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塞下月唐卢纶(晚次鄂州唐卢纶)

塞下月唐卢纶(晚次鄂州唐卢纶)【名句】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格式】七言律诗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晚次鄂州

唐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塞下月唐卢纶(晚次鄂州唐卢纶)(1)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格式】七言律诗

【名句】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基调】思乡、忧国的愁绪

【年龄】不详,安史之乱的前期

【译文】

云雾散开,远远的就能望见汉阳城,小船还要在再走一日才能到达目的地(也就是湖南)。

船上的商贾白天睡足了觉,只觉得外面风平浪静,晚上船夫与他谈话时,方听到阵阵潮声。

三湘秋意正浓,我的鬓发也渐渐斑白,内心急切的思归之情,只有对着明月默默倾诉。

家乡的旧业已随战火烟消云散,哪堪再听到江上战鼓声声。

【注释】

晚次:指晚上到达。晚:指晚上。次:到达、停泊、驻扎的意思。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次”就是旅途中暂时停宿、停泊的意思。

鄂州:这是一个地名,指今天的湖北武昌。

晚次鄂州:晚上停泊在了鄂州这个地方。

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估客:指商人、商贾。

舟人:指船夫。

夜语:晚上说话。

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

衰鬓:又作“愁鬓”。

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

征战:这里是指安史之乱。卢纶所处的中唐时期,也正是安史之乱的前期。

江:这里指长江。

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也就是在至德年间作的这首诗(至德”是一个年号,正是安史之乱还未平定的时候,属于安史之乱的前期)。卢纶的老家是在今天的山西省,正好是安史之乱的一个重灾区(因为河北三镇刚好就是在山西的旁边,所以最早沦陷的地区也正是这里),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卢纶只得离开家乡山西,带着家人南下来到湖南岳阳这个地方来投奔自己的舅舅(此时的南方没有受到战乱的破坏)。所以就涉及到要沿着长江西上,然后再转向南边(也就是要从湖北的武汉到湖南的岳阳),南下到达湖南。所以这条路已经走到一半,眼看着不能天黑了不能到达目的地了,今晚只能在江边停泊留宿一晚。这条船上还有一起同行的其他人,比如说诗中提到的“估客”(商人),所以这首诗写的就是坐船沿水路去湖南的途中所见、所感。

【考点】

考点1:首联中“犹是”一词透漏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犹是”意为“还是”,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归乡之情。

考点2:尾联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抒发了感时伤乱的情怀,把思乡之情与忧国之情的愁绪结合起来。

【赏析】

《晚次鄂州》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这首诗实际就是写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诗人本人的一段逃难经历,从个人反映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题目:晚次鄂州

晚:指晚上。

次:到达、停泊、驻扎的意思。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次”就是旅途中暂时停宿、停泊的意思。

鄂州:这是一个地名,指今天的湖北武昌。

“晚次鄂州”的意思就是“晚上停泊在了鄂州这个地方”。

首联: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

我们先捋一捋卢纶出行的路线,只有清楚了他的线路图,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他的诗中的意境。因为卢纶从山西要道湖南的路程,走的是水路,溯长江而上,途经鄂州(图中1的位置),到达湖南岳阳(图中4的地方)。

塞下月唐卢纶(晚次鄂州唐卢纶)(2)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诗人饱受战乱之苦,早已厌倦漂泊的生活,因此即使是“远远的望见”汉阳城,也是喜不胜收。“一日程”,表示路程的遥远。在江上行驶,如果是由西向东顺流而下的话,那自然就会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效果,当时此时的作者是逆长江而上,速度自然是慢的。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云开远见汉阳城”这一句实际是呼应题目的,因为汉阳和鄂州是隔江相望,汉阳在江的北边,鄂州在江的南边,而且汉阳在鄂州的西边,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

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颔联写“晚次鄂州”在船舱中所见所闻。

估客,就是商人。在这条船上,除了逃难的旅客,还有做生意的商人。“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这两句表面是说“商人白天睡觉,江面风平浪静的;船夫夜晚聊天,江潮哗哗涨起来”,但实际背后暗含着丰富的信息。什么信息呢?。

“估客昼眠知浪静”,白天诗人看到估客在船上睡觉。“知浪静”,既可以指江面上的风平浪静,又可以指生活的风平浪静。虽然北方正在打仗,但是这些商人依然来来往往的做着自己的生意,说明他们的心里面很安宁,没有什么发愁的事儿,所以睡得很自在、平和。“舟人夜语觉潮生”,晚上诗人听到了潮水上涨的声音和船夫们聊天的声音。那为何诗人白天晚上都没有休息,就像一台摄像机一样记录下了一天的情景?如果我们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就很清楚了:家乡的战争,逃亡的落魄……心中装满了忧愁,怎么可能像估客一样安然入睡?

这里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发愁,而是通过写看着别人大白天睡得那么安稳,晚上还能听到船夫们的谈话和涨潮的声音,来说明诗人自己的“无法入眠”,而无法入眠的背后就,正是诗人心有所忧的体现。这就是诗人的“虽写船中常景,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颈联: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颈联借景抒怀,悲从中来。

此时此刻,诗人在船上也无心睡眠,遂大发感慨:“三湘愁鬓逢秋色”,三湘,指的就是汉阳、鄂州一带。时值寒秋,本来就容易让人感到悲凉,加上我的两鬓如霜,就更凸显悲惨。一个“逢”字,更有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韵味!“万里归心对月明”,“三湘”是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远在万里之外的蒲州(今山西永济),欲往三湘,却心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明月挂在天上,就更加助长了我的思想的情绪。所以“愁鬓”、“归心”点明了作者的真正的情绪。

尾联: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尾联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

"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两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我的田地,我的房子,我的事业功名,都已经因为战争而灰飞烟灭;而此时此刻,我在逃亡的路上,在行进的船上,仍然能够听到战鼓声声,令人颤栗。

这首诗虽然只写了诗人自己在旅程中的一小段片段,却通过诗人自己的亲身感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有“一叶知秋”的效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