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彭德怀去世走完忠诚一生(74年彭德怀去世走完忠诚一生)
74年彭德怀去世走完忠诚一生(74年彭德怀去世走完忠诚一生)彭德怀旧照对此,以毛主席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艰难决策,由彭德怀将军带领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作为开国元勋的彭德怀,一生都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呕心沥血地为群众谋幸福,诚心真切地为民请命,其政治品格和从政风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爱戴、尊敬和怀念!无论是出兵朝鲜、保家卫国,还是在回乡支持家乡人民的建设上,彭德怀都表现出了不一样的优秀品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国便悍然出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着新中国的东北边境,挑衅着中国人民的尊严!
彭德怀
彭德怀的晚年,是凄凉的,凄凉到几乎没有亲人来看他,只能看着墙壁发呆。
然而,彭德怀的一生是忠诚的,他忠诚于理想中的事业,忠诚于领袖、忠诚于人民,也忠诚于这个伟大的国家。
在新中国的创历史上,彭德怀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一点已经毫无疑问。就像邓小平在彭德怀追悼会上所说的一样:“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作为开国元勋的彭德怀,一生都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呕心沥血地为群众谋幸福,诚心真切地为民请命,其政治品格和从政风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爱戴、尊敬和怀念!
无论是出兵朝鲜、保家卫国,还是在回乡支持家乡人民的建设上,彭德怀都表现出了不一样的优秀品质。
心中牵挂战士的彭老总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国便悍然出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着新中国的东北边境,挑衅着中国人民的尊严!
对此,以毛主席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艰难决策,由彭德怀将军带领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彭德怀旧照
在经历了一百多年战火的摧残之后,中国这个伟大的母亲,早已积贫积弱。此时的新中国,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切都是新的,家产已是相当匮乏,其艰难条件可想而知。
三次战役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现了较大伤亡,有的士兵被活活冻死、饿死。而志愿军的供应线却长达数百里,经常遭到美军战机的轰炸。
在美军飞机的不停攻击下,志愿军的后勤供应变得非常困难,以至于志愿军战士,几乎无法继续作战。
彭德怀作为志愿军的统帅,在前线指挥战士们与强大的美军作战。经常深入到一线的彭大将军,对于志愿军将士们的艰苦,体会颇深。对广大志愿军的民生问题,更是忧心如焚。
于是彭德怀决定立即返回北京,面见毛主席。
1951年2月24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彭德怀一起召集军委各总部负责人,在中南海居仁堂召开会议,讨论部队轮番入朝和保障志愿军物资供应问题。
会上,彭德怀脸色凝重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志愿军在朝鲜前线作战中物资、生活、兵员等各方面,面临的严重困难,希望国内想办法全力支援朝鲜前线。
在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干部言语含糊,以国内机构刚刚建立为话题,强调许多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
这让忧心前线将士的彭德怀,显得焦急起来,只见他时而抬头,时而低头。在想到苏联军事顾问拒绝提供必需的空军、高炮部队援助与掩护志愿军交通线时,彭德怀突然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地吼道:
“这也困难,那也困难,我看就是你们爱国,难道志愿军战士们不知道爱国?你们去前线看一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战士们除了死在战场上的,还有饿死的、冻死的,他们都是年轻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毛主席、彭德怀和周恩来在一起
彭德怀的怒火,让与会者顿时一怔,会场的气氛突变,虽然周恩来总理的努力协调,但是这次会议最终未能继续。
为了解决志愿军遇到的问题,周恩来总理连续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决定:
将刚改装的空军和高射炮部队调到朝鲜北部掩护后方交通线,再向苏联购买几十个师的武器装备;调用国内各种物资大力支援前线,由几个大城市为志愿军制作炒面和罐头食品;号召国内各行各业增产节约和捐款购买飞机大炮。
周恩来总理努力得来的措施,减少了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困难,对增强志愿军的战斗力,起了巨大作用。
不久后,按照会议精神,北京等许多大城市的干部群众,开始昼夜为志愿军赶制炒面,送往朝鲜,暂时缓解了志愿军的断粮之苦。
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国内对朝鲜战场的支援工作,才逐渐走上了正轨。
彭德怀
为了战士们能够得到好的作战、生活条件,彭德怀可以怒发冲冠,却对自己的生活条件随遇而安。
志愿军的指挥部设在一个大山沟里,彭德怀的住所,便是一些当年挖矿时留下的洞。这些矿洞虽然经过修整,纵横相连,可以住人,但是却非常潮湿。
在搭建于洞口的一个木板棚子里,彭德怀使用的是用木头箱子垒成的一个写字台。这个小板棚的头顶,总是漏水,四壁上也都淌着水,地下也流着水,冬天非常寒冷,彭德怀却从来没有因此叫苦。
1952年春,巴金带领朝鲜战地创作组,来到朝鲜前线体验生活,在创作组实地参观了志愿军指挥部后,看着彭德怀竟然住在这么简陋的板棚里工作时,他们的心被震撼了!
