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那时,珠三角的听众心目中有几位顶级的讲古大师(民间昵称他们叫「讲古佬」),譬如林兆明啊,张悦楷啊,冼碧莹啊(她是讲古佬界里少有的女将),后期的梁锦辉啊……这句开场白,70、80后一定再熟悉不过。上世纪80、90年代,每到中午,伴随着饭菜香,家家户户都会传出收音机里播讲小说的声音。在国营厂区的生活区里,在上下九、在江南西,在每一条商业步行街,从街头走到街尾,没有收音机都能把一段故事传奇听个完整。「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上次讲到……」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1)

香港媒体前辈、老电视人刘天赐在Facebook发布消息,曾经闻名省港澳的一代讲古大师李我先生逝世,享年99岁。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2)

香港播音皇帝,李我(1922-2021)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3)

现在的年轻人们大概都不知道什么是「讲古」了。

「讲古」,就是粤语评书。

上世纪80、90年代,每到中午,伴随着饭菜香,家家户户都会传出收音机里播讲小说的声音。

在国营厂区的生活区里,在上下九、在江南西,在每一条商业步行街,从街头走到街尾,没有收音机都能把一段故事传奇听个完整。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上次讲到……」

这句开场白,70、80后一定再熟悉不过。

那时,珠三角的听众心目中有几位顶级的讲古大师(民间昵称他们叫「讲古佬」),譬如林兆明啊,张悦楷啊,冼碧莹啊(她是讲古佬界里少有的女将),后期的梁锦辉啊……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4)

粤语讲古界两位大师,张悦楷(1925-1997)与林兆明(1928-2016)

70、80后成长的时候,只知道这叫「粤语评书」,或「长篇小说连播」,但很少人知道,这个行当此前叫「天空小说」,「天空小说」的首创者,粤语评书的开山鼻祖,就是这位「李我」先生。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5)

李我,原名李晚景

李我先生1922年在广州出生,原名李晚景。其祖父是太医,母亲也是赫赫有名的中医,从小受良好的教育。

那时候,省港的观众闲暇最大的消遣便是看粤剧、唱粤曲,李我八岁时便玩乐器,九岁便跟着戏班唱曲。

他曾经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跟随戏班从香港步行到广州,小小年纪便混迹于茶楼、地摊,唱曲为生。

虽然是为了「搵食」(谋生),却也锻炼了李我「执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为日后讲古打下了基础。

李我成长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战乱纷纷,李家家道中落,父母亲相继离世,他不得不做各种活计谋生,包括跑船(船员)、摆摊。

在那段时间,李我还曾替粤剧大师唐涤生抄剧本,有一次唐涤生跟他说:「细路(小孩),你不要替我抄剧本了,每次你总会帮我把剧本里我讲错讲漏的地方补全,以你的学识,以后肯定是非凡之才。」

唐大师果然没有看错人。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6)

粤曲大师唐涤生,他师父是「南海十三郎」

抗战胜利后1946年的广州,人们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市道恢复之快,市面之繁荣,令人惊叹。

而普通市民最大的消遣便是听收音机,当时,广州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十数家私营电台。

因为没有管制,也没有门槛,只要你有钱建立一个发射台,你便可以成立一个电台,所以那既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也是短暂偷欢的时代。

当时,在十数家电台竞争中,有三家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广州最大的电台。

革新电台、风行电台、时代电台。

三足鼎立,互相竞争,也互相依存。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7)

当时广州市的私营电台名录,图源:北纬21度收音机

1946年秋天,那时还为债所逼的李晚景先生加入了「风行电台」,台址在「广州桨栏路130号国民酒家4楼」,即如今荔湾区西关,十三行附近。

经过战乱,那时李晚景先生父母兄弟皆不在了,故此他给自己取艺名「李我」,因为

「当时想到自己无父、无母、无兄、无弟、无妻,只有一个我,所以就改了单名一个我字」。

广州自古便有讲古(讲故事)的传统,所谓「榕树头讲古」,一个人,一杯茶,一张嘴,天马行空,深受欢迎。

李我把讲古传统搬上电台,大气电波加持,受众自然与榕树头讲古不可同日而语,威力和效果大上千上万倍。

他在风行电台首创「天空小说」,一推出,大受欢迎。

与传统评书只讲中国传统演义小说不同,「天空小说」是李我先生的原创故事,他把当下现实发生的传奇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

