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单田芳播讲长篇评书铁伞怪侠:看图简说一下评书中人物特殊衣饰
听单田芳播讲长篇评书铁伞怪侠:看图简说一下评书中人物特殊衣饰3、云鞋:云鞋是高功法师行仪时所用鞋的一种。浅帮彩锦,圆头薄底,鞋面装饰有刺绣云纹。云鞋古已有之。据《中华古今注》称,“至东晋,以草木织成,即有凤头之履、聚云履、五朵履。宋有重台履。梁有笏头履、分梢履、立凤履,又有五色云霞履”。道教科仪中,南北朝时法师不得著用彩饰之鞋。云鞋当是流行於宋元之后。今道教行仪时,进表科仪中高功法师多在步罡踏斗时著用云鞋。4、衲衣:僧衣的另一名称,衲是补缀的意思。因为袈裟是由多数碎布补缀而成的,所以译作衲衣。又称百衲衣。《长阿含经》有云:“尊者迦叶著衲衣来诣佛所。”《大智度论》上说:“五比丘问佛:当着何衣?佛言:应披衲衣。”这都是指袈裟而言。但是后来僧侣的常服,也常是破旧而经过补缀的,于是成为僧服的通用名称。《法苑珠林》云:“僧崖奴牟氏灭后,郫县人于郫江边空中见有油络,辇崖在其上,身服斑衲、黄偏衫、紫被,捉锡杖。”衲又借作纳。梁简文帝有谢赐郁泥细纳袈裟、郁泥纳袈裟
三、出家佛道打扮
1、九梁道巾:道士所戴帽子的一种,顶如中式瓦房斜顶,前有竖立九叠,九缝。九梁巾类似於文献记载的纯阳巾和九转华阳巾。《三礼图》称,“纯阳巾,一名乐天巾,颇类汉唐之巾。顶有寸帛,襞积如竹简,垂之於後,曰纯阳者以仙名,而乐天则以人名也”。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起初也戴类似帽子,据《洞玄金玉集》称,“重阳悯化妙行真人,时在昆仑山居庵,用三尺半青布,造成一巾。顶排九叠,九缝。言梦中曾见,名曰:九转华阳巾。师父风貌堂堂,有若锺离之状,加之顶起此巾,愈增华润,诚为物外人也”。据此,全真派道士初期戴九梁巾,但是今之全真派道士多戴混元巾,而正一派道士则在行仪时多戴九梁巾,以与全真派相区别。看图F。
2、混元巾:道士通常所戴的帽子的一种。圆形。以黑缯糊成硬沿,帽顶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时,扎发髻,帽顶之孔露髻,以一簪贯之。今全真派道士多用此巾,用以与正一派道士通常用的九梁巾相区别。看图G上的道长所带的就是混元巾。
3、云鞋:云鞋是高功法师行仪时所用鞋的一种。浅帮彩锦,圆头薄底,鞋面装饰有刺绣云纹。云鞋古已有之。据《中华古今注》称,“至东晋,以草木织成,即有凤头之履、聚云履、五朵履。宋有重台履。梁有笏头履、分梢履、立凤履,又有五色云霞履”。道教科仪中,南北朝时法师不得著用彩饰之鞋。云鞋当是流行於宋元之后。今道教行仪时,进表科仪中高功法师多在步罡踏斗时著用云鞋。
4、衲衣:僧衣的另一名称,衲是补缀的意思。因为袈裟是由多数碎布补缀而成的,所以译作衲衣。又称百衲衣。《长阿含经》有云:“尊者迦叶著衲衣来诣佛所。”《大智度论》上说:“五比丘问佛:当着何衣?佛言:应披衲衣。”这都是指袈裟而言。但是后来僧侣的常服,也常是破旧而经过补缀的,于是成为僧服的通用名称。《法苑珠林》云:“僧崖奴牟氏灭后,郫县人于郫江边空中见有油络,辇崖在其上,身服斑衲、黄偏衫、紫被,捉锡杖。”衲又借作纳。梁简文帝有谢赐郁泥细纳袈裟、郁泥纳袈裟、郁泥真纳九条袈裟表三首。《金陵杂志》云:“隋炀衬戒师圣种纳袈裟一缘,黄纹舍勒一腰,郁泥南丝布袈裟一缘,鸱纳袈裟一领,丝布祗支一领。”《续高僧传》卷二十一《慧思传》云:“寒则艾纳用犯风霜。”《酉阳杂俎续集》征释门衣事云:“五纳三衣。”就是衲、纳都通指法服、常服的明证。看图H,这位师傅所穿的就是“百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