后来,为了改善彭德怀的居住环境,朝鲜人民军派了一个工兵连,要重新整修一下板棚,但彭德怀只让他们修整了通讯人员和警卫排住的房子,自己住的房子却没有修缮。
后来,有人给彭德怀送了一个大电炉。晚上,电炉工作时,彭德怀的屋子里便暖烘烘的,非常好用。
彭德怀在朝鲜
住在隔壁的警卫员们睡下后,彭德怀总是把电炉移到门口,把炉嘴对着他们的铺位;半夜,有的警卫员醒来,把它调了过去;但第二天起床时,电炉又转过来对着他们烘烤。
有时候,彭德怀怕搬电炉吵醒警卫员,就把自己的被子、军毯和大衣悄悄地盖在警卫员们的身上,给他们御寒。
1955年秋,彭德怀到祖国的南海岸视察。
在一座军营里,一个亮着彩灯的礼堂里,传出悠扬的乐曲声,彭德怀主动,在那里正举行着舞会。
下车后,彭德怀没有去礼堂,而是径直向一个连队驻地走去。
在一个连队驻地里,彭德怀发现一个班的战士们,正在讨论时事,便说:“我是彭德怀,来参加你们的学习,好吗?”
听到来人是彭德怀,战士们赶忙端茶倒水,拿了一把椅子,在上面垫了一床被子,让彭德怀坐。
彭德怀和周恩来的照片
彭德怀拒绝坐在椅子上,看了一下周围,在一个普通的矮凳子上,坐了下去,和大家一样参加学习。
彭德怀问:“你们讨论什么问题?”
一名战士把报纸递给他看,在报纸上,彭德怀看到一个话题:为什么一些新独立的国家老是闹政变?
战士们热烈地发表着意见,有的说是帝国主义的干涉和颠覆、新兴的独立国家没有马列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以及民族民主革命不彻底等原因,造成了这些国家长期的动荡。
彭德怀举起手来,像一个普通士兵一样,说:“报告班长,我发个言。”
班长一看是彭德怀,慌忙站起来,说:“请说!”
彭德怀站起来,说:“这些国家不安宁,同志们分析的原因都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不愿意和大家一样坐矮板凳、硬板凳,可能原先他们也是坐矮板凳的,后来他们就只能坐高板凳了,比你们叫我坐的那板凳还高,高得多!”
听了彭德怀的发言,战士们哈哈大笑。
一脸严肃的彭德怀
彭德怀没有笑,看了看随后跟来的几位部队领导,语重心长地说:“那些坐在很高很高的板凳上的人,看不到士兵了,不知道士兵们在说什么想什么了。士兵们在学习,干部们在跳舞!”
彭德怀的话,让那些领导脸红,他们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1956年秋,一天,彭德怀来到青海省格尔木,视察负责物资转运的一个高山兵站。
在兵站里,彭德怀认真地察看战士们的劳动工地,看了他们的住房、食堂。在摸战士盖的棉被时,向干部询问:“战士们住在这样的屋子里不冷吗?”
干部们说:“冷呵,这样的房子,既不挡风又不挡沙,早上起床的时候,被面上有一层霜。不过,大家都没意见。”
彭德怀说:“要给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入冬前一定要做好防寒准备。”
当天晚上,彭德怀住在兵站里,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床。
半夜时,彭德怀检查兵站哨位,发现在如此寒冷的夜晚,哨兵的身上居然没有穿皮大衣。彭德怀很奇怪,就问他:“你怎么不穿皮大衣?”