别人讲的是世界名著、经典小说,他讲的是他所经历过、见识过的真实故事。

其中代表作是1946年创作的《欲焰》,主角萧月白原是一个富家公子,但因父亲遗产遭兄萧月明吞占,落得一穷二白。由此,他走上了一条玩世不恭、报复社会之路。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8)

《欲焰》讲稿被整理成小说,一纸风行

《欲焰》奠定了李我的讲古特色:一个人编剧、播讲,而且一人分饰50多个角色,连剧中所有的环境特效声都是他一个人搞定。

《欲焰》播出时,红透了省港澳,这么说吧,风行电台听众有三几百遽然上升到数万,广告主下单都要排队。

李我亦因此一举成名,身价暴涨,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电台大明星。

那时他有多红、有多豪呢?

仅仅只为了吃一顿陆羽茶室、告罗士打酒店,他说走就走飞到香港,喝完茶,立刻飞回广州。

风行电台广告行情自然水涨船高,客户要下单,也要等上好几个月。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9)

当时风行电台单独为李我出了一份价目表

可以说,那时省港澳上空,都是李我的声音。

1949年,香港的「丽的呼声」重金挖掘,礼聘李我加盟,一年间,「丽的呼声」订户增加六倍。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10)

那一年,新中国成立,广州的私营电台或倒闭、或被收编改制,「天空小说」机缘巧合之下,继续在香港生根发芽。

香港也成就了李我,他播讲的「天空小说」,大半被改编成粤语长片,他本人也成为了电影界的新星。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11)

《欲焰》早在1949年被改编成电影《萧月白》,有大才子「任护花」编剧导演

李我曾经说过,他播讲的「天空小说」,主角虽然大都是放浪形骸的浪子,过着不羁的人生,看似风流快活、快意人生,但底子都是悲伤的。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12)

因为前半生经历过生离死别、家道中落,他把「快乐」看得比什么都重。每天工作完毕后,他总会跟朋友们一起去夜总会消遣,在家中举办无穷无尽的party。

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当时李我的人生态度,他说,如果他想要,以当时的身价,能买下香港黄金地段的十条街。

但晚年时,陪着他的,只有妻子萧湘(原名何侣云)。

萧湘在风行电台时代认识的。

那时,萧湘是风行电台的播音小姐,专门负责播报广告,并负责整理李我的故事讲稿供报纸刊登。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13)

年轻时的播音小姐,萧湘

而李我,早已是声名在外的大红人。

殊不知,两人早已互相倾慕。

有一天,李我对萧湘说,我看过你帮我整理的电台讲稿,整理得蛮好的,如果你想学天空小说播音,可以找我。

于是这两个年轻人便开始合作,李我每天的天空小说创作,皆交由萧湘整理成文,发表在报刊上。

二人合作无间,从广州到香港,从「丽的呼声」到「商业电台」。

萧湘后来也成为了香港广播界的顶级播音大师,她的伦理小说系列亦大受欢迎。

二人相识相知相爱,携手走过了大半个世纪。

晚年时,李我长期卧病在床,萧湘姨一直不舍不弃,照顾至今。去年,结婚超过70年的他们,还一起迎来了庆祝白金婚的日子。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14)

李我夫妇庆祝白金婚

话说回来,无论是「天空小说」、「讲古」也好、「粤语长篇小说」也好,是在Radio Days时代才能发生的奇迹。

听粤语评书的时代,是我们还有国营企业,中午有午休,家长们能回家做饭,孩子们刚好放学,能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粤语评书,一边吃饭的时代。

那个时代已然消亡,听收音机里讲故事的时代,也随之消亡。

致敬李我,是要记得,那个时代的省港澳,曾经有过一个叫「天空小说」的时代。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15)

1995年,林海峰拍了一个短片,名叫《天空小说》,致敬所有的Radio Days的前辈


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香港讲古大师李我逝世)(16)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