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双塔*项目顺序不分先后我们采访了8位参与地标建筑设计的青年建筑师,从张嘉琦、刘作卓、杨皓程,到朱健、白熙、马宏超、孙浩、张宗腾等人,他们代表着成都年轻活跃的设计力。 8座成都地标8位青年建筑师

扫描并关注文章最下方头条号二维码:ASRI,后台私信即可领取“分析图” 免费获得优秀学员作品集、100G珍贵设计资料、2000张分析图资料等。

相比新锐的独立建筑师,大型综合设计院的建筑师还不为公众熟知,但在国家、城市等大型地标建筑的设计上,都离不开他们的付出和才智。

近年以来,成都涌现了不少新的大型地标建筑。从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双塔、天府软件园F区,到成都天府绿道、万象城-二十四城等等,这些“上天入地”的建筑,不仅刷新了成都天际线、更新着城市版图,也彰显了成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特色,从文化、交通、居住、办公多个方面重塑这座城市。

这些地标性建筑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设计团队,参与其中的设计师们,他们用专业的技能、超强的毅力完成了技术复杂、时间跨度周期长的设计。

我们采访了8位参与地标建筑设计的青年建筑师,从张嘉琦、刘作卓、杨皓程,到朱健、白熙、马宏超、孙浩、张宗腾等人,他们代表着成都年轻活跃的设计力。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

8座成都地标

8位青年建筑师

*项目顺序不分先后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

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双塔

南拓地标,天府大道视觉焦点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

参与项目青年建筑师:张嘉琦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前方工作室主任建筑师」

张嘉琦是在同济大学念的建筑学本科,5年本科之后在东南大学念建筑学硕士。

2012年硕士毕业后他直接到了西南院工作,而当年的金融中心双塔设计已经完成,但建筑建到100米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项目停工了。2015年的时候项目重启,张嘉琦也是在这个时候加入项目组,参与设计。

时间往前追溯到2008年,天府国际金融城建成并投入使用。两年之后业主方计划进行扩建,一方面增加办公及公寓等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当时金融城处在天府大道上的关键节点,周边的建筑高度大体均在100m左右,整个片区缺少视觉的焦点,因此希望双塔能成为金融城片区的高层地标。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

“由于双塔是金融城项目的扩建,所以延续一期建筑的设计风格以形成统一的形象是设计的关键。”张嘉琦提到双塔最初的设计想法。而最终双塔的设计,在形体构成策略上,延续了一期建筑设计的几何法则,外立面设计上也延续了一期建筑的双层表皮策略,保证了金融城项目整体视觉效果的纯粹和优雅。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金融城双塔是一个在城市发展的建设过程中,适应社会需求、规划布局、经济考量以及土地整合策略不断变化情况下的“针灸式设计”。

双塔项目2015年重启设计,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从目前的运营成果来看,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整个高新区的城市形象提升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为建筑师,当一个项目真正落成以后,最好的感受就是建筑能够被公众所接受。”张嘉琦说道。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0)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1)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2)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3)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4)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5)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6)

四川大剧院

城市会客厅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7)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8)

参与项目青年建筑师:刘作卓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郑勇工作室执行总建筑师」

刘作卓进入建筑设计这个行业是受家庭的影响。他的爷爷解放前是一名木匠,当时的水平在全重庆市都能排在前列,解放后的第一次木匠评级,他的爷爷就被评为9级,最高等级。当年重庆很多木结构的建筑都是由爷爷带人进行修建的。从小耳濡目染,刘作卓1997年进入了当时还被称为“重建大”的重庆大学建筑系学习。

2002年本科毕业后刘作卓来到了西南院,开始自己的建筑实践。最初从基础工作做起,住宅、办公、学校、艺术中心等各种类型的项目均有参与。后来他慢慢地将精力聚焦在大型剧场文化类建筑和酒店建筑上,追求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的设计。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刘作卓参与设计了四川大剧院。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9)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0)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1)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2)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3)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4)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5)