穿大衣的彭德怀
哨兵说:“报告首长,我们没有皮大衣。”
“为什么你们没有皮大衣?”彭德怀接着问。
哨兵说:“因为上级有规定,以一条河为界,河西算高寒地带,发皮大衣、毛皮鞋;我们河东,没过线,所以不发。”
次日,彭德怀发现这个兵站因地势高,比河西有的地方还冷些,立即指示有关部门:“按实际情况发给御寒物品。”
后来,这个兵站的官兵们,不仅得到了皮大衣等御寒物品,还获得了一些铁炉等取暖设备。
彭德怀的家乡情怀彭德怀是从湖南湘潭乌石寨的彭家围子出来的,对于家乡,他的心里也一直记挂着。
在彭德怀童年的时候,家乡就比较缺水,乡亲们为了吃水,要到很远的塘里去挑。几十年来,他一直把这件事记挂在心里,想着为他们解决饮水问题。
彭德怀在视察
1957年,全国兴起了大修水利高潮,彭德怀便给家乡干部写信,建议在他小时候砍过柴、放过牛的乌石峰下楠木冲,修一座水库。
1958年,在彭德怀的关心下,当地干部开始动工兴建水库。
这年冬天,彭德怀回乡视察。
在听了干部们的汇报后,彭德怀非常高兴,让秘书拿出500元钱,支持家乡的水库建设。
1961年,彭德怀再次回乡时,特意来到楠木冲,察看了水库,并建议大队组织劳力,将坝基加高加宽,在水库里养一些鱼。
为了支持养鱼,彭德怀个人拿出300元钱,交给大队,让他们买鱼苗。
看着家乡的建设,彭德怀说:“以后,我要回来当一名农民。每年,要为生产队出工100天。”
乌石大队为民生产队,专门为彭德怀立了一个户头,记录了他交来的每一笔款项。
彭德怀在家乡
后来,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彭德怀无法实现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愿望,就提出以钱代劳,每年从自己工资里支出100元,支持家乡建设。
在交了两年后,彭德怀的钱,无法及时送来。后来,浦安修按照彭德怀的遗愿,补交了他原先承诺给家乡的去世前10年的累计投资款1000元。
彭德怀对群众舍得花钱,却是在自己身上抠抠搜搜。
那时候,为了能及时地倾听老百姓的困难,彭德怀常轻车简从,到地方上去视察。
在一次鞍山视察前,彭德怀想在普通列车上,找群众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便特别交代办公室主任,不坐公务车,乘普通客车去。
办公室主任应了下来,保卫部门的同志却不答应,坚持保卫首长安全是第一位的。
开始时,彭德怀在车站看到还是公务车,便严厉地对办公室主任说:“叫你买个普通票,怎么又搞这个?你们就是不爱接近老百姓,不怕脱离群众。”
彭德怀在视察高粱长势
随行的一位同志见彭德怀发火,立即解围说:“车已经安排了,再说,也不是他一个人安排的。”
在车上,彭德怀不说话,一个人坐着生气。
中午,彭德怀到了鞍山,由于是饭点,其他同志纷纷去餐厅吃饭,只有办公室主任坐在角落里,不去吃饭。
彭德怀看到后,心软了,走过去问:“你还坐在这里,生我的气吗?”
见办公室主任不说话,彭德怀温和地说:“在领导机关,我们身为领导干部,处处都要注意影响,做好榜样。刚才,我的态度不好,有意见,你回去给我提。现在,先去吃饭吧。”
听了彭德怀类似道歉的话,办公室主任不好意思起来,站起来,向餐厅走去。
从这次视察回来后,工作人员便再也没有给彭德怀,安排公务车去视察了。
彭德怀外出视察
虽然身居高位,居庙堂之高,彭德怀依然能够克己奉公、与人民同甘共苦,用实际行动,为全体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
彭德怀最后的愿望1972年新年过后,彭德怀突然沉默了,不说不笑,也不骂人。他脸色青黄,每天大便四、五次。
在便前,彭德怀总是重复着一句话:“肚子不好,要快哦!”
到政法干校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在3月16日这一天,从各大医院抽调医生,为彭德怀的身体做全面检查。
对此,彭德怀予以拒绝。他说:“我不检查,我现在也不工作……看什么病!”
说着说着,彭德怀的心情,就激动起来。
彭德怀和弟媳龙国英及长孙彭东
第二天,医生来到彭德怀屋里,只说服他抽了血,验血结果,显示正常。实际上,致命的癌细胞,已经在威胁着他的生命了。
不久后,彭德怀的右手指上,剧烈疼痛,长了一个小疙瘩;他经常便稀;失眠加重,每日凌晨一两点就醒来,睁眼到天明,再也无法入睡。
之后,彭德怀便常常便血,昏倒达到两次。
4月10日,彭德怀一次便血已经非常厉害。经驻点医生检查,在他身上发现了一处外痔,仅仅作了止血处理。
后来,有关人员向周恩来汇报了彭德怀的病情,并建议送医院检查。
4月17日,彭德怀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这时候,彭德怀由于病情严重,住在301医院。
4月23日,彭德怀要做手术了,侄女彭梅魁才再次见到,分别了7年之久的伯伯。
彭德怀一生没有一个子女,最亲近的孩子,就是两个烈士弟弟的儿女。彭梅魁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经常去看望彭德怀的,便是她了。
看到被疾病摧残的伯伯彭德怀,彭梅魁一阵阵地心酸,张着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
彭德怀和侄女彭梅魁
彭德怀伸出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住侄女彭梅魁的手,一句话也没有多说。
过了一会儿,彭德怀说:“走吧,以后不要来看我,免得妨碍工作。”
周恩来总理得知彭德怀的直肠癌已到晚期,心里非常着急,向工作人员询问了彭德怀的病情,和他本人的意愿。
25日,彭梅魁听说伯伯病重,心里非常着急,在病房里见到了彭德怀。
在病房里,彭德怀坐在病床上,紧闭着嘴唇,凝视着墙壁。彭梅魁喊了一声:“伯伯。”
后来,工作人员退出病房,只留下彭德怀和彭梅魁二人说话。
彭梅魁把彭德怀扶到沙发上坐了下来,彭德怀向当医生的彭梅魁问:“梅魁,你说,我的这病,只能手术吗?”
