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为发展前景(从日本华为的没落重生)
日本华为发展前景(从日本华为的没落重生)其实按照日本企业的爱国情怀,索尼在1985年转身可能是日本做的一个备用选项,这个选项是如果日本经济被老大哥收割,那么日本的再生力量不会被老大哥彻底掏空,仍然留有一个可以带领日本走出泥潭的引擎。所以1989年日本萧条前的特殊日,索尼核心高管亲自推动对哥伦比亚三星制片公司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并购。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市在指数38 957点崩盘,1991年12月26日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解体,至此日本和老大哥金融战争正是以日本的弹尽粮绝宣告结束。日本战败后无数的实体工业企业惨遭破产,日本经济由此开启了停滞了30年,但这30年里因为索尼主动避险,而在1990年以后依然维持还算不错的增长。公司股价虽然在1992年处理16美元,但随着进军音乐领域和推出ps游戏机等热卖产品,1992年以后又一路飙升到2000年的130美元以上。所以为了让大哥安心,1970年日本政府就让索尼以政治联姻的方式登陆纽
以史为鉴,感谢大家点开这个会思考的文章。2020年上半年哔哩哔哩突然宣布获得索尼4亿美元的战略投资,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最近美国又禁华为又禁支付宝的新闻铺天盖地,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不禁还是想从表面解析一下。企业是时代背景下的弱小物种,除了短期互惠,其实还有远在毕加索之外的瑰宝值得深挖。假若要从时代背景理解,B站和索尼的合作,我们能看到更远的未来。那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索尼在日本工业史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索尼在日本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公司,因为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日本人的认知里,索尼和三井的东芝都是他们自己的华为。按照索尼的发展史,这家公司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2000年到2012年以及2012年以后,今天索尼看似强大,但她仍然在乎峥嵘岁月里的往日年华。要知道30年前在电子消费领域,索尼是藐视众生的存在,就连今天三星苹果也不过是所谓的二线追随者,他的命运起伏本质上是日本在全球利益博弈下的一个牺牲品。
索尼创办于1946年,9年后的1955年,索尼研发出晶体管收音机,但这种售价高昂的电子产品只有有限的老大哥美国才会大量购买,所以为了把自己产品卖到老大哥的市场,1958年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才把名字换成索尼株式会社,简称素玉。1970年以前,这家公司通过电视随身听和摄影机等家用电子产品的售卖发展,还算顺风顺水,但在1970年以后,随着日本工业水平的提升,美国老大哥突然发现自己事业工厂地位出现了动摇,于是大哥和小弟之间就爆发了许多贸易。
这些贸易冲突里面,索尼的电子产品更是第三次日美贸易战的主战场,这样的场景和今天的华为多少有些相似,但那时的日本面对苏联的窥视,因为军事和经济的严重依赖了大哥的事实,远远没有和老大比拼的实力。
所以为了让大哥安心,1970年日本政府就让索尼以政治联姻的方式登陆纽交所,但世界并不是静态的,1980年以后,老大哥陷入通货膨胀困境,为了摆脱美国连带的困境,于是日本开始主动和苏联交好,有了苏联的小靠山,日本开始幻想一段放飞自我的旅程,因为绝对自信,所以日本在互联网初期已经布局好从芯片和操作系统,但这些市场恰恰是美国最不能触及的利益风险,日本放飞自我的一个有力证据是1987年5月日本爆发东芝事件,也是东芝之后,老大哥开始让韩国电子产业复制日本索尼和东芝,为了避免误会还是要多插一句,美国对韩国的扶持早在1970年就已经开始了,但之前的韩国因为有朝鲜的威胁,所以老大哥一直都有所顾虑,害怕自己的投入,随时会因为一场地区冲突打了水漂,要知道有很长一段时间朝鲜都是比韩国更富裕和强大的。但是韩国自己也比较努力,逐渐摆脱没有自保能力的窘境,再加上那个时代背景下,日本的成长速度过于恐怖,所以1980年开始,美国大哥开始镰刀对着日本,爱全部给了韩国,老大哥偏心后,1985年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已经出现疲惫之势,也是那一年韩国半导体产业的产值上开始疯狂的加速,并在2000年以前完成了对日本半导体产业产值上的超越,成为了老大哥的御用代工厂。
