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认识的朋友(在石头上遇见老乡)
无锡人认识的朋友(在石头上遇见老乡)无锡多天才,尤其读书,过目不忘的本事,从宋朝以来就有。杜镐,宋朝无锡人,《宋史》说他: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钱钟书是永远的钱钟书,至少,他从小就知道钱易,知道《南部新书》,我们刚刚查了百度才知道,这个差距,差了四十年。无锡钱氏,据说是吴越王的后代,钱基博先生有对联说“文采传希白”,希白即钱易,大才子,《南部新书》的作者,吴越国王三代,不过他十岁的时候,吴越归了宋朝。纳土归宋,是真正的“送韵”。但是范红杰说:五代十国,无锡属南唐李氏,不属吴越钱氏,江南钱氏,都说出自吴越王,家谱未必可信。《宋史》里有一位钱安道,无锡人,被苏东坡称为“铁肝御史”,看他的履历,好像跟吴越王室攀不上关系。钱钟书先生的祖上,不知道是钱安道,还是吴越王?
文 | 郁震宏
无锡丨钱基博、钱钟书、钱钟韩故居
无锡,老辈人叫“浮雪”,好听,记得住。
到无锡,钱钟书故居总是要去的。钱,谁都爱,我更。
无锡钱氏,据说是吴越王的后代,钱基博先生有对联说“文采传希白”,希白即钱易,大才子,《南部新书》的作者,吴越国王三代,不过他十岁的时候,吴越归了宋朝。纳土归宋,是真正的“送韵”。
但是范红杰说:五代十国,无锡属南唐李氏,不属吴越钱氏,江南钱氏,都说出自吴越王,家谱未必可信。
《宋史》里有一位钱安道,无锡人,被苏东坡称为“铁肝御史”,看他的履历,好像跟吴越王室攀不上关系。钱钟书先生的祖上,不知道是钱安道,还是吴越王?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钱钟书是永远的钱钟书,至少,他从小就知道钱易,知道《南部新书》,我们刚刚查了百度才知道,这个差距,差了四十年。
无锡多天才,尤其读书,过目不忘的本事,从宋朝以来就有。杜镐,宋朝无锡人,《宋史》说他:
博闻强记,凡所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覆之,一无差误。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
这是一千年前的钱钟书,钱钟书是一千年后的杜镐。
想起中学时,与范红杰一起读《围城》,读《谈艺录》,喜欢,崇拜。到了钱钟书故居,奇迹来了,从进门的一刻开始,我们居然不崇拜他了。
故居隐藏着很多私密,我想,倘若范红杰早生一百年,也在无锡,凭他的智商,学问应该不会在钱钟书之下。
崇拜他什么呢?时代,地域,家庭,父亲?
真正的风景,是能让人没有压迫感,而不会觉得渺小。让人觉得渺小的风景,是有毛病的风景。所以《老子》说“天大地大”,更厉害的是最后一句:人亦大。
钱先生家南面,一百米,就是无锡县学,他上学,很近,不用接送。
无锡县学,从北宋开始,在这里读过书的,就有顾宪成、高攀龙,东林领袖,十七世纪的文坛大V。昨天读许倬云先生的文章,说:无锡学风,自东林以来,重实学,不尚文采。
我们进来的时候,县学早已恢复平静,只觉得气场还在盘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似乎可以沾点文气。
县学里的碑刻真多,从宋朝到民国,一部《无锡千年史》,看不完,消化不了。
乡贤碑,都是大佬,正史里多有列传,比一般的县厉害多了。范红杰说:从小生活在这里,哪怕研究一下地方史,也会成为国学大师。
难怪钱穆,难怪钱钟书,这种地方,学问好,是应该的;没学问,才奇怪。
书上看了很多乡贤碑,麻木了。第一次看到实物,不免鸡冻。
无锡儒学题名碑,无锡历代老师的名字。范红杰说:找找看,有没有桐乡人?
哇,奈么年,范红杰激动地说:真的有,猪猡!
猪猡,不会吧?
范红杰笑说:你啊,太容易激动了,要淡定,是朱鲁卿,不是猪猡;朱鲁卿,历代桐乡县志都没有记载,只有弘治《嘉兴府志》有他的名字,但没说是崇德人。
遇见老乡,尽管是在碑上,依然开心到想小便。回头再看那块碑,石头上有了一丝暖意,真好,一部桐乡的《石头记》,想起《红楼梦》,好像想远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