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在国外大火的音乐软件Spotify上,《一剪梅》在挪威热门歌曲排行榜排第一,芬兰排行榜排第二,瑞典排行榜第二。    2.0.然而,最近,《一剪梅》却突然在海外火了。  但是,这几年本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耳野”了。费玉清  

一、《一剪梅》竟然在2020年突然火爆欧美

1.0 《一剪梅》本来是“清纯一哥”费玉清在37年前唱响中国海峡两岸的歌

《一剪梅》由娃娃作词,娃娃即台湾词人陈玉贞。陈玉贞写过很多有名的歌词,像《一剪梅》《水中花》《相见恨晚》等等,该歌曲是1984年台湾中视同名电视剧《一剪梅》的片头曲。  

中国人将雪和梅“纠缠”在一起写,多数是借雪赞梅。陈玉贞的《一剪梅》继承了这样一种精神基因。因此,“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完全是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只不过,陈玉贞将这种坚定的精神和品格“移植”到男女的感情领域——“真情像梅花开遍,冷冷冰雪不能掩没”,而且“只为伊人飘香”。  

作为一首爱情歌曲,《一剪梅》曾经已经“火”过。

但是,这几年本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耳野”了。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

费玉清

  

  2.0.然而,最近,《一剪梅》却突然在海外火了。  

在国外大火的音乐软件Spotify上,《一剪梅》在挪威热门歌曲排行榜排第一,芬兰排行榜排第二,瑞典排行榜第二。  

除了在Spotify上,不少人还用《一剪梅》当命题作文创作,推出了嘻哈版本放在YouTube上,这段视频现在点击量已超109万次,点赞5.2万。  

3.0、 此《一剪梅》亦非彼《一剪梅》

《一剪梅》的这次“起火”的始作俑者是一名“非常特点”的中国的“蛋哥”

张爱钦自己的艺名就是“蛋哥”,作为一个以自己标志性的“鸭蛋头”为特点的特型演员,他是电影里一闪而过的侠客甲、和尚乙、小混混丁和美人鱼丙,翻出手机里和主演们的合影,才能让人勉强给出回应,“哦厉害了,和大明星演过对手戏”。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2)

大家看,蛋哥的形象真的是让人“一见钟情”。

蛋哥原来是一名特性演员: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3)

实际上,也是“过去的故事”了,偶然有一天,蛋哥站在雪地里“哼”了几句大部分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剪梅》“雪花飘飘,北风萧萧”那几句,视频只有12秒。彼时,她站在雪地里,吐字用力,音调似乎也跟着他的“鸭蛋头”旋转起伏着。结尾他咧着嘴笑,两颊堆起褶子,孤零零的大门牙露出来,喜感十足。

但一开始,“蛋哥”也没想到视频会火。今年1月6日,“蛋哥”将这则视频上传至快手。对于张爱钦来说,这不是一个特别的视频:在他的快手账号中,多为自拍视角,拍摄这条时,他只是把往常的聊天,变成了唱歌。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4)

据“蛋哥”回忆:“我记得当时特别冷,我下楼去吃饭,还在飘雪,就有感而发,在雪地里唱了这首歌,并分享给粉丝们。”

直到6月初,越来越多的网友来问“蛋哥”,是不是那个唱了“雪花飘飘”的人。“蛋哥”这才知道,自己的这则视频在2月初被两次上传到YouTube,到5月中旬,这首歌的国际版在全球社交平台流行起来。

不少外国网友用翻唱挑战、鬼畜剪辑等方式,让这首费玉清在37年前推出的老歌,意外“出圈”,成为在英语世界爆红的“神曲”。而被转化为拼音的“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流行梗。

歌曲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火遍海内外?究其原因,有不少人认为这得益于创作者“蛋哥”清奇的外表和歌曲本身别有韵味的旋律。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5)

人民日报在文章中评论道:当经典遇上创意和解构,再借助新技术的翅膀,一场有趣的跨文化传播就此而起。曾经抚慰国人心灵的《一剪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海外网友有机会放下“望远镜”,透过“显微镜”检视东方之美,甚至端起“放大镜”开始摩挲端详,试着去理解凝结其中的智慧,感受活力四射的时代,憧憬互鉴互惠的未来。

二、无宣传、无推广、无打榜的“三无”老歌是怎么一步步走红的?

