灯牌的中年大叔也来了。
演唱会的广东站打出的标语是:
陪妈妈看一场费玉清告别演唱会 。
真有很多人陪妈妈去了——
“陪我妈去了三个城市追了三场小哥的告别演唱会。
她老人家才终于觉得可以和小哥告别。”
有人带着祖孙三代去了——
“陪着母亲,带着 6 岁的儿子,去看了演唱会。
认认真真和先生道了句再会。”
有位年轻人的女偶像也去了,据她说演唱会的凳子都是软的。
听完演唱会她说:
“你一定没见过这样的演唱会。各个年龄段都有,8、9 岁到 80、90 岁。氛围温馨到觉得自己在迪士尼。”
知道他封麦,老一辈人告别青春。
年轻人知道后第一反应是要告别“污妖王”了:
因为费玉清在 b 站上讲的各种段子,年轻人太熟悉这个人了。
总觉得他和年轻人不是一个时代。
但却实实在在火到了今天。
很少有一个歌手,能有这样的穿透力,让祖孙三代都喜欢。
看到这次的告别盛况,有媒体想用“一个时代的结束”来形容。
但费玉清听说后请经纪人阻止了。
“这太不云淡风轻了。”他想要的是,举着一杯水,和大家道别。
“谢谢各位朋友丰富了我的人生,再次感谢大家!”
有人说,这样的小哥就是娱乐圈的公务员,服务了大家 47 年。
长达一年的告别,费玉清提到最多的是谢谢和抱歉——
为知音们听了这么多年的歌而谢。
为自己因为舍不得失声哽咽致歉。
每场演唱会开场,费玉清都深深鞠一躬,对每一位赶来送别的“知音”说:
不好意思,又让您破费了。终场,像老朋友一样叮嘱:“各位慢慢走啊。谢谢各位,各位晚安。”“谢谢大家多年来对我的指教。”
我同事数了下,11 月 7 号那场,最后两分钟,费玉清就说了 8 个“谢谢”。
说谢谢的同时,也一直在道歉——
为演唱会上细节出了问题而致歉。
去了上海站的歌迷说:
“当晚无线电影响声波,我们都没听出来有问题,但小哥道歉好几次”。
也为自己因为舍不得失声哽咽致歉。
台湾场,费玉清唱到最后一曲《晚安曲》,哽咽失声。
他先是不断向观众致谢,接着说:“我先下去整理一下情绪。”
粉丝@Cuber机智如我 分享了重庆演唱会上的一个细节——
《但愿人长久》这首歌,唱到最后一句时,小哥突然停下来,叹口气,哭了。
感叹:“离别怎么这么难说出口。”
最后深呼吸一口,才唱出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情绪失控后,他会立刻道歉。
连着说了三个“不好意思”。接着说:“再给我一个 key,我唱最后一句”。
一位参加巡演的 50 多岁的演出商,在某一场演唱会上,看到大屏幕上费玉清出道 47 年的专辑,脸也从青涩变成成熟的,没忍住,崩了。
跑到厕所里,发现那里站满了眼睛红红的、抽着烟的大老爷们。
他说:“我真希望他(费玉清)像我们一样,畅快淋漓地大哭一场。”
但大部分时候,费玉清还是体面地讲着自己的不舍:
“今天是我在歌坛生涯中,最后一场演唱会了。当然啊,我的情绪啊,我也是一般人,总是会有情绪起伏,百感交集。”
在告别的最后一刻,他对着所有的知音,道谢,也道歉。
抓紧时间跟知音们唱更多的歌,满足每一场结束后粉丝要求的返场。
其实这些事他坚持了 47 年。为了不辜负所有的喜欢,他很珍惜自己的手艺。
随手带着一瓶水。
为了护嗓子,夏天也围着围巾。
从来不大声说话。
看电视还不喜欢把声音打开,说要爱护耳朵。
有次候场演出,演职人员坐在沙发上聊天。喊他也坐,他摇摇头:
“马上要上台了,坐下来西装外套和裤子会起褶子,对观众不尊重”。他觉得每个来听歌的知音,都是捧场的,都是衣食父母。
珍惜手艺,唱好每首歌,就是要对得起每一位观众。对每一位知音也客客气气的。
握手时,总是先伸出手,一把握住。再叮嘱几句 :
“辛苦了。天冷了,回去搭地铁小心。”
费玉清早在 80 年代,就已经凭借《梦驼铃》《一剪梅》火遍台湾了。
那时演艺圈就流传着一句话:女有邓丽君,男有费玉清。出道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是演艺圈里的大哥。
但他也没把这当回事,客客气气对待后辈们。
1984 年,费玉清是张学友出道时那场比赛的评委。还指点了张学友怎么唱歌。
张学友火了后,上费玉清主持的节目《龙兄虎弟》感谢他:
“果然功力增加了好几倍,才能得冠军”。
费玉清:您太客气了。
和后辈的合作也很谦卑。最知名的合作,是和周杰伦唱的《千里之外》。
接受采访时他客客气气地说:“这个歌,也沾了他很多光。
《千里之外》拥有更多年轻歌迷,这些都是周杰伦的魅力。”
但其实当时在台湾,费玉清的歌传唱度更高。很多台湾商场关门打烊时,播放的都是小哥的《晚安曲》。
别人把他当前辈,他总说“这是在切磋”。20 多岁的青年演员许魏洲尊称费玉清为“师父”,费玉清一连说了四个“不敢当”。“我们切磋切磋就好”。
一直把自己摆在很低的位置。
只要能让观众开心,愿意做很多事。
2006 年凭借一首《千里之外》来大陆发展时,费玉清就时刻配合着年轻粉丝的喜好——
以前他总是一身黑色西装。但在后来一档综艺节目中,费玉清特地订制了许多件五彩斑斓的西装。
说是要跟上年轻观众,变得大胆一点。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娱乐大众的人,尽心尽力地逗大家开心。
比如歌坛这么多年,都知道费玉清有“三绝”:
除了唱歌,还有模仿,和讲笑话。
模仿蔡琴,一个眼神,瞬间入戏。
模仿刘德华,连鼻孔都一模一样。
微博上曾经有个话题:
费玉清的舞蹈路子可真野。
但你一点也不觉得过分,他就是尽自己娱乐大家的本分。
还有年轻人最熟悉的段子。
最经典的“嘿嘿嘿”,你肯定看过。
这次无锡演唱会上,他还精心准备了三个段子。
其中一个是:
今天解剖科系要考试。要画男性的生殖器官。开始考试了,同学们各自写。
一个男同学东张西望【模仿拉裤子的动作】。
一个女同学看到后举手:“老师有人作弊。”老师:“谁谁在作弊?”
