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非遗村名单(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出炉)
浙江温州非遗村名单(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出炉)鳌江大龙是浙江平阳县鳌江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鳌江大龙始于明万历年间,是当地渔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或庆祝丰年,在每年元宵节前夕,兴起划大龙活动。平阳鳌江划大龙苍南南拳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温州南拳是我国最著名的129种拳术中的一种。南宋一百五十年间,是温州武科鼎盛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温州在这个时期共出了武进士305人,其中平阳县(含今苍南县)有253人,305名武进士中,在不同的年间产生了武状元共14名。而在温州地区,苍南县的武风尤盛。“浙江南拳出温州,温州南拳出苍南”,这是我省武术界对苍南武术的评价。苍南武术协会拥有一万多名会员,为苍南群众团体人众之最。
近日,浙江省文化厅公布了2016年度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共47个项目入选,包括乐清书法、苍南南拳等7个温州项目上榜。
下面就来感受一下咱们温州的这些民间艺术吧~
鹿城曲艺
鹿城曲艺内含温州鼓词、温州莲花、花鼓等,流行于温州地区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曲艺以温州方言为标准语言,有唱有说,以唱为主,题材多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小说,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充满地方特色的表演方式,风靡温州城乡,成为鹿城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之一,有诗句记载“呼邻结伴去烧香,迎庙高台对夕阳,锦绣一丛齐坐听,盲词村鼓唱娘娘。”曲艺之受欢迎可见一斑。
苍南南拳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温州南拳是我国最著名的129种拳术中的一种。南宋一百五十年间,是温州武科鼎盛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温州在这个时期共出了武进士305人,其中平阳县(含今苍南县)有253人,305名武进士中,在不同的年间产生了武状元共14名。
而在温州地区,苍南县的武风尤盛。“浙江南拳出温州,温州南拳出苍南”,这是我省武术界对苍南武术的评价。苍南武术协会拥有一万多名会员,为苍南群众团体人众之最。
平阳鳌江划大龙
鳌江大龙是浙江平阳县鳌江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鳌江大龙始于明万历年间,是当地渔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或庆祝丰年,在每年元宵节前夕,兴起划大龙活动。
平阳鳌江迎龙,其龙身用毛竹彩纸装饰而成。长40米,龙头有丈三四阔的房子那么大。龙的大嘴张开着,里边衔有一个龙珠。龙珠的斜前方是空出成半圆球形的上唇,上面用彩色画着八仙和刘海。2009年9月,鳌江大龙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瓯海鼓词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艺人们演唱用的主要乐器,有牛筋琴、扁鼓、三粒板、小抱月等。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长篇曲目有《陈十四娘娘》、《十二红》等。
此外,乐清凭借书法项目,瑞安南滨街道和林川镇凭借书法美术项目,都入选了此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让我们为这些璀璨的文化明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