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穿过山海去见你(总想走进你心里田园晚风)
总想穿过山海去见你(总想走进你心里田园晚风)有一位十几岁的小女孩告诉田园 虽然这个栏目的许多内容她并不一定能听懂 但她愿意听主持人的声音。这 也就是声音艺术的魅力吧。身兼新闻部、文艺部两大块节目主持的田园 始终处在紧张的忙碌中。早上六点钟 她要直播“国内外瞭望”节目 并随后立即录制七点钟播出的“山东新闻” 还要在七点二十分直播“新闻广角”节目;每周编辑四千字的“新闻广角”节目文稿 也是她的任务之在播放新闻节目时名印彩霞的女士 使用的是“罗真”的名字。晚上 在人们吃过晚饭看电视休息的时候 她又重新走进山东广播电视大厦 走进“田园晚风”的直播间 开始送给听众一道精美的“最后的晚餐”。对于电台节目来说 声音就是形象 必须塑造出独特的符合节目内容的声音 从而树立起栏目的形象。过去以主持新闻节目为主的田园 主持“田园晚风”时对声音进行了特别处理 将播新闻时需要的清亮、明快 改为交流叙谈式的平和、舒缓、轻柔 距离话筒的位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塑
世事变动 人生沧桑 也许从未有如今这样急剧、这样典型变革的时代 给了人们很多机会 很多金钱 也给了许多人一些困惑 一些迷茫。
夏日的夜晚 你也许非常想敞开心扉 向人倾诉。你面对的应该是一位朋友 而这位朋友应该有一些“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能力。你在寻找 你无意间打开了的收音机 也许是一种巧合 你听到了一位女性的、平和的、亲切的声音 那声音有一种吸引人的磁性。你听了下去 听她认真地、体贴入微地解答别人的问题 同时也听到别人对她的关怀和祝愿。你一直听了下去 看一看墙上挂着的石英钟 时针已指到了十一点半 你奇怪很少听收音机的人 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一个多小时。
你突然觉得 自已找到了一位朋友 一位不用见面就可以与之倾心交谈的朋友。这种距离感往往也是一种“方便” 如同“距离产生美” 省却了与人直接交往的许多麻烦。于是 你便记住了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田园晚风”这个节目 自然也记住了主持人田园的名字。常函实际上 自一九九五年年初开播的直播节目“田园晚风” 早已引起了许多听众的关注。每晚十点十分坐在收音机前收听这个节目 已经是很多人的“定时作业”每天一二百封的听众来信 就是一个简单的明证。“田园晚风”这个栏目最初的筹划 源自去年秋天 文艺部节目监制连伟和田园等同行们 注意到社会变革带来的人的心理、行为上的不适应 看到社会上很多人因为困惑、苦恼得不到排解而造成的不安定因素 便考虑通过谈心式的直播节目 真正地做些关心别人、排忧解惑、正面疏导的工作。
当时这类以谈心方式进行的直播节目 市级电台已经有了 而省级广播电台因为覆盖率高等原因 办这类节目还是很慎重的。就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来讲 它通过中星五号卫星转播 全国各省市几乎都能收听到 这既是一种方便 也是一种限制。它的有利条件在于覆盖面广 收听率高 可以在较大范围形成影响;而另一方面则要求掌握分寸 注重大台形象 不能有半点闪失。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筹划之后 在解决了许多困难同时又面临着许多困难的情况下 田园晚风”这个节目在一九九五年一月正式开播了。同时 作为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员的印彩霞 便有了“田园”这样一个新名字 她和节目组的同仁希望用这个远离尘世的名字 给听众带来一缕温馨 一脉晚风收听过“田园晚风”节目的人都会注意到 听众对主持人的称谓 大多是“田园大姐” 就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也愿意用这个称呼。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 田园用自已的声音和真诚的态度、热切的关心 在听众中树立了一位“大姐”的形象;透过这个称谓人们看到的是听众对主持人的尊重和爱戴。
