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弘扬延安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奋斗百年路延安十三年)

弘扬延安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奋斗百年路延安十三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雪地讲话”震烁千古  甘泉县下寺湾镇的义子沟村,是继照金、南梁之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心。  沿着一道小坡而上,一座整洁的小院出现在面前。院子里,小树上的桃花正艳。甘泉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延利正向参观者讲述着这座小院的红色历史: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陕甘边区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1935年5月下旬,陕甘边党政军机关迁驻甘泉下寺湾,义子沟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其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对敌斗争,为巩固红色政权和发展边区经济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创造了条件。  军事斗争、土地革命、文化教育……

延安十三年•沿着先辈的足迹 甘泉篇(上)

弘扬延安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奋斗百年路延安十三年)(1)

●位于义子沟村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

弘扬延安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奋斗百年路延安十三年)(2)

●雪中的象鼻子湾“雪地讲话”旧址

弘扬延安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奋斗百年路延安十三年)(3)

●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

弘扬延安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奋斗百年路延安十三年)(4)

甘泉县城新貌 通讯员 范筱霞 摄

弘扬延安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奋斗百年路延安十三年)(5)

● 甘泉文体综合楼效果图

  吴起“切尾巴”战役胜利后,中央红军完成休整,又沿洛河川南下,向甘泉县下寺湾进发。
  从吴起至甘泉,如今的洛河川里,郁郁葱葱,极目尽翠,山鸟鸣啾,不绝于耳。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那段峥嵘岁月仍萦绕心头,就让我们“延安13年·沿着先辈的足迹”融媒体采访组一行,去感受当年革命之艰辛,重温震古烁今之论断。
  ★红色故事
 

