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桥重建工期多长时间完成的(亚星桥重建后拟改名)
亚星桥重建工期多长时间完成的(亚星桥重建后拟改名)不过,很多老潍坊人提到这座桥,还是习惯上称其为“东风桥”,这座桥梁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深深印在他们心里。潍坊人对东风桥的记忆最为深刻,感情最为深厚,这个名字也是几代潍坊人成长的记忆。1994年,为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再次拓宽改造,在原桥基础上增建两侧加宽桥,由亚星化工集团出资冠名为“亚星桥”。亚星桥的建成,象征着潍坊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迈进了新的时代。一城山水一城诗,白浪河上的“亚星桥”多年来一直是潍坊一张亮丽的名片。1934年,潍县人潘云亮主持修建了潍县历史上第一座具有现代概念的城市桥梁,定名“朝阳桥”,后成为潍县开埠后第一个最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交通建筑,百姓习称为“天桥”。1948年,潍县解放后,为纪念王若飞烈士,将“朝阳桥”改名为“若飞桥”。1973年,随桥梁两侧道路拓宽,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双曲拱桥,定名为“东风桥”。
记者 蔚晓贤
6月3日,记者从潍坊市城市管理局获悉,备受市民关注的“亚星桥”重建工程有了新进展,目前设计方案及效果图出炉,记者了解到,亚星桥重建后将不再命名“亚星桥”,拟改名为“东风桥”。
据《潍县志稿》记载,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僧人本敬化缘筹款,在东风街白浪河处建石桥一座。
至明代,进士陈调元倡建三十孔石桥,名曰“青龙桥”,后毁于水患,遂改建季节性木桥。
1934年,潍县人潘云亮主持修建了潍县历史上第一座具有现代概念的城市桥梁,定名“朝阳桥”,后成为潍县开埠后第一个最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交通建筑,百姓习称为“天桥”。
1948年,潍县解放后,为纪念王若飞烈士,将“朝阳桥”改名为“若飞桥”。
1973年,随桥梁两侧道路拓宽,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双曲拱桥,定名为“东风桥”。
1994年,为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再次拓宽改造,在原桥基础上增建两侧加宽桥,由亚星化工集团出资冠名为“亚星桥”。亚星桥的建成,象征着潍坊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迈进了新的时代。一城山水一城诗,白浪河上的“亚星桥”多年来一直是潍坊一张亮丽的名片。
不过,很多老潍坊人提到这座桥,还是习惯上称其为“东风桥”,这座桥梁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深深印在他们心里。潍坊人对东风桥的记忆最为深刻,感情最为深厚,这个名字也是几代潍坊人成长的记忆。
据介绍,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东风”象征着新时代城市腾飞的力量;“忙趁东风放纸鸢”,“东风”契合了潍坊的城市文化特色。本次新建桥梁是对原东风桥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回归,因此新桥拟命名为“东风桥”。通过这座桥梁,潍坊人很自然的就能联想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联想到白浪河两岸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以及勤劳智慧的潍坊人民创造的灿烂文明。
潍坊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亚星桥的重建方案正在公示,社会公众对该项目设计方案有好的意见或建议,可形成书面材料发送至潍坊市市城管局邮箱wfszjsglk@wf.shand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