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木卡姆各部分介绍(十二木卡姆旷野之吟)
十二木卡姆各部分介绍(十二木卡姆旷野之吟)2每一部木卡姆含歌、乐曲20至30首,长度2小时左右。木卡姆体裁多样,它的显著特点是其自由奔放的个性和纯朴有力的音乐节奏及舞蹈步伐。“木卡姆”意为“地点”“地位”“法律”。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维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乌夏克、巴亚提、纳瓦、斯尕、依拉克。新疆十二木卡姆的每一部木卡姆均分为琼乃额曼(大型套曲)、达斯坦(叙事诗)和麦西热甫(民间歌舞)等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
“麦吉侬也不曾像我在灾难的荒漠中受此煎熬,有谁曾像我这流浪汉在苦海中旋风般飞旋。我的悲哀与忧愁犹如苦难的荒野无边无沿,对我痴情和癫狂的嘲讽恍若大海狂澜。”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瑰宝,蒙古族有“江格尔”、藏族有“格萨尔”、柯尔克孜族有“玛纳斯”,而维吾尔族有“木卡姆”。
1
新疆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之一,也是打开维吾尔文化的钥匙。
“木卡姆”意为“地点”“地位”“法律”。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
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维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乌夏克、巴亚提、纳瓦、斯尕、依拉克。
新疆十二木卡姆的每一部木卡姆均分为琼乃额曼(大型套曲)、达斯坦(叙事诗)和麦西热甫(民间歌舞)等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
每一部木卡姆含歌、乐曲20至30首,长度2小时左右。木卡姆体裁多样,它的显著特点是其自由奔放的个性和纯朴有力的音乐节奏及舞蹈步伐。
2
刀郎木卡姆是十二木卡姆的源头和根基。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一种大型综合艺术,分布在新疆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为中心的刀郎地区。
古典的刀郎艺术,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悲欢离合,它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绝无仅有。
刀郎木卡姆艺术肇始于民间文化,发展于各绿洲城邦国宫廷及都府官邸,经过整合发展,形成了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大众性的艺术风格,并成为维吾尔族的杰出表现形式。
3
刀朗木卡姆的唱词全都是在刀郎地区广为流传的维吾尔族民谣,充分表达了刀郎人的喜、怒、哀、乐,同时反映出维吾尔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曲调高亢粗犷,感情纯朴真挚。
尤其是诗词中那最富韵味的盖泽勒的十八种格律更使木卡姆乐曲显得新颖而别致,从而使文化宝库中的这颗无价之宝日臻完美,光彩照人。
从16世纪开始,在音乐大师卡迪尔汗、亚尔坎迪、阿曼尼萨汗(乃菲斯)等人的引导下,经过众多民间乐师的挖掘、收集和整理,终于形成十二木卡姆的规模和样式。
对木卡姆的第一次规范是在16世纪时期,拉西德汗的妃子阿曼尼莎罕擅长维吾尔音乐艺术,她与当时的木卡姆大师卡迪尔汗一起,邀请各地熟悉木卡姆的民间艺人,对散失在民间的木卡姆进行了搜集整理工作。
这一工作使各民族的木卡姆得到了区分;第一次确定了十二木卡姆的规模,形成了三部分结构,且重新确定了木卡姆的歌词。
第二次规范,是在19世纪清代光绪年间,由当时喀什噶尔的著名木卡姆艺术家艾里姆·赛里姆和莎车的民间艺人赛提瓦尔共同完成。他俩对流行在喀什噶尔的木卡姆加以整理、规范,产生了“喀什十二木卡姆”。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和政府对收集、整理民族传统音乐工作十分重视,组织专人对《十二木卡姆》的乐曲录音、记谱、出书,并将歌词记录、整理、出版。一方面使《十二木卡姆》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另一方面使其更发扬光大。
由木卡姆改编的《拉克歌舞》,用木卡姆音乐演唱的《艾里甫与赛乃姆》,被人们誉为维吾尔族的《红楼梦》,曾经被拍出的电影版本,也得到了一致的好评,至今流传于民间。
21世纪初,自治区有了专门研究《十二木卡姆》的机构,用五线谱出版的《十二木卡姆》,为它开辟了走向探索和研究的道路。
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文献:
1. 阿曼尼莎汗:十二木卡姆之母。
2. 木卡姆艺术有了“保护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