陕北革命迎来了新的春天——
探寻历史深处的下寺湾

  甘泉县下寺湾镇的义子沟村,是继照金、南梁之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心。
  沿着一道小坡而上,一座整洁的小院出现在面前。院子里,小树上的桃花正艳。甘泉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延利正向参观者讲述着这座小院的红色历史: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陕甘边区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1935年5月下旬,陕甘边党政军机关迁驻甘泉下寺湾,义子沟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其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对敌斗争,为巩固红色政权和发展边区经济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创造了条件。
  军事斗争、土地革命、文化教育……窑洞里墙上的一幅幅照片,无声地诉说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马克斯(思)是谁呢?是世界革命的领袖,他终生领导着我们穷人革命,还把穷人革命的办法指示出来。”橱窗里发黄的列宁小学课本,依然见证着马克思主义在洛河川里点燃的革命火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下,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35年2月,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子长县)周家硷召开了联席会议,史称“周家硷会议”,统一了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党和军队的领导。经过两支军队的团结作战,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西北革命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这片红色的区域是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的革命根据地。
  “一杆红旗空中飘,二十五军上来了;来到陕甘洛河川,劳苦群众都喜欢……”当时在甘泉,劳山战役胜利后,这首歌谣开始传唱。歌中所唱的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由鄂豫皖根据地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长征,1935年9月到达陕北,9月18日在永坪与陕北红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会师后,红十五军团连打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两个大胜仗,“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
  1935年11月2日,中央红军来到下寺湾。下寺湾曾是陕甘边特委所在地。中央机关当年驻扎的地方,是一家骡马大店。在这里,重点研究了“肃反”和反“围剿”等问题。据《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吴起》《中国革命的延安之路》《甘泉革命斗争简史》等史料记载: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即派贾拓夫和罗迈带着一个连队和无线电台,作为先遣队去找寻陕北红军和刘志丹,“在甘泉下寺湾遇到了郭洪涛,得知陕北苏区正在进行‘肃反’,刘志丹等主要干部已被拘捕……当即电告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在吴起镇,毛泽东从红二十六军骑兵团政委龚逢春、赤安游击队队长张明科等同志的汇报中获悉:陕北苏区正在上演着“肃反”浩劫,且形势危急,毛泽东立即指示“停止捕人,刀下留人、等候中央处理”,并派中央保卫局长王首道、贾拓夫、刘向三等奔赴瓦窑堡。11月5日,王首道等到达瓦窑堡,接管了西北保卫局,制止了错误“肃反”的继续进行。
  在到达下寺湾的第二天,毛泽东详细询问了“肃反”情况。“再不能这样搞了,不能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了。”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杀头不能像割韭菜那样,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如果我们杀错了人,杀了革命的同志,那就是犯罪的行为,大家要切记这一点,要慎重处理。”
  在下寺湾,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关于陕北苏区和红军历史现状的汇报,及时制止了陕北的错误“肃反”,“中央救陕北”,让陕北革命迎来了新的春天。讨论了红军当前的行动方针与组织问题,会议决定:
  1.中央对外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开展工作。
  2.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
  3.中央红军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对外不再称“陕甘支队”。同时,中央军委决定将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
  4.中央分两路行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率红军南下与红十五军团会合粉碎敌人的“围剿”,张闻天、博古等率中央机关北上进驻瓦窑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雪地讲话”震烁千古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将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从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到吴起时只剩下7000多人,“但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1935年11月5日,这支历经千难万险的部队来到甘泉县象鼻子湾。据甘泉县委党校讲师李玲讲述:当时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四野白茫茫一片,毛泽东站在雪地里,面对河滩上的红军战士发表讲话,第一次总结长征。对此,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又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的光阴里,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程。从此,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实事求是、紧密团结,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火种,又随着党中央的转战足迹,撒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甘泉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白居爱说,长征也是一路选择的过程,选择了正确的路线、正确的领导,中国革命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象鼻子湾,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从此,“南北兄弟手携手,势如破竹扫敌骑,扩大前进根据地”,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一页。两军会师后,研究部署了直罗镇战役计划。11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中央红军向富县东村进发。
  80多年过去,象鼻子湾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宽阔的210国道上,车辆飞驰;跨河而过的铁路桥上,不时有列车鸣笛而过。“雪地讲话”旧址前的柳树苍翠挺拔,鲜红的工农红军军旗雕塑高高耸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军旗上笔力遒劲的几行金色大字,一直回荡在人们的心间。
  这里,俨然已成为红色旅游“打卡地”,一批批的游人前来,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精神魅力。4月22日,甘泉县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正在这里举行授旗仪式。“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的力量在升腾。
  ★高质量发展故事
 

