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邬启炎班长查看道路情况组织登车清晨,一阵响亮的起床号,将沉睡的则里拉从星梦中唤醒。而老兵邬启炎却早已全副披挂,准备出发了。在出发前的巡逻动员上,指导员郎晓龙讲道:“此次巡逻,对于我们大多数同志,只是一次例行巡逻,可是对于即将退伍的老兵来说,却是他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巡逻,邬启炎,出列!向驻守边防十六年的老兵,敬礼!”。面对朝夕相处的战友,此刻齐整的军礼,邬启炎竟不知如何言语。只能颤抖地举起右手回礼,久久都没有放下......敬礼此次连队巡逻的东巨拉山口,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距离连队30多公里,平均海拔接近5000米。高寒缺氧,落石频繁,是连队巡逻难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1)

深夜的则里拉哨所

海拔4467米,则里拉初冬的夜,漫天星晨,寒风凛冽。倚在哨所的窗前,服役十六年的高原老兵邬启炎久久无法入眠。这将是他军旅生涯中最后一次巡逻了。回想这十六年在哨所的点滴,一股离愁瞬间涌上老兵心头,激起一片涟漪后,又涌进了眼眶,最终化成了星点泪花,泛出眼帘。只见那泪花里,映着则里拉,映着哨所,映着星河尽头的神女峰,直至天明。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2)

起床号

清晨,一阵响亮的起床号,将沉睡的则里拉从星梦中唤醒。而老兵邬启炎却早已全副披挂,准备出发了。在出发前的巡逻动员上,指导员郎晓龙讲道:“此次巡逻,对于我们大多数同志,只是一次例行巡逻,可是对于即将退伍的老兵来说,却是他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巡逻,邬启炎,出列!向驻守边防十六年的老兵,敬礼!”。面对朝夕相处的战友,此刻齐整的军礼,邬启炎竟不知如何言语。只能颤抖地举起右手回礼,久久都没有放下......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3)

敬礼

此次连队巡逻的东巨拉山口,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距离连队30多公里,平均海拔接近5000米。高寒缺氧,落石频繁,是连队巡逻难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4)

组织登车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5)

邬启炎班长查看道路情况

“停下!快停下!”巡逻车队出发不到20分钟,在一处山脚急弯处,邬班长一声急喝,巡逻车辆紧急制动。驾驶员赶忙随邬启炎下车查看,原来在这急弯之后,竟是一片长达数百米的暗冰路面。而公路的一侧就是万丈悬崖。若是车辆以刚才的速度开过暗冰,一旦发生侧滑,后果不堪设想。邬班长对驾驶员黄超说:“冬天这条路上经常有暗冰,过弯的时候一定要下车查看,知道了吗?”黄超回答:“明白,我记住了”。巡逻路上,邬班长讲述着以往巡逻时,遇到暗冰险些遇险的经历,“那次,车辆遇到暗冰侧滑,眼看要滑下悬崖了,还好被路边的防护栏给挡了下来。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冬季在遇到急弯时下车查看的习惯”。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6)

巡逻分队开始徒步巡逻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7)

邬启炎班长在巡逻路上

言语间,巡逻分队已经到达了冬巨拉山口脚下,从这里开始,巡逻分队就需下车,改为徒步巡逻了。同时这也是此次巡逻最为艰难的一段路程。只见邬班长身先士卒,架绳索、搭石阶,找通路、过冰河。在海拔将近5000米的高原之上,完全不像一个年近40岁的老兵。

经过了将近2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巡逻分队终于来到了界碑旁。面对眼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界碑,邬班长终于再也绷不住情绪,失声痛哭……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8)

邬启炎班长为界碑描红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9)

深吻界碑

十六年的哨所岁月,十六年的战友深情,十六年的军旅人生。此刻,我们无法体会邬班长内心的伤感与离愁。但我们却能感受得到他身上那种,边防军人对于界碑、对于边防,深沉的感情。那种感情已经在一次次巡逻、一回回岗哨、一磊磊哨砖中,渗入每一位边防军人的灵魂,成为他们这一生当中,最难磨灭的印迹。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10)

邬启炎与哨所石碑合影留念

回营前,邬班长从怀中取出一枚老式帽徽,只见他小心地将帽徽埋在了界碑下。他说:这是我刚当兵时,发的第一枚帽徽。本来想带回去留个纪念,现在就让他代我守在这界碑旁,守在这则里拉吧……虽然我人走了,可心还守在这儿……”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11)

边防官兵顶风冒雪巡逻界碑(边防老兵泪吻界碑)(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