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不换良辰美景(此处顽石不语惊艳千年时光)
此生不换良辰美景(此处顽石不语惊艳千年时光)安南使臣碑《万古沾恩碑》立于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这块碑记载了陡军的日常工作,包括为过往官船准备物料、升帆、过陡门、过堰坝等职责,是目前发现记载陡军职责的唯一一块石碑。古道一路向南,沿线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摩崖石刻、碑刻、题榜。广西特有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为摩崖石刻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万古沾恩碑》灵渠别名“陡河”,有一支管理队伍叫陡军,它由朝廷发放俸禄,负责对灵渠的日常管理。
岁月无声 石藏故往
在湘漓古道上,分布有大量的摩崖石刻群,其中以兴安严关、乳洞、全州湘山寺、桂林桂海碑林最为著名。
古严关被称为“桂北第一雄关”,是湘漓古道上沟通中原与粤西岭南必经的咽喉要地,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因为严关处在重要且著名的湘桂古道的要冲之上, 是官道也是商道,所以来的名人很多,例如著名的有张孝祥,范成大,刘克庄,黄庭坚等等这些名人都经过了这里。
古道一路向南,沿线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摩崖石刻、碑刻、题榜。广西特有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为摩崖石刻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万古沾恩碑》
灵渠别名“陡河”,有一支管理队伍叫陡军,它由朝廷发放俸禄,负责对灵渠的日常管理。
《万古沾恩碑》立于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这块碑记载了陡军的日常工作,包括为过往官船准备物料、升帆、过陡门、过堰坝等职责,是目前发现记载陡军职责的唯一一块石碑。
安南使臣碑
这块“安南使臣碑”是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安南国进贺使黄仲政,在进京朝贺乾隆皇帝途中,经过湘山寺礼佛时所留下的。
安南国进贺使黄仲政为何会踏上湘漓古道?湘漓古道与安南使臣所走的贡道又有什么关系呢?
贡道
据史料记载,元明清期间,安南作为藩属国,每4年就要派遣使者到中国朝廷进贡。中国朝廷对贡道是有严格规定的。
01 在《明史》中就有记载:“安南贡道,故由广西。”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安南国的使臣由海路通过广东入贡,于是明太祖大怒,拒绝接受入贡。明正统元年(1436年),安南使臣想从云南入贡,朝廷也以“安南贡道故由广西”和“云南非贡道”为理由,给予严厉谴责。
据文献统计,接近百幅的行程图,足迹都涉及到了广西桂林阳朔、永福、灵川、兴安、全州,湖南永州的东安、零陵等县区,而安南使臣的进贡行迹,与湘漓古道的线路也是相吻合的。由此可见,湘漓古道,是古代安南使臣所走贡道的一条必经之路。
桂林
“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这是著名诗人颜延之在桂林所写下的佳句,也是目前记载的赞美桂林山水最早的章句。随着颜延之的到来,桂林有幸迎来了第一位大文豪。
摩崖石刻
唐代以后,随着柳宗元、李渤、黄庭坚、张孝祥、范成大、米芾等一代名流陆续来到桂林,兴文讲学,登游记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摩崖石刻。
桂林作为湘漓古道的一个重要的枢纽的城市,唐代以后文人都聚集在这里,在湘漓古道上所留下来的诗歌,石刻,最集中的就是在桂林,它漫布伏波山、象鼻山,叠彩山、七星山等桂林著名山头。
桂林石刻,始于南朝,兴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清代叶昌炽《语石》有载:“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士大夫度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崖殆遍。”
湘漓古道早已被现代交通运输线替代,但那些被踏越无数次的山岭小路、曾经舟楫云集的河水、八方群贤汇至的摩崖,已然成为中国古道两千多年的历史缩影,随着时间的流逝,魅力愈见灿烂。
本周六(12月11日)21:20
广西卫视播出的《广西故事·湘漓古道 千年石刻》
编辑|骆泽聪
责编丨陈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