实干“落笔”绘蓝图
——甘泉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侧记

  郡县安,天下平。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单元。
  甘泉县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80多年前,陕甘边党政军机关迁驻洛河川,党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在这里召开下寺湾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毛泽东在象鼻子湾发表著名的“雪地讲话”……这些革命历史事件,在甘泉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
  进入新时代,甘泉人民以史为鉴,沿着先辈的足迹,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描绘出洛河川美丽的奋斗蓝图。近年来,甘泉县抓住陕西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及延安加快建设“三区一基地”等利好政策的机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优势、转化潜在优势,围绕融入延安中心城市目标,主动承接延安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加速推进甘延一体化进程,加大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大抓产业项目不断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
  走进甘泉县城,厂房工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映入眼底。在一代代甘泉人用青春和热血不懈努力奋斗,这里正从从前的小山坳蜕变为现代化城市。如何持续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甘泉找到了新的路径。
  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近一段时间,甘泉县工业园区主任延李祥十分忙碌。随着甘泉工业园区清泉智能物流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全国多家大型物流企业均发出了入驻意愿,为了协助更多物流基地项目顺利落地,他和同事多次在省市县各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及时化解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月18日,随着甘泉县2021年重点建设开工仪式的举办,全县吹响项目开工“冲锋号”。2021年,甘泉全县共谋划县级重点建设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62.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1亿元。
  为确保项目早日落地落实,早在2020年10月,全县就下发了2021年重大项目征集计划,经过4轮的反复斟酌筛选,最终确定了符合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项目。
  甘泉县位于包茂高速和青兰高速的交汇处,凭借便利的交通、优惠的政策,这里得到了多家快递物流行业的青睐。为此,甘泉县积极建设好工业园区清泉智能物流产业园区要素保障,为企业项目入驻做好充分准备。
  “在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过程中,全县各相关部门在前期项目手续办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以确保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推进项目顺利建设投用。”甘泉县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冯海龙说。
  中通快递集团陕北(延安)智能科技电商快递产业园基地项目是甘泉工业园区清泉智能物流产业园区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占地20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发件量可达2亿件,解决就业500人,税收500万元以上。
  4月22日,记者来到甘泉县道镇镇清泉沟村高速公路引线旁的中通项目建设所在地。一眼望去,千余亩的园区建设基地已平整完毕,几辆推土车正在做收尾工作,随即物流园区的厂房将在这里拔地而起,运送南来北往的快递。
  “随着更多物流项目落户园区发展,预计可实现发行快件量10亿件以上,实现产值20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具有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将对甘泉县进一步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增强招商引资、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甘泉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满红告诉记者。
  新型项目在甘泉“破土开花”
  智能物流产业园区作为甘泉工业园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肩负着不少甘泉群众的期望。而在甘泉县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多家新型农副产品企业项目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走进园区新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纳豆生产厂,早年在做工程生意的武新全正通过网络直播向全国各地介绍和分享他在甘泉生产的健康食品。
  武新全是地地道道的甘泉人,2013年偶然间从新闻上看到纳豆的食用价值,于是就托人从日本带了一些纳豆,后萌生了开办纳豆工厂的念头,并于2016年9月破土动工,历经3年建成竣工并投入生产。纳豆生产厂全县投产后,年产量可达300多吨,产值2000万元。
  最近,武新全正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推荐纳豆食品,随后他还将继续生产含有富硒的纳豆,让更多陕北乃至全省、全国人认识并食用这一健康产品。
  紧挨武新全纳豆生产厂,国家电投延安甘泉工业园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一期工程——绿能植物工厂正在紧张施工,植物所需的生长架已经整齐安置在了植物培育室,预计6月底,工厂将具备生产条件,项目配套的风光储能等综合智慧能源设施将在7月底完成。
  “绿能植物工厂项目,是国内垂直农业的2.0升级版,项目主要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光能,实现植物终年连续生长,是一种现代智能控制植物生态系统。”延安甘泉工业园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管理人员王宇辉告诉记者,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400吨左右的有机蔬菜和200吨无抗饲草,将有助于缓解我市“优质牧草”短缺、用地压力大的问题,促进甘泉县区域农业大棚、畜牧业及新能源等产业链发展,不断助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甘泉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个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一园四区”协同发展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更高质量建设甘泉
  在促进园区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甘泉县不断凝聚发展合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更高质量建设城市,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县城北关洛河东岸,占地39.4亩的甘泉县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十分热闹。该项目包含的博物馆、图书与档案馆、融媒体中心、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或为上世纪80年代修建,或没有相关阵地,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020年,该县为补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将该项目列为市县级重点项目,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投用。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会议、演出、展览、媒体编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甘泉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苗恒说。
  随着甘泉大峡谷的走红,甘泉县全域旅游更富活力。2020年,该县抢抓入围全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十大片区之一重大机遇,完成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雪地讲话”等4处旧址修复和陈列布展,串接“奋进新时代、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旅培活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66亿元。
  “今年,我们计划投资1.7亿元,按照5A级景区建设标准,启动甘泉大峡谷景区游客中心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面积3300平方米,预计于明年年底建成投用。”甘泉县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军军介绍道,项目建成后,将会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咨询、接待、商品休闲等服务功能,更加有效地规范景区运营秩序,提升景区承载量和游客满意度,同时对全县的第三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放眼美水之乡,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处处焕发着蓬勃朝气,一幅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本版稿件由记者 雷晓燕 干雄焱 李星棋 任琦 通讯员 范筱霞 采写 照片由记者 祁小军 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