彭梅魁
彭梅魁说:“对,手术是最好的办法了。”
看着彭德怀,彭梅魁继续说:“现在,您就得配合医生,把手术做了,争取多活些年头,这对您没有坏处。”
彭德怀沉默了一会儿,看了看彭梅魁,说:“那,我就做手术吧。”
在彭德怀的心里,是寂寞的,能说话的,也就是侄女彭梅魁了。也只有彭梅魁劝,他才会听。
半年过去后,彭德怀手术后的伤口,依然红肿,没有彻底康复。
1974年元旦,彭德怀躺在病床上,自言自语地说:“又过去了一年,这是最后一年了!”
从彭德怀的话里,可以听出,他似乎预感到了自己的命不长久。
后来,彭德怀的生活,因病情严重,开始不能自理。
周末,彭德怀的侄儿侄女彭梅魁、彭正祥、彭康白和彭刚等人,来医院探视。
左起:彭秀兰、彭康志、彭正祥、彭德怀、彭康白、彭梅魁、彭钢
彭德怀看着这些彭家仅有的后辈们,说:“我死后,把我的骨灰埋在地下,上面重伤国书,骨灰可以作肥料。”
2月,彭德怀的右手食指又开始疼痛,手术刀口也十分疼痛,折磨得他大汗淋漓。到了6月,他的身体已经非常消瘦了。病重的彭德怀,一遍一遍地说:“晚上不得天亮,白天不得天黑。”
8月,彭德怀的生命垂危。叶剑英元帅得知后,心里着急,让人去看彭德怀,问他还有什么事情要说?
彭德怀躺在病床上,挣扎着说:“毛主席发展了马列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胜利……我们国家建设,战略防御设施不完备,国防工业和科研跟不上需要,这是我最担心的……”
后来,叶剑英得到报告,彭德怀的病情是:“左侧肢体偏瘫,右下肢浮肿,小便失禁,舌头发硬,说话不清。”
9月,彭德怀的身体持续发着高烧,经常处于昏迷状态。在一次醒来后,彭德怀要求给他泡一壶湖南老家的茶,再给他买一个白兰瓜。
茶泡好后,彭德怀努力地坐直了身体,喝了半壶家乡的茶水。但是,心中想念的白兰瓜,却是没能吃上。
彭德怀
11月29日,在病床上抗争了两个多月的彭德怀,停止了呼吸,走完了他坚强的一生。病房里恢复了安静,只有西北风在窗外呼啸,大地在呜咽。
12月17日,彭德怀的遗体由301亿元到达北京火葬场,申请表上写着:
“申请人:王奎,住址:301,与死亡人关系:父女,死亡人姓名:王川,男76岁,印号〇〇一二六九〇。”
随后,彭德怀的骨灰被送往四川,安放在一般公墓里。周恩来总理特别作了指示:
要精心保管,时常检查,不准换盒,也不准转移地方,以免查找时弄错。
1978年12月,彭德怀当年的秘书綦(qi)魁英和景希珍,手捧着彭德怀的骨灰,来到北京。
根据中央军委办公厅指示,来到首都机场的綦魁英和景希珍,乘飞机在北京上空绕航一周,降落到西郊机场。
等候在机场的彭德怀亲属、老战友、老部下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场的人都向彭德怀的英灵致敬!
当晚,彭德怀的骨灰,被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
12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为彭德怀和陶铸共同举办了追悼大会,邓小平代表中央致悼词。
彭德怀、陶铸的追悼会
在悼词中,邓小平说:
“彭德怀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1999年12月28日,彭德怀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公墓迁出,用专机送回湖南老家。终于,在去世25年后,彭德怀将军魂归故里,叶落归根。
惟愿亲民、爱民、为民的彭总,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