《一剪梅》在欧美的走红,历时近5个月,被网友形容为是一场基于社交网络的国际大搬运。其走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源于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快手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6)


1月6日,蛋哥上传在中国本土,这条魔性视频获得了320万 的点击量。
第二阶段,发酵于海外多个社交平台。
从1月开始,不断有网友把蛋哥的这条视频搬到海外多个社交平台上。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7)

1月20日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8)

网友@Hot Papi在海外某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与蛋哥的同框作品。但当时只是引发了一些戏仿之作,并未引起太高热度。
2月初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9)

网友@Bulj 和@Haonslegne 先后把蛋哥的原版视频上传到海外某社交平台上。这两段视频热度逐渐升高,播放量分别超过18万和60万,并激发了很多网友进行同款创作。
5月底
随着@Goated Beats等境外大V用户的转发,蛋哥的视频关注度不断攀升。
短视频用户@Spalding_ 上传了一段恶搞视频,配乐为Trap Remix版的《一剪梅》,起名《Xue Hua Piao》。视频还加上了标签#Xue Hua Piao。该视频很快引发了网友的一波创作潮流。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0)

第三阶段,爆红于TikTok(抖音海外版),成为一场跨国网络狂欢。
与《一剪梅》相关的各种视频、动画不断上演。
有二次元版本的……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1)

有好莱坞大片版本的……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2)

有名人合唱版本的……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3)

连《复仇者联盟》也逃不过“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一剪梅》还变成了一场“我爱记歌词”大赛,引发了各国网友尤其是亚裔父母们的纷纷挑战……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4)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5)

甚至连周边产品都被安排上了……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6)

三、一首几乎已经“入档”的《一剪梅》缘何成功“破圈”?

1.0 “原作”的基础元素:

其一:极强的旋律、简单易记的歌词这些都是《一剪梅》能够成功“破圈”的最基本原因。

其二:蛋哥人见人爱的“惊艳外形”也是重要因素。

其三:干藏的“老种子”突然遇到了雨水:

据报道,“海外网友之所以突然如此追捧这首20世纪80年代的中文老歌,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一句歌词:雪花飘飘,北风啸啸(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  

外国网友认为这首歌唱出了“孤寂感”。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7)

为什么,当下“外国人”突然这么喜欢起“孤寂感”来呢?

显然,“疫情”、“示威”、“贸易争端”、经济下滑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前途的不确定感都是缘由。

《一剪梅》简洁地表达了一种情绪、一种情感、一种状态,从曲调本身和翻译文本都可以看出其背后透露的情绪和感知。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吴飞解读道。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被海外网友翻译成了“The snow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
甚至还有位亚裔网友给出了这样的翻译: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8)

对于这位网友来说,“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传达了一种“人生到达低谷,环境逐渐恶化,我却无能为力”的意思。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恰巧给欧美普通民众提供了精神慰藉,满足了当前人们的心理需求。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19)

在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胜枝看来,歌词蕴含的意境契合了人们对特定情绪的戏剧化、夸张化表达。
“在‘加速社会’时代,每个国家都处于一种加速状态,每个人觉得特别忙、特别累、特别无根,这已经成为全世界共有的一种社会心态。”在吴飞看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为这种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找到了宣泄的方式。

四、说到底,“无奈”心境下的“宣泄 恶搞”=意外“爆发”


很多老外并不是很懂中国文化,但这首歌为何会在欧美引发一股模仿秀热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认为,这背后反映了数字时代的一种文化。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20)

与之类似的,比如《江南style》中的骑马舞,连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曾跳过。
“这说明参与型传播已经成为数字时代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史安斌表示。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非常适合模仿、改编,从而形成一种参与型传播,网民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文化情境,能够产生“病毒式传播”的效果。
在史安斌看来,之所以能够引发模仿秀热潮,背后还有一个因素是“陌生感”和“神秘主义”效应。

《一剪梅》的旋律和费玉清的唱法对于欧美人士而言具有异国情调,是一种“异国文化迷因”,这与他们对东方文化的想象相契合。
史安斌认为,在《一剪梅》案例中,北欧国家的网民成为重要推手。
“在国内外短视频平台上的模仿拍摄和再创作是一种典型的参与式文化。”刘胜枝认为,《一剪梅》对欧美网民而言,具有陌生感的效果和一定的模仿难度,从而激发了人们戏仿和表演的热情。
文化“破圈”是偶然,还是必然?

其实,也不用说的这样高深:

其实,就是契合了当下西方人士的“无奈”心境下的“宣泄 恶搞”=情绪宣泄的“火山爆发”=意外“火了”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21)

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娱乐界也不要觉得西方文化的“月亮”总是比“中国的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无厘头”的闹腾。也不要把外国人的“恶作剧”总看成是“高大上”的“文化现象”什么的,总拿过来反复的研究,其实就是“低俗”的无聊。这一点,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诫过我们“东施效颦”是可笑的!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22)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23)

也不要更极端地认为“外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24)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25)


一剪梅超级搞笑的梗(蛋哥一剪梅无奈)(2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