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亲生儿子往父亲家门上泼漆(儿子朝我门上泼油漆)

亲生儿子往父亲家门上泼漆(儿子朝我门上泼油漆)对此,儿子杨先生的解释是,自己欠了十几万外债无力偿还,求助于父母却遭拒,失望与愤怒之下,“不得已”才有此行为。究竟是什么深仇大恨,使得儿子如此作为呢?这时,父母若是不满足他,或者是没能力满足他,他就会对父母指责抱怨,甚至伤害。总之,他只知索取,却丝毫不知感恩,仿佛是来“讨债”的。某天,杨大爷早上一开门,发现门上被泼了油漆,一调监控,发现竟是儿子所为。

亲生儿子往父亲家门上泼漆(儿子朝我门上泼油漆)(1)

我是若林,每天为你解析情感故事,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吧~

人们都说“养儿防老”,好像只要生养了儿子,自己今后便有了依靠,老年生活便有了保障似的。

可是,现实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即使父母费心费力地养大了儿子,为他操劳半生,儿子却不一定会感恩父母的付出,自觉自愿地回馈赡养父母。

更有甚者,在自己成年之后,面对年老体衰的父母,他非但不愿赡养,还会反过来要求父母照顾自己。

这时,父母若是不满足他,或者是没能力满足他,他就会对父母指责抱怨,甚至伤害。

亲生儿子往父亲家门上泼漆(儿子朝我门上泼油漆)(2)

总之,他只知索取,却丝毫不知感恩,仿佛是来“讨债”的。

“讨债鬼”儿子

某天,杨大爷早上一开门,发现门上被泼了油漆,一调监控,发现竟是儿子所为。

究竟是什么深仇大恨,使得儿子如此作为呢?

对此,儿子杨先生的解释是,自己欠了十几万外债无力偿还,求助于父母却遭拒,失望与愤怒之下,“不得已”才有此行为。

他说:自己与父母是家人,家人之间就该无偿互相帮助,而父母竟然拒绝自己,这太让人寒心了。

亲生儿子往父亲家门上泼漆(儿子朝我门上泼油漆)(3)

面对儿子的指责,杨大爷说:

不是自己不帮,实在是没那个能力帮,自己和老伴都已经上了年纪,干不了什么活,根本拿不出那些个钱。

听到父亲的话,儿子杨先生又说了:

他不相信父母没钱,况且自己姐姐很有钱,他们为什么不找女儿要呢?再说了,自己之所以欠这么多钱,全是父母造成的,所以要他们还也不过分。

根据杨先生的说法,他开店的那几年,母亲不帮自己带孩子,这使得妻子不得不回归家庭,自己少了一个帮手,支出总是大于收入,生意才越来越差。

他说,这就像“蝴蝶效应”一样,看似不起眼的原因,引起了这么严重的后果,所以,父母理应为此负责。

亲生儿子往父亲家门上泼漆(儿子朝我门上泼油漆)(4)

而当父母讲到自己给儿子的那些帮助时,比如,生孩子时给了他们三千,杨先生听了嗤之以鼻:

“你还好意思提?那天病房里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三四个人,你上来就大声嚷嚷‘给你们三千块钱,拿着花吧’,生怕别人不知道咋的?你们拿那些钱,还不就是为了做样子给人看的!”

父亲听了,无奈地发出了一声长叹。

“工具人”父母

上文中的杨先生,只知索取,不懂感恩,按通俗的说法来讲,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眼狼”。

他不仅把自己遭遇到的一切困境都归因于父母,还把父母的一切行为,都作出恶意的解读。

比如上文中说的,生孩子时父母给他拿了三千块,他没有丝毫感激,反而生出很多埋怨。无论父母怎么做,他都不能满意,在与父母的关系上,他始终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

亲生儿子往父亲家门上泼漆(儿子朝我门上泼油漆)(5)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失去了自我负责、自我承担的心理能力,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发展出这个意识。

那么,他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这当然与他的父母脱不了干系。

电话连线中,杨先生的姐姐说,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小时候,父母对弟弟太溺爱了。

她说,弟弟小时候身体不好,所以大家都让着他,他要什么都会马上被满足,才把他养成了这个样子。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的确如此。过度的溺爱,会使给孩子造成许多伤害,主要有在两方面:

1、父母无限制地满足,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父母是用来为我服务的,他们是没有情绪的。

亲生儿子往父亲家门上泼漆(儿子朝我门上泼油漆)(6)

2、阻碍孩子自我的发展。父母不是神,总会有满足不了孩子的时候,这很正常,在失望之中,孩子能看到父母能力的边界,同时能学会整合自己的情绪,变得日益成熟。

而过度地满足孩子,不仅剥夺了孩子体验情绪的机会,还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我的一切麻烦,父母都可以解决,有事找父母就行。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杨先生眼里,父母差不多就是工具一样的存在,让他“用”就是正常,否则就是出毛病了,亟待修理。

可以说,正是由于父母昔日的溺爱,才造就了今日这样的儿子。

总结:

像杨先生这样的成年人,在网络上叫做“巨婴”,意思是身体成熟了,心理却还是个小婴儿。

亲生儿子往父亲家门上泼漆(儿子朝我门上泼油漆)(7)

可是,小宝宝生气的样子很可爱,“杀伤力”也没那么大。而长胡子的“老宝贝”,可就不萌了哈,发起脾气来也让人难以消受。

区别于杨先生,姐姐杨女士从十几岁时出去打工,她不仅能干而且很懂事,事业家庭发展得都很好。

我说过,父母的过度溺爱,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儿子的成长机会,那么可以说,儿子今日对父母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看成对是一种“报复”。

“惯子如杀子”,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亲爱的朋友们,读完文章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说说吧,期待你的到来。

图片 | 网络

素材 | 《金牌调解》

侵删

我发现,喜欢读我文章的朋友,往往活得比较通透!看完了就点个赞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