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最值得游览的地方(故宫博物院迎来97岁生日)
故宫博物院最值得游览的地方(故宫博物院迎来97岁生日)深红的廊柱,金黄的银杏,而只有秋天,当金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宫墙,是故宫的底色。一年四季,历经春夏秋冬,沉稳地迎接着岁月的洗礼。
故宫博物院迎来97岁生日,中国最美秋色,都藏在这里!1925年10月10日,故宫首次对外开放。至此,紫禁城由皇宫转变为故宫博物院,成为一个归置了我们历史文化中的建筑、器具、书画、文房、生活等各个方面珍宝的公共文化机构。它在事实上就变成了我们这个民族文明的象征性所在。今天是故宫博物院97岁的生日。我们一起走进故宫的秋天,穿越数百年的厚重与静美,寻找中国最美的秋色。
中国最美秋色
故宫的秋天,
庄严而浓烈,古老而浪漫,深沉而无言。
朱红色的宫墙,是故宫的底色。
一年四季,历经春夏秋冬,
沉稳地迎接着岁月的洗礼。
而只有秋天,当金色的琉璃瓦,
深红的廊柱,金黄的银杏,
斑驳的汉白玉雕栏..... 撞到一起。
六百年无言的沧桑,
瞬间明亮了起来。
而南窗下的宫猫,
应该是最先感应到季节的变化的。
好不容易捱过夏日的酷热,
院落里、屋檐下的它们越发懒了起来。
或依偎在窗台上,
任阳光穿过院墙打在雪白的绒毛上;
或闭目养神,
或不时打量着刚掉落的柿子;
当延禧宫里红澄澄的柿子挂满枝头,
这深宫院墙的秋意,便不言而喻了。
紫禁城秋日,极为短暂。
所以,捕捉巍巍皇城的第一抹秋色,
成为古往今来,人们的津津乐道。
“土生金,其色白,故白者西方也”。
秋天来临,人们收获庄稼,
把谷仓塞得满满当当,
丰收后的大地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凉风乍起,白露降落,秋成素秋。
素为白,《礼记》中讲,
“天子在孟秋之月,驾白骆,
再白旗,衣白衣,服白玉。”
秋水寻色,不过寻一片白。
立秋凉风至,秋色起于窃蓝色。
《尔雅》里说到:“秋扈,窃蓝”,
是说一种爱偷窃庄稼的浅蓝色候鸟。
当人们看到它,
便知粮食将熟,秋天已来。
窃蓝,也是中国历史可考的
第一个浅蓝颜色。
故宫秋日的天空,
蓝得复杂,不浓不淡,
在少女的情思中添一份哀思、
于家妇的幽怨里增一丝明朗,
将其偷窃而来成此窃蓝色。
在故宫所展示的藏品中,
也不乏这一代表秋日的颜色,
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内壁施透明油,
外壁施祭蓝釉,边缘呈现明亮的“窃蓝”色,
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专属于秋天的故事。
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 故宫博物院藏
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
为弘治朝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皇家祭祀用器,
色泽深沉,均匀稳定,
与秋天的沉稳不谋而合。
处暑禾乃登,秋色盛于秋香色。
色出秋意,其色郁黄。
此时作物成熟,满满田野皆秋香,
黄色的稻禾寓意了秋日之盛大。
色出秋意,其色郁黄。
秋香色比黄幽深比绿雅致,
给人以高贵、温和、内敛、稳重的感觉。
秋香色在清早期就为统治者所喜爱,
故臣下亦不得擅用,至清代中期以后,
随服色制度和标准完善,
成为嫔一级的吉服色,皇子福晋亦同。
香色与明黄色相比,
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虽然下降,
但其优雅的色调因降低了黄色刺眼的明度,
给人视觉感受的舒适,
依然在宫廷服饰中流行。
香色缂丝八团云龙袷褂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藏香色缂丝八团云龙袷褂
就属后妃吉服袍,
因运用的就是不那么扎眼的秋香色,
所以后世猜测此服应属
等级低于后妃的嫔所穿用。
秋分水始涸,秋色盛于素采色。
素采亦作素彩,指代月光色,
诗人曾咏:“波间素彩涵秋净,
天际清光映树低”。
素秋最美,
是清光月色落在秋水之上时。
素采亦作素彩,指代月白色,
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
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秋分之时,帝王需着月白色朝袍
亲往祭坛祭月,以祈顺意美满。
月白缂丝云龙纹单朝袍 故宫博物院藏
见到“月白”,便宛若秋夜闲庭漫步,
月下清辉悠悠。
故宫瓷器中的月白,
更给人以清新脱俗、清雅秀丽之感。
钧窑月白釉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青如天,面如玉”,淡雅高贵的月白釉,
在光线较足时,呈现出如玉般的润泽,
光线较弱时则如黑暗中的宝珠。
钧窑月白釉梅瓶,
形态饱满、釉厚而润泽,
堪称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霜降蛰虫咸俯,秋色落于沉香色。
沉香之沉,乃草木黄落之色,
也是蛰虫咸俯的大地之色。
秋色将以此色告别,迎来初冬。
白缎地广绣三阳开泰挂屏 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中国传统颜色之一,
沉香色指的便是黄黑色。
故宫博物院珍藏《白缎地广绣三阳开泰挂屏心》
就是沉香色的运用代表,
屏心以米色缎作绣底,
山石和羊选用
沉香、古铜、驼色、淡驼等色为主调,
再以石青、蓝、湖色、黄绿等色作点缀,
达到静中有动,艳丽多彩的效果。
除了以上这些专为秋天准备的
传统中国色以外,故宫还有很多标志性颜色,
看到它们,你就知道,
属于宫里的秋又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