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时刻挂念群众的彭德怀(时刻挂念群众的彭德怀)

时刻挂念群众的彭德怀(时刻挂念群众的彭德怀)彭德怀患有胃病,但他始终同广大战士一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同甘共苦,反对任何特殊照顾。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他下令取消司令部的小灶,说:“我不吃小灶了,以后大灶吃什么我吃什么。”管理科的同志议论说:“部队都没有改嘛,咱们为什么改?”彭德怀开导说:“正面部队比我们艰苦得多,人家不改是应该的。”管理科的同志从缴获敌人的物资中留了点补养身体的食品给他,他发现后就命令送给伤病员。彭德怀还曾经因为一根黄瓜作了自我检讨,他时刻挂念自己的战士,爱兵如子,深得广大官兵的信任和爱戴。解放战争时期,沙家店战役是扭转西北战局的关键一役,当时部队的粮食供给是时断时续的,有的团一天只领到7斗黄豆,连队以黑豆、糠糊糊为食。这种主食吃在嘴里嚼半天也咽不下去,硬吞下去又会造成便秘,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供应。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听说有个营没有粮食做饭,立即命令管理员把司令部仅有的4斗小米全部送去,另外让带路的民兵为司令部人员

时刻挂念群众的彭德怀(时刻挂念群众的彭德怀)(1)

沙家店战役中解放军向国民党军发动进攻。

时刻挂念群众的彭德怀(时刻挂念群众的彭德怀)(2)

1958年,彭德怀到湖南平江县视察,与人民群众在一起。

指出: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因此,领导干部违背群众意愿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需要切实纠正和防范。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指示,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一是要“学”字当头,深入理解群众路线。加强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相关主题教育的学习,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二是要“勤”字立身,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基层工作者时刻与群众打交道,要勤于思考、创新工作方式,甩开不敢干、不敢担责的思想包袱,做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实干者。三是要“勇”字立人,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刻对自己的工作是否务实、是否贯彻群众路线、是否为人民干了实事进行反省,对他人的不当之处,也要勇于提出,对违规或踩红线的行为零容忍。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时刻心系群众、挂念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要求。开国元帅彭德怀,更是用时刻挂念群众的高尚人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爱兵如子

与战士合吃“钱钱饭”

作为一名军事统帅,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时刻挂念自己的士兵,与士兵同甘苦、共命运。

解放战争时期,沙家店战役是扭转西北战局的关键一役,当时部队的粮食供给是时断时续的,有的团一天只领到7斗黄豆,连队以黑豆、糠糊糊为食。这种主食吃在嘴里嚼半天也咽不下去,硬吞下去又会造成便秘,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供应。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听说有个营没有粮食做饭,立即命令管理员把司令部仅有的4斗小米全部送去,另外让带路的民兵为司令部人员想个“填填肚皮的办法”。这个民兵出去转了好久,只搞来一些糠和黑豆钱钱。在陕北,人们把压扁的黑豆叫“钱钱”,掺上糠或小米熬成粥叫“钱钱饭”。这个民兵知道彭德怀忙于指挥作战,已经有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人消瘦了,眼睛也熬红了,实在不忍心让司令员吃这样的饭。可是彭德怀却乐呵呵地说:“这就很不错了!长征时,要是有它就好了!”他和身边的战士一道大口大口地吃着“钱钱饭”,就像是在吃美味佳肴一样。

彭德怀患有胃病,但他始终同广大战士一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同甘共苦,反对任何特殊照顾。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他下令取消司令部的小灶,说:“我不吃小灶了,以后大灶吃什么我吃什么。”管理科的同志议论说:“部队都没有改嘛,咱们为什么改?”彭德怀开导说:“正面部队比我们艰苦得多,人家不改是应该的。”管理科的同志从缴获敌人的物资中留了点补养身体的食品给他,他发现后就命令送给伤病员。彭德怀还曾经因为一根黄瓜作了自我检讨,他时刻挂念自己的战士,爱兵如子,深得广大官兵的信任和爱戴。