女同学:“他,他在偷看标准答案。”
他把段子当作表演的一部分。经常一边说,一边看台下的观众的幽默感如何。
大家反应快,就多讲几个。反应一般般,就点缀一下。
不冒犯你。也不侵犯。观众开心了,他就演到位了。
“抬头唱歌圣若佛,低头说话淫如魔”,说的就是他。
一个特别喜欢他的台湾女艺人说:“如果两个人单独去国外,还是找费玉清比较安全。因为他只会讲黄笑话给你听。”
台上的费玉清,永远希望他的观众是开心的。不希望让人看到他的悲伤。
觉得“艺人没有在人前悲伤的权利”。
他曾把自己失恋的事,也当段子一样讲出来——
去日本女朋友家洗澡,日本人习惯共享洗澡水。他临走时还要检查,看有没有什么头发漂在上面。
尤其是自然卷的那种。还弯腰模仿捡毛发的动作,和旁边的主持人笑作一团。
他没表现出来的是,离开这个女朋友后的难过。
其实这个女孩是他唯一公开过的女朋友。俩人分开后,费玉清一直没结婚,甚至也没谈恋爱。
当时两人都办了订婚典礼了,女方家庭要求费玉清入赘。费玉清没法接受,就解除了婚约。
两人分手时是个秋天,他去女方家做客。本来院子里的柿子树红彤彤的,待到后来变得光秃秃。
安井小姐把柿子都摘了下来,要费玉清带走。从此分开。
之后他们还保持着很好的联系——
比如女孩年年祝费玉清生日快乐。
比如还带着孩子来听费玉清每场演唱会。
而费玉清至今未娶,也不打算再娶。
总有记者问这个问题,他只有一次认真答了:“不是随便牵手就能点燃一场爱情,不是随便一个女子便能将就半生,恩爱承欢。”
大部分时候,费玉清在观众面前一直坚持的,是父亲病重时跟他说的那句话:
“努力完成跟别人的合约,做一个艺人该做的事。”
让大家都开心。
两年前费玉清父亲去世,当时他正在苏州录一档节目。因为合约在身,父亲的葬礼也没参加。
当时媒体也没发现他的异常,只是拍到的照片里,费玉清一次比一次瘦了。
2017 年冬天,在父亲去世之后,费玉清决定隐退。
他曾说选择了艺人这个职业,每天的行程都很满,自己早没时间恋爱了。
“爱情依旧荒芜。”
在父亲去世后,就像他信里写的那样——
“父母去世后,我失去了人生的归属。舞台让我感到孤独,掌声也填补不了我的失落。是该停下来,学习从容品味人生了。”
他已经在娱乐圈尽职尽责了 47 年了。
没有时间谈恋爱。父母也相继去世了。
演唱会上的掌声,已经没有妈妈可以分享。父亲去世,也顿觉“人生没有了归属”。可能,自己的人生,张彦亭的人生,也要来不及了。
他说人生就像一座花园,现在想回到出道前张彦亭的生活里,逛一逛其他的地方。
他很不舍,一遍遍说着很绝情的话——
“今晚我们相逢,不管日后有任何的媒体希望我出现,我也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今晚,也仿佛就是一个永别。若要退出,就会退得干干净净,像路人甲乙。”
但还像跟老朋友告别一样,跟大家体面告别。
交代自己隐退之想做什么——
不用再克制了,可以多吃几口东坡肉了。喜欢养花。喜欢养小动物。会先养一只鸡。再养些鱼。
还嘱咐大家,如果在街角碰到他,别客气,跟他打声招呼。
或者坐下来喝杯咖啡聊聊天。
从此,不必再体体面面地做费玉清,而是自由自在地做回张彦亭。
可能偶尔想念掌声时,把曾经录好的掌声拿出来再听一听。
这一次,就是真的再见啦。
再见,费玉清。你好,张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