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oo neo6 对比s15(蓝厂式升杯iQOONeo6评测)
iqoo neo6 对比s15(蓝厂式升杯iQOONeo6评测)iQOO祖传包装,祖传黄色贴纸。充电头是和vivo X80同款的V8060L0A0,兼容18W QC2.0和最高20V 4A的vivo私有协议,不支持PD,“环保性能”有待提升。iQOO Neo6的8 128版2799元,8 256版2999元,12 256版3299元。骁龙8 Gen 1,4700mAh双电芯 80W快充屏下双控压感 双线性马达 双扬,屏下指纹 NFC 红外主摄6400W 0.8μm GW1P OIS;超广角1200W,1.12μm(S5K3L6裁成1200W);前置1600W,200W黑白战术副摄
在vivo X80发布之后回头看,会发现4月13日晚发布的iQOO Neo6也在搞升杯。这一代换成骁龙8 Gen 1,升级了屏幕、相机和80W快充,定价2799元起。当然,整台机器的争议点,大部分都集中在骁龙8 Gen 1上。
规格一览: iQOO Neo6素皮版163x76.16x8.85mm,193.95g;玻璃版163x76.16x8.5mm,197.23g。 三星6.62英寸120Hz中置打孔AMOLED直屏,E4材质,2400x1800,360Hz触控采样。 骁龙8 Gen 1,4700mAh双电芯 80W快充 屏下双控压感 双线性马达 双扬,屏下指纹 NFC 红外 主摄6400W 0.8μm GW1P OIS;超广角1200W,1.12μm(S5K3L6裁成1200W);前置1600W,200W黑白战术副摄 iQOO Neo6的8 128版2799元,8 256版2999元,12 256版3299元。
iQOO祖传包装,祖传黄色贴纸。充电头是和vivo X80同款的V8060L0A0,兼容18W QC2.0和最高20V 4A的vivo私有协议,不支持PD,“环保性能”有待提升。
较为强壮的屏幕边框,扩大化的“胶片云阶”矩阵 像素化logo,让iQOO Neo6有种矮胖敦厚的感觉。 橙、蓝配色是素皮材质,黑爵版是萤石AG玻璃。橙、蓝素皮都是从自家大哥那里继承过来的特色配色,饱和度较高。
塑料中框 素皮后盖,但相机矩阵是金属的,整机外观灵魂所在。素皮边缘的塑料垫圈和中框的过渡略有棱角,大弧度素皮后盖的握持感不错。
vivo X70 Pro 、iQOO 9 Pro、iQOO Neo6、vivo X80↑ 蓝厂仿佛爱上了素皮后盖,在旗舰上日渐狂野的相机矩阵,在iQOO Neo6上还算克制。
iQOO Neo6专业模式100尼特sRGB色准↑ 对比前代,iQOO Neo6的屏幕素质提升巨大,换成三星的6.62英寸120Hz中置打孔AMOLED直屏,E4材质,局部峰值1300nit,2400x1800,360Hz触控采样,带出厂校色。 专业模式的色准达到正常旗舰的水平,默认的标准模式和鲜艳模式都是明显的讨好眼球调教(好久没见到最大色彩偏离冲到9的手机了)。屏幕因玻璃盖板厚度较大,亮度随观察角度衰减较快,也有OLED硬屏常见的彩虹纹。在2K屏下放的现在,这块屏幕表现中规中矩。
SoC是骁龙8 Gen 1,LPDDR5内存 超频版UFS3.1,也有带用于游戏插帧的Pixelworks独立显示芯片。 骁龙8 Gen 1大家熟悉到不行了,就不多赘述,省流就是GPU性能炸裂,CPU没啥提升,功耗也很顶。 iQOO Neo6发挥正常,GPU发挥较好,对温度敏感;闪存读写接近当家旗舰vivo X80 Pro;CPU跑分白名单不怎么积极,导致分数不太好看。高情商点,就是比友商更接近日常输出。
iQOO Neo6“碰巧”和X80 Pro一样是4700mAh双电芯。200尼特亮度,经30分钟《和平精英》(HDR高清 极限帧数 抗锯齿)、30分钟B站1080P视频播放、30分钟微博短视频、各30分钟的Wi-Fi和5G冲浪,共2.5小时的续航测试后,剩余电量75%,略好于2K屏的X80 Pro,符合预期。
80W有线快充,峰值70.9W,70W维持4.5分钟,42W维持10分钟,随后36W、29W,在26分钟后缓慢下降。 iQOO Neo6充满耗时34分钟,总时长和电池更小的vivo X80一样,且前期充电速度比X80慢半个档位。这可能和散热表现有关,实际表现只比蓝厂自家的66W稍微快一点。
室温23度,200尼特亮度,25分钟《和平精英》(HDR高清 极限帧数 抗锯齿)后,最高温在屏幕右上侧,38度。和平精英对于骁龙8 Gen 1来说压力太低,普遍发热都不高。 即便是让所有手机热情如火的原神,感谢iQOO Neo6的塑料中框和素皮后盖,整机手感温润。辛苦了散热,幸福了双手(金属材质的相机矩阵除外)。
OriginOS系统的功能就不多说了。这个系统动画丰富,美化类功能和自定义程度高,但小细节依然有较大进步空间。 例如双线性马达的手机,自带输入法为什么出厂默认不开振动?触控采样率依然是系统白名单机制,把app塞到游戏魔盒,触控采样率依然是120Hz,可惜了360Hz的原生触控采样率,希望改一下这个机制。当然,如果顺便把X80系列的自定义高刷APP的功能也OTA进来就更好了。 vivo在流畅度上打磨得挺好了,在骁龙8 Gen 1机型里流畅度较高。虽然跑分消极,但日常调度积极。默认模式下,应用开启和切换,大核和超大核都是2.2GHz基本盘。性能消耗大点的应用,超大核都能上2.5GHz甚至2.9GHz,这才是旗舰SoC的正确打开方式。 双线性马达,一颗0832的Z轴,一颗0809的X轴马达。振动力度足,紧致度一般。光学屏下指纹的位置靠下。 前置1600W,S5K3P9,,1μm,1/3.1",F2.0 主摄三星GW1P,6400W,1/1.72",0.8μm,F1.89,OIS 超广角116度的S5K3L6,1.12μm,1300W(系统做1200W输出),1/3.1",1.12μm,F2.2(iQOO 8和X50 Pro 超广角同款) 200W的GC02M1黑白战术副摄(因超广角有微距功能,自然就没必要搞200W的战术副摄了) 这次对手找了微云台GN5(当做三星版的IMX766就好了) JN1超广角的iQOO 9 Pro,双OIS的IMX766主摄 自由曲面IMX766超广角 马里亚纳X的OPPO Find X5 Pro。
主摄场景1,全局与中央放大 主摄场景2
主摄灯光场景1,全局与中央放大
主摄灯光场景2,全局与中央放大
主摄弱光场景1,全局与中央放大
主摄弱光场景2,全局与中央放大
主摄弱光场景3,全局与中央放大
超广角场景1,全局与中央放大 超广角场景2
超广角灯光场景1,全局与中央放大
超广角灯光场景2,全局与中央放大

外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