四川大剧院位于成都的中心区域,天府广场东北角,定位是“城市中心的文化地标”,对于成都这座城市和生活其中的市民,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开始接触四川大剧院的时候还是2007年,到2013年之间,整个设计因为用地、投资等原因断断续续。项目在2013年真正重启设计,再到2019年完全竣工交付,投入使用。一个项目前前后后经历了12年时间,这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一个项目了。”说起四川大剧院的设计过程,刘作卓感慨良多。“但也正因为这个建筑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整个团队在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投入,期待能为市民带来一座富有特色的文化地标建筑。”

四川大剧院是一座包含1601座甲等特大型剧场、450座小剧场、电影院、文化展示、文化配套、艺术培训、商业休闲等多种文化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城市剧场综合体。在演出功能上,能够满足歌舞剧、话剧、戏曲、音乐剧等多种类型表演需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成都文化地标。

受限于相对紧张的用地,但又希望能够将更多的空间还给城市,设计将底层1000㎡的面积架空,形成7m净高的开放式城市公共空间,实现空间的共享和剧院文化氛围的室外延伸,同时结合多种文化服务功能。设计希望为市民提供最时尚的“城市会客厅”。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6)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7)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8)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29)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0)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1)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2)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3)

“一方面,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希望能够为成都市民们提供阳春白雪般的享受,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场景。除了剧院功能之外,市民到这儿来,可以看电影,看艺术展览,也可以带小朋友来参加文化艺术培训,或者也可以来这里喝喝茶聊聊天,我们希望四川大剧院能承载人们更多元的文化生活场景。

而目前来看,四川大剧院投入使用后也实现了我们当初的设计目标。同时,作为锦城艺术宫的延续和传承,新的四川大剧院里,我们将老艺术宫外部的红墙壁画原样保留,融入到新建筑的室内空间中,希望能够唤起成都市民那段曾经的记忆。从目前来看,四川大剧院投入使用后,我们当初的设计意图正逐渐实现。”说起这个项目,刘作卓由衷地为整个设计团队和建筑最终的呈现感到骄傲。

一位建筑师最骄傲和自豪的时刻,就是当他设计的建筑能够真切地为这座城市和市民带来价值的时候。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4)

成都露天音乐公园

北部复兴,音乐地标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5)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6)

参与项目青年建筑师:杨皓程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景观院主任建筑师」

杨皓程的父亲年轻时是一位油画爱好者,母亲是一位机械工程师,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他从小对绘画和做模型有着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家里长辈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想做又能画画又能做模型的工作,父亲说你做建筑师吧。于是成为建筑师的种子就在杨皓程的心里种下了。

从四川大学的建筑学毕业之后,杨皓程认定自己要走数字建筑这条路,于是他申请去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深造。毕业后他回到成都,加入西南院,开始了自己的建筑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皓程接触到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项目。当时这个项目因为一些原因正处在搁置状态,尽管如此,他看了项目用地之后认为这会是非常有趣的一个项目。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7)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8)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39)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0)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1)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2)

“场地在北三环凤凰山,紧邻主干道,场地面积非常大,需要做一个音乐公园,里面的建筑物要求也特别高。最大的挑战是要在如此低的容积率和密度要求下让整个方案出彩。”杨皓程回忆起当时的设计条件。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杨皓程接受了这个挑战。让杨皓程没有想到的是,露天音乐公园的方案做了两轮,就通过了。业主和领导拍板开始建设。

对于市民来说,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最大的特色,除了极具特色的曲线造型之外,就是整个音乐场馆的公共性。通常音乐馆都是封闭的,而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采用了非常少见的双面舞台的设计,增加了开放性。

在没有演出的日子,整个檐下空间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城市公共空间,市民们可以用来休息、野餐、踢球、跳广场舞。

“对于我来说,当市民们自发地去公园里活动,比如野餐、聊天、踢球等等,我认为这样的生活场景对于这座建筑来说就是成功的,我期待能一直保持,直到这座建筑生命的结束。”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3)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4)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5)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6)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7)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8)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49)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0)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1)

如今,杨皓程参与的设计项目依然聚焦于成都北部区域,他给自己的课题叫做“成都北部复兴计划”。他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像针灸一样,通过点式切入的方式,去激发区域和城市的活力,以改变城市面貌。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2)