2000年以前世界上最大半导体买方一直都是美国,所以大哥可以利用自己的买方地位,选择是日本还是韩国给自己制造半导体产品。20年后的今天全球最大芯片进口国已经从美国变成了中国,中国在芯片采购上的话语权争取了绝对地位。比如2016年三星事件就是我们对韩国的一个警告,但我们需要认清的一个事实是,当年的大哥之所以用左手扶韩国,右手打日本,本质上是老大哥,除了市场需求之外,还握有半导体和操作系统领域的技术话语权,这一点也是当下中国最缺失的部分。
作为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因为诸多身不由己的原因,索尼在1985年开始转身成为一家娱乐公司,并在本应发展PC和互联网时代大潮里,通过游戏音乐和电影等产业布局,安心做起了大哥之下的生意。
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市在指数38 957点崩盘,1991年12月26日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解体,至此日本和老大哥金融战争正是以日本的弹尽粮绝宣告结束。日本战败后无数的实体工业企业惨遭破产,日本经济由此开启了停滞了30年,但这30年里因为索尼主动避险,而在1990年以后依然维持还算不错的增长。公司股价虽然在1992年处理16美元,但随着进军音乐领域和推出ps游戏机等热卖产品,1992年以后又一路飙升到2000年的130美元以上。
其实按照日本企业的爱国情怀,索尼在1985年转身可能是日本做的一个备用选项,这个选项是如果日本经济被老大哥收割,那么日本的再生力量不会被老大哥彻底掏空,仍然留有一个可以带领日本走出泥潭的引擎。所以1989年日本萧条前的特殊日,索尼核心高管亲自推动对哥伦比亚三星制片公司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并购。
在完成并购之后,索尼又为这家公司支付了大约10年的亏损周转,因为实体工业书写入口被外部原因锁死,所以索尼秉承着不碰红线的原则,开始大力扶持日本的acg产业(acg为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 是日本的动画、漫画、游戏(通常指电玩游戏或GalGame)的总称),1995年出井伸之,甚至出任索尼第6任社长,索尼也在对外宣传上彻底进入娱乐时代。
我们熟知的acg厂就是索尼那段时间所构想的一颗棋子,按照出井深知对索尼的定位,索尼卖的是个体验,是为创造人们的欲望提供一种梦想。如果索尼不发展出一个崭新的业务模式,索尼将沦为网络操控者的零部件供应商。结合1985年到1989年的广场协议和超级301法案,日本被老大哥设计资本陷阱坑杀之后,出井伸之的这句话显得耐人寻味。
所以秉承兼听则明的初衷,这里在和大家讲一下,日本崩溃和日本经济的没落的确不是直接来源于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只是老大哥资本陷阱下的第一步棋,广场协议是美国拉着德国、法国、日本和英国5个国家一起签订的共识,这个共识规定5个国家在金融自由的前提下,让日元和马克等4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在两年内升值200%,也实现老大哥商品的全球竞争力。
随着协议生效,日元的购买力出现大幅提升,这样日本国内经济体系产生了一种自我矛盾,买别人的东西,哪怕算上运费和关税也比自己制造的更便宜,这直接打破日本的经济运转规则,实体工业不再盈利,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泡沫被吹得无限。所以在金融自由的规定下,日本企业家早就预料到了日本经济崩盘的恶果,所以纷纷通过购买老大哥的资产来提前转移金融风险。
基于假设,那段时间日本企业在美国疯狂买楼的动机也算一种自圆其说,既然知道这个的后果,日本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这个原因?