近一段时间 我曾经多次认真地收听“田园晚风”这个节目。打进电话与田园交谈的听众 可谓男女老幼各色人等 提的问题虽然多在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恋爱婚姻等几个大范畴里 但涉及的类型、触及的矛盾、问题的复杂程度 可以说是方方面面 无所不包。主持人又不可能完全是有备而来 因此 需要主持人在回答各类问题时有一个基点 有一个能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的态度和角度。面对听众提问 无论是多么幼稚和浅显 田园总是站在尊重对方的角度回答提问 并注意分析、丰富、深化对方的观点 利用对方观点中正确的一面 委婉、客气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然后从各方面全方位地分析问题 引起对方的思考。用田园自己的话说 就是“换位”思考 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客观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也正是在尊重听众、尊重别人的基础上 田园得到了别人的敬重。很多听众提出请田园有机会和大家见见面 莱芜的两个女孩子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院外等到十二点 希望和“田园大姐”见面;在开播一月时 济南的一位老大娘送来亲自制作的小布娃娃 庆贺栏目的“满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有关田园的专访节目播出后 崆峒岛全连驻岛官兵集体列队 收听“田园晚风”节目;一位王妈妈在节目里和田园交谈结束后 还不停地叮嘱她注意身体。见过田园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象—一她做事的干练、态度的爽快、工作的快节奏。她无疑是一位
典型的现代女性 而也正是她 最善于体贴别人、关心别人 用声音和爱心滋润别人。这似乎是一对矛盾 其实更是一种统一 一种完整的人生、全面的人性和对事业尽心尽力的统一。其实 这种关心是超乎一小时二十分钟的节目时间的;在节目里没有说完的话 有时还要回到家里拨通电话和听众说;在电话里没有解决的问题 有时还要亲自找到听众、找到单位、找到执法部门;有些让人义愤填膺的事 有些人命关天的事 不管是不行的。在“田园晚风”的背后 还有很多曲折跌宕的故事 那种狂风暴雨、骤风恶浪 不是一缕“晚风”就能概括得了、结東得了的啊。一个栏目需要自己的专有的形象 对于电视来说 主持人就是栏目的形象代表。
对于电台节目来说 声音就是形象 必须塑造出独特的符合节目内容的声音 从而树立起栏目的形象。过去以主持新闻节目为主的田园 主持“田园晚风”时对声音进行了特别处理 将播新闻时需要的清亮、明快 改为交流叙谈式的平和、舒缓、轻柔 距离话筒的位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塑造出了具有磁性和厚度的不同于一般播音的独特声音风格 用符合栏目内容的特别的声音 吸引住了心有灵犀的听众。
有一位十几岁的小女孩告诉田园 虽然这个栏目的许多内容她并不一定能听懂 但她愿意听主持人的声音。这 也就是声音艺术的魅力吧。身兼新闻部、文艺部两大块节目主持的田园 始终处在紧张的忙碌中。早上六点钟 她要直播“国内外瞭望”节目 并随后立即录制七点钟播出的“山东新闻” 还要在七点二十分直播“新闻广角”节目;每周编辑四千字的“新闻广角”节目文稿 也是她的任务之在播放新闻节目时名印彩霞的女士 使用的是“罗真”的名字。晚上 在人们吃过晚饭看电视休息的时候 她又重新走进山东广播电视大厦 走进“田园晚风”的直播间 开始送给听众一道精美的“最后的晚餐”。
眼下 “田园晚风”是省电台最受欢迎的节目 “田园”也成为她使用率最频繁的名字。她告诉我 “田园”不仅是她自己的名字 也是整个节目组的名字 是集体的名字。节目监制连伟不但主持着“田园晚风”中的“名医名药” 联系着省城四大医院的专家教授 而且还要负责节目的运作 晚上忙碌到零点 往往不得不住在办公室里。山东大学的两位老师 也参与到节目的策划和撰稿工作中。将最差的时间段位 办成最受听众欢迎的栏目 同时也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广告时间 这其中的汗水 是田园、连伟和节目组的同仁们共同付出的茫茫人世 尘封的心灵 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很多人已经没有了“总想走进你心里”的愿望 心灵的饥渴已经胜过了严重的干旱。这时候 “田园晚风”吹来了 吹皱了一池春水 吹去了人们心灵的浮尘 吹来了夏日雨后的晚风。总想走进你心里 这是“田园晚风”的愿望 主持人田园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