天府软件园F区(菁蓉汇)

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区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3)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4)

参与项目青年建筑师:朱健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二院副总建筑师」

朱健高考后选择同济大学建筑学,但入学后,才发现建筑学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样,理想中的建筑学更像土木工程。直到大学四年级的一次设计课,朱健才从最初的迷茫和不解,慢慢地找到了建筑学学习的状态,老师的点评是“感觉像是顿悟了”。

2007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后,朱健加入了西南院设计二院,开始自己的建筑实践。2012年,朱健加入菁蓉汇的设计项目组。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5)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6)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7)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8)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59)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0)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1)

·

项目最开始叫“天府软件园F区”,作为高新区天府软件园的延续。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后来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新的号召,项目被重新定位为“天府创新创业旗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名为“菁蓉汇”。

“在满足高容积率、低成本的前提下,业主提出了50米高度限制,这极大地导致了公共空间场地的压缩。所以我们引入了HILLS(群山)的设计理念:利用中心建筑起伏的屋顶,尽量扩展整个园区的公共活动空间。”朱健聊起设计的细节。

人对城市的感知主要来源于对城市街道空间的认知。成都高新区最初的规划,街区多为大开大合,点状的建筑离街道很远。人走在街道上,会感觉很空旷,缺乏亲切感。在菁蓉汇的设计之初,设计便提出了“高贴线率”的理念,让建筑尽可能贴近街道,营造舒适宜人的成都老城街区尺度。同时结合不同标高的架空手段,打造内外视线通透、空间融合的开放式园区。

“建筑最终的目的就是供人的使用,而生活其中的人们对建筑的认可,就是对我们建筑师最好的褒奖。”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2)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3)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4)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5)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6)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7)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8)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69)

成都天府绿道

公园城市新蓝本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0)

参与项目青年景观规划师:白熙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五院景观规划所所长」

白熙最开始在大学念的是城市规划专业,后来到诺丁汉大学学习城市设计。回国后一直在跨界做景观设计。但对于白熙个人来说,跨界并不是问题。

“设计学科之间多少都是相通的,尤其面临天府绿道这样综合性系统工程的时候,让我们必须从规划的高度,从城市设计的视野,景观的角度进行全方位思考,强调市民的体验感,将技术前沿化与景观艺术化有机整合平衡,为公众创造一个个难忘的绿色活动空间。”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1)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2)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3)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4)

对于白熙和天府绿道的设计团队来说,这已经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景观设计项目,而是一个需要做到“策划、投资、规划、建设、运营”的多功能、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设计项目。

成都市一直在建设人民的“公园城市”,而天府绿道这个项目,便是“公园城市”最重要的标志。如今的天府绿道已经突破了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绿道”概念,而是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设计理念,形成约1920公里的区域级绿道,真正让成都市民能够生活在公园之中。

在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锦城绿道建设将实现从“产、城、人”到“人、城、产” , 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的三大转变,是打造成中优区域品质提升、人口疏解,践行公园城市营城理念的重要支撑。最终为市民打造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可阅读、可欣赏、可消费的高品质城市中心公园,彰显成都公园城市魅力的世界名片。

随着设计和建设的深入,绿道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骑行、跑步、踢球、划船甚至是极限运动,越来越多的生活休闲场景发生在绿道之中。而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白熙和设计师们也在绿道中设计更多的活动场景,让天府绿道,能真真切切地为人民服务。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5)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6)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7)

“我们希望能把更多没有被利用的空间变成人们可进入、可参与的活动空间,比如把更多的高架桥下空间和运动场地结合起来,同时对原来的保留林地进行微改造,变成可以和市民发生互动的有效积极空间,为市民服务。”这些工作看似细微,但却是白熙和设计师们一直在做的努力。

天府绿道项目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就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影响着这座城市的生长和变化。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8)

万象城-二十四城

城市更新综合体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79)

参与项目青年建筑师:马宏超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集团副总建筑师/

商业类公共建筑研究中心执行总建筑师」

马宏超出生在河南农村,和多数建筑学学生一样,在报大学志愿之前并不了解建筑学专业,报名之后才开始突击学习美术。最终如愿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录取,开学之后,他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很大,尤其是在美术基础和对建筑学的理解上。本着一定要将专业学习好的执念,他积极参加美术培训班、泡图书馆,以弥补自己的短板。