其实广场协议下美国早就把日本的退路进行了全方位切断,在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下,日本的财阀谁都不想成为时代的牺牲者,所以基于人性本身的设定,日本财富大量财富流入美国买资产,普通的日本民众因为没有资金外逃的出路,所以只能在全民太阳的氛围下不断推升房地产和股市泡沫,而日本的大资本家也让自己获得更多外逃筹码,一边利用媒体鼓吹日本经济的无限可能,另一边却在利用普通人的狂欢抛售国内资产,不断给老大哥的经济写背书,一切看起来都是日本人自作自受,但我们不能忽略了创造这套人性考验机制的缔造者就是美国,这一点也是巫师在视频里所说,不理解日本政策自相矛盾的原因所在。
这一幕在5年前,也曾在中国发生过,那一年A股冲到4000点,也同样不断有专家渲染4000点只是起点,我们要向6000点看齐,但中国和日本不同,我们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以苗头刚刚出现,国内政策采取急刹车处理,所有阳奉阴违的企业和资本家都在这次刹车中受到了处罚。
正因如此5年后的今天让我们看到1989年的日本,当然中国和美国佬的这场战役还远远没有结束,读懂了美国佬的狼子野心,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东芝事件也被称日本人反抗老大哥的最后一次挣扎,这次挣扎也成了美国在1989年发动超级301法案的直接借口,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当时签订协议的不是还有德国英国和法国吗?为什么他们三个没有被美国洗劫?
关于这一点,大家别忽略了一个事实是德国、英国和法国都是欧洲国家,简单来说在马克英镑和法郎对美元汇率飙升后,三个国家把外头的资本翻番到了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欧洲友人身上。
其实广场协议之前,欧盟只是德国领导下的一个小团队,这个小团队成立于1972年,因为各国都有自己货币发行权,所以他们更像一个自由贸易区,但1985年以后欧盟的进程明显加速,这里我们用三个时间点来进行简单说明。一是1989年广场协议结束前,欧洲的单一法案实现生效,法律已得到统一。二、1992年2月7号欧盟的共识条约得以签订。三、1993年11月1日涉及多个国家权力交割的条约,仅在一年后就实现了落实。欧盟正式成立,所以德国英国和法国能够在广场协议实现节后余生不是广场协议没有杀伤力,而是欧洲一群人团结的力量大到足够和美国抗衡。
其实从英国脱欧来看,老大哥一直都在想方设法的挑拨欧盟内斗,只是现在依然在路上,日本吃了身在亚洲的亏,当年经济体量上唯一能够相互抱团的盟友可能只有韩国一个,但韩国作为老大哥制约日本的棋子,偏偏还是最不可能成为朋友的敌人。
我猜也有人会感到好奇,为什么日本当时不加入欧盟对抗老大哥?
我想说除了地理因素之外,欧洲三国比谁都清楚,美国把刀子亮出来是一定要吃到肉的,所以深知时代大势,日本企业家不逃跑才是真傻子,这是为什么当年亲美的日系裁判都没有被日本泡沫直接波及的原因所在,反而倒下的日本公司大多数都是和美国佬产生直接竞争关系的对手,以及无数的日本普通人,所以目前联想小米vivo oppo做的比较理性,波及较小。但贪婪之下又有谁会是历史车轮的无辜者呢?