不慕虚名

只留下少许“英雄照”

1947年8月上旬,在榆林城郊的沙丘上,彭德怀正在前沿勘察地形。摄影记者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赶忙端着摄影机走到他跟前。当时摄影机还没有长镜头,拍摄近景必须靠近才行,可是还没来得及把镜头对准,就被彭德怀发觉了。他马上把脸扭向一边,避开镜头,同时右手一扬说:“你不要对着我。你到战士当中去,多拍战斗场面,多拍其他领导同志。”几天后,在山峦起伏的沙家店战场,摄影记者又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他面前。正待举机抢拍,彭德怀眼疾脚快,一转身,就站到了一个不好拍的地方,执意不让拍,还说:“不要老在我身上打主意。”摄影师只好失望地走开了。因为彭德怀一直“不合作”,反映解放大西北历史的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竟因缺少这位威名远扬的野战军司令员的重要镜头而使电影制片厂的领导和编辑人员大伤脑筋,直到后来才补拍了两个镜头。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不愿照相更是苦了很多报社。有一次解放军报要写关于彭德怀的文章,找到彭德怀的警卫参谋景希珍,希望他利用闲暇时间,抓拍几张彭德怀的日常照。景希珍拿到一台胶片机,解放军报鼓励他,胶卷管够,只管拍就是了。可由于是个门外汉,本就不太会用胶片机,再加上不知道彭德怀会不会批评他,景希珍压力很大。他背着相机,出入彭德怀的办公场所和住所。彭德怀看到他多了一个物件,忍不住好奇,问他哪来的,景希珍只好用报社教他的口径说:“这是报社给的任务,照回去做资料的。”听到警卫参谋的回答,彭德怀松了一口气:“做资料可以,不要拿出去登报,登报也不要登我,要多登一登群众。”彭德怀都发话了,解放军报被迫作罢,景希珍拍摄的照片也只好自己留作纪念了。

不忘本色

为群众生活“鼓咙呼”

彭德怀生于贫穷的农家,从小干农活,下煤窑做过工,即使日后身居高位,他也时刻眷恋着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后,他评价自己却只有一句话:“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农民本色,始终为改善群众生活摇旗呐喊,横刀立马鼓咙呼,绝唱千古。

1958年12月,彭德怀第一次回到湖南湘潭家乡调研,在省委书记周小舟陪同下先后到乌石、韶山、平江等地深入调研。调研期间,他白天走访,晚上座谈,亲眼看到了农村的现状,取得了第一手材料。他深感小高炉炼铁代价太大,不是发展方向。在敬老院里看到老人吃瓜菜,冬天睡篾席,盖破被,他忍不住说:“这是什么幸福院,有名无实!”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住校,但学生的口粮不够吃,他对陪同的省委负责人说:“学生的口粮少,生活差,还是放到家里由父母照顾好一些,不然,这样下去会把小孩子的身体都弄坏的。”回京后,他如实向党中央和毛主席反映了问题。

经毛主席批准,1961年严冬,63岁的彭德怀又一次回到湖南湘潭老家调研。彭德怀一路匆匆,深入农户问寒问暖,看完这户又走那家,认真调查民情。低调朴素、平易近人的彭德怀对未能认出彭元帅而连连道歉的老乡和蔼地说:“彭元帅进了乡,不也是和大家一样吗?普通一人嘛!”彭德怀这次回乡调研历时50多天,他每天冒着严寒跋涉十五六公里山路,深入乡村、农家走访,调查座谈、接待乡村干部和农民二千多人。他白天接待来访群众、外出调查研究并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坐在油灯前亲手写了4份农村调查材料,这些材料除了分发省、地、县委以及有关区委或公社外,其中一整套交中央办公厅转呈毛主席,为党和国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丁文涛,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