2005年,离开大学校园,马宏超来到成都,加入基准方中,开始自己的建筑实践。职业生涯的前两年,他主要参与的都是住宅项目的全流程设计。2007年,一个幸运的机会,马宏超参与到万象城的项目中。

万象城的项目是一个联合设计项目,由美国凯里森建筑事务所进行方案设计,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方案深化及落地。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0)

· 成都420军工厂,已拆除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1)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2)

万象城项目的前身是成都420军工厂,2007年由于军工厂市场化经济适应度不够,加上成都市总体建设花园城市、绿色环保的政策陆续出台,420厂开始往外搬迁,腾出了上千亩地,于是才有了整个万象城和二十四城建设这场腾笼换鸟式的区域“革新”。

而整个万象城和二十四城区域的开发周期特别长,设计和建设是一场持续至今的战役。2009年万象城1期设计完成,2012年万象城一期开业,商业和高端办公空间同时投入使用。二十四城住宅一到六期也陆续设计建成并顺利销售。

“说实话,当时对于这种复杂的大型空间,可借鉴学习的项目太少,当时成都本地也几乎没有如此大体量的项目,整个设计过程也是一边摸索、一边学习,到处请教前辈。”马宏超回忆起当年的设计过程。

“做过商业的设计师都知道,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工作,看起来很美好和光鲜。但是设计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反复、曲折的工作要做,且设计周期长。需要我们设计团队要耐心、细心,并保持激情和勇于挑战困难的决心,才能把项目做好。”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3)

· 图片源自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华润集团

开业那天,马宏超在万象城退台花园位置扶着栏杆,站了至少半个小时。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听着他们的评论,眼前的每一处设计,都能想起反复和确定的过程,心情的激动难以平复。过往的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职业成就感吧。

马宏超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做二十四城住宅第九期设计,也是最后一期,而万象城的商业办公的二期目前也设计完成,正在建设之中。整个万象城-二十四城项目开发至今,长达13年的跨度,也见证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崛起。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4)

· 图片源自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华润集团

“我们最近对这个项目做了一个复盘,发现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保持一致。万象城二期的商业业态会更加年轻,也会更加多元和丰富,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结构的家庭需求。而二十四城1-9期的住宅设计变化,也完整地体现了市民这13年来对于住宅空间品质追求的提升。可以说整个项目长达13年的开发,见证了成都的发展,也见证了市民日益提高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马宏超回忆起这13年来的设计历程,感慨万千。

“万象城-二十四城”这个项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项目,它更像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办公于一体的城市级综合体,与附近其他的商业综合体一起,在成都城东形成网状的城市级商圈,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和舒适的生活。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5)

简阳文化艺术中心-东来印象(在建中)

东部门户的文化地标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6)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7)

参与项目青年建筑师:孙浩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孙浩是1998年参加工作,在那之前一直在重庆学习建筑学。从1998年到2020年,一直在西南院工作。

“建筑师是个老年职业嘛,60岁的建筑师才只能说刚起步,你看何镜堂院士,80岁了依然非常活跃。”孙浩表示虽然已入行20多年,但对于建筑师这个行业来说,自己还在起步阶段。

简阳文化艺术中心这个项目,其实是在整个成都“东进”的规划格局之下诞生的。项目2018年开始设计,2019年正式开始建设,整体定位是一座“文化体育城市公园综合体”,会在成都大运会中投入使用。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8)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89)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0)

· 图片源自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最开始拿到场地条件的时候,孙浩和团队发现,周围一公里范围内基本都是住宅,没有太多的公共设施。于是以“为周围的居民服务”为设计基础,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外环内心”的设计结构,将所有的建筑做成一个环状建筑群,同周围的居民楼之间预留50米左右的距离,之间形成一个环状的城市公园,供市民使用。而环状的中心又形成一个城市公园,“双层城市公园”的结构,让市民能够享受到最极致的绿化和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巨大的城市环廊和立体的城市阳台和立体绿化,将公园延伸至高层建筑,形成立体公园。