我们继续回到索尼话题上,下面的故事我们直接从1995年出井伸之担任索尼会长开始,出井伸之是索尼历任会长的一个节点型人,因为索尼历史最高点是出井伸之带领下见证的,但索尼从最高点滑落到失去12年也是触景生珍完成的,那段时间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
我们知道1990年以后,日本在自研PC和PC系统上路被老大哥完全扼杀,但日本人一直都有一个创造自己PC生态的梦想,既然自己不能造PC,那开发点游戏机总该是可以的,于是为了不让日本沦为网络操控者的零部件供应商,索尼开始了游戏生态的布局之路,日本的游戏产业曾经有多么辉煌,这个问题答案抛开那些枯燥的数据,我想90后和80后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可能中国的大部分老男人并没有碰过任天堂,但小霸王的记忆应该还是有一点的。
小霸王记忆背后隐藏着一份中国的山寨史,但被山寨的对象就是日本游戏产业的冰山一角。索尼做的产品其是高配版的任天堂,1994年12月索尼旗下的SCe推出第一款游戏机ps,2000年3月4号就推出继承者ps二两款游戏主题加上任天堂的努力,基本已曲线救国的方式,让日本游戏产业在2003年以前成为了和老大哥PC并驾齐驱的马车,但因为游戏机不能作为网络节点的特殊性,索尼和任天堂虽然培育了日本相对独立的硬件和软件产业,但也让日本失去了拥抱互联网大潮最好时机(华为也可以先做游戏系统和芯片,曲线发展系统和芯片)。
所以从2003年开始,随着老大哥的PC产业成为全球互联网的根基,日本的游戏主机也便再难从这样的时代大势中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如果你用过索尼的ps主机,你会发现ps能够联网,但ps网络里那套生态其实一直都是日本人1989年披星梦碎后的倔强,即便是一个国家逆着时代潮流走,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2013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后,因为索尼没有拥抱互联网的浪潮,索尼的股票价格在9年时间从40美元一路跌到了2012年的9.74美元。反观老大哥在PC产业基础上出现统治全球的脸书、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众多互联网巨头,即便是硬件领域借助互联网话语权,曾经追随索尼的苹果,也先后推出了iPod和iTouch等众多革命性产品。
2010年随着乔布斯把iPhone4推向世界,游戏,这曾经支撑起日本辉煌的产业,被彻底改写了规则,但在历史也成了索尼和日本游戏产业的至暗时刻。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当年日本没有陷入老大哥资本陷阱,可能今天世界会有三个互联网中心,两条并立起相互竞争的互联网产业,中心是美国,日本和中国两个产业是美国标准和日本标准,可惜历史没有,从2012年的索尼不顺,先是泰国工厂,因为洪水被毁后,因为黑客攻击导致游戏主机的支付渠道被关,所以在索尼财报发布后,由于巨亏64亿美元,让公司股票价格暴跌到9.74美元的历史低位。
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国际环境去找原因的话,索尼在2012年时也可以追溯到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上,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日本其实充当美国金融危机买单人的角色。那一年日本政府拨出了15万亿日元,加上民间的支出刺激规模达到了56万亿日元,看似正常的经济刺激其实在为美元的超发买单,而这一刺激相对应的是2008年开始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开始升值,4年时间汇率指数从0.0092直接飙升到2012年的0.013,升值幅度达到40%以上。
日元和其老大哥股市这一联系,还不是靠自己的瞎走,在汇率市场日元和美国股市的绑定关系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秘密。其中原理可以参考前面广场协议的内容,美元便宜日元升值,美国对全球出口商品就能比日本更具价格优势,美国的工厂订单就能增加,从而实现经济复苏。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美国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之后,美国的资本陷阱早已普世皆知。2012年随着道琼斯指数走强,日元对美元的汇率随即在一年内下降了0.01的水准,这一年平井一夫出任索尼社长,在索尼的粉丝眼里,因为平井一夫做了万众瞩目的事情,所以依附的形象也成所就是主的设定。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企业只是实在大丞相小角色,我认为平井一夫之所以能够走出这些好成绩,外部人员至少占了50%的因素。因为2015年索尼股票价格最高一个小风头正好也和日元对美元的历史新低点相重合。如果这一处巧合是意外,那两处三处的巧合背后显然是有时代逻辑存在的。
当然我不否认日本的个人能力,因为在2016年以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基本是持平震荡状态,但索尼的盈利却在节节攀升。游戏音乐和动漫对于当下的时代背景而言,只是毕加索的小生意,5g大门刚刚开启,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华为只有从生态和芯片做起来,哪怕只做中国14亿的市场,未来才能有所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