而从功能上来说,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档案馆、体育馆、广电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八馆三中心两院一大剧院”,整个简阳文化艺术中心将我们能想象到的城市公共设施都集合在一起,是一个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综合体。

自古以来,东门是成都与外界互通有无的发生地。陆路向东经过重庆走向中国大地,而水路也是通过沱江流向大海。从设计最初的阶段开始,简阳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就是成都东进门户上的文化地标。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1)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2)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3)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4)

· 建筑建设照片,图片源自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随着2021年大运会的举办,简阳文化艺术中心也会陆续开始投入使用。我们对周围的居民也做过一些调研,大家对于成都东进的未来也抱有非常高的期待。期待这个项目能真正为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孙浩对于项目的给城市和市民带来的积极影响充满希望。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5)

成都天府机场(在建中)

西南门户的枢纽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6)

参与项目青年建筑师:张宗腾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九院执行总建筑师」

张宗腾并不是因为喜欢和了解建筑学才报考建筑学院,最开始甚至有一些怀疑。他是慢慢地在学习过程之中,逐渐接受并喜欢上了建筑设计。

2005年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了西南院,开始自己的建筑实践。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张宗腾接触的项目更多是常规的民用建筑,直到2016年他调到了以机场项目为主的设计九院,开始参与机场项目设计。

天府机场的设计,是从2015年开始的,一开始主要是可行性研究阶段。2016年张宗腾加入项目组,天府机场开始进入深化设计阶段。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7)

· 错综复杂的地下空间,图片源自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天府机场的设计源起,是双流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5300万人次,远远超过了最初设计的吞吐量,目前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都的城市发展。再加上周边空域的特殊情况限制,天府机场应运而生。

天府机场近期2025年规划旅客年吞吐量4000万人次,其中国际1200万,国内2800万。未来计划在2045年达到9000万人次。

“未来双流机场和天府机场的定位,会类似上海的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天府机场会作为枢纽型的国际机场,承接主要的国际航班和部分国内航班。而双流机场会以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国内航班为主。同时天府机场也是国内独有的一次同时建设两个航站楼的机场。”张宗腾解释天府机场的定位。

对于成都这座城市来说,随着天府机场的建成,成都将会成为国内继北京和上海后,第三座双机场城市。整个东部空港新城所带来的旅游、物流、通讯等行业的崛起,无疑会极大地刺激区域经济的发展。

天府机场的设计难度非常大,除了高定位、大体量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就是天府机场的地下工程。

“天府机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型交通枢纽,所有你能想到的陆地交通方式都会汇集于此。除了大家通常能想到的地铁、大巴、私家车、出租车,还有成自泸高铁会直接从机场下穿过,对设计的隔震要求会非常高。除此之外,由于机场的枢纽级地位,还有从能源中心过来的综合设备管廊以及专门用作行李传输的地下行李管廊。极其复杂的地下工程,地下交通和各种管廊在地下不同标高、不同平面位置相互交错。”

张宗腾说起的这些极其复杂的地下设计,并不会体现在机场外观上,建筑师们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过往的旅客能感受到便捷和舒适。

除此之外,所有的参建单位都在统一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上工作,指廊端的行李设备与机电管线综合考虑,做到零拆改一次性完成,极大的节省造价和建设时间。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8)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99)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00)

· 效果图,图片源自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建筑师都会向往机场设计。参与天府机场项目是非常幸运的,但过程也是十分痛苦的。”

天府机场将在2021年落地建成,并投入使用。而张宗腾也会继续去参与到更多的机场设计和建设之中。

机场的设计和建设是极其复杂的,尤其是像天府机场这样高定位的枢纽型国际机场。而天府机场的建成,也会切实地为成都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区域的发展带来更强劲的动力。

成都这座城市正在经历高速发展的阶段,建筑是市民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文明的载体。

本文中我们只选择了8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介绍了8位参与到地标项目设计中的青年建筑师。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更多更年轻的设计力量,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力量也在不断崛起。

相信设计的力量,相信城市的未来。

成都最现代化的建筑(8座成都地标建筑)(10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