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怎么能好得快(关于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怎么能好得快(关于突发性耳聋)1突发性耳聋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其中相连频率分别为250赫兹、500赫兹、1000赫兹、2000赫兹、3000赫兹、4000赫兹、8000赫兹。近几年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病人越来越多,且患者年龄越来越小。一是由于社会压力普遍增加;二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身体的关注增加,发现听力下降就诊的人数增加。突发性耳聋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可能造成烦躁、抑郁等,属于耳鼻咽喉科的急症之一。
如果您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持续性耳鸣、眩晕症状,千万别再以为是小问题了,有可能是突聋,需要马上就诊!
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突发性耳聋!
什么叫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简称突发性聋,一般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至少在2个相连的频率听力下降20分贝以上,是耳科常见急症之一,有时伴眩晕和耳鸣。
其中相连频率分别为250赫兹、500赫兹、1000赫兹、2000赫兹、3000赫兹、4000赫兹、8000赫兹。
近几年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病人越来越多,且患者年龄越来越小。一是由于社会压力普遍增加;二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身体的关注增加,发现听力下降就诊的人数增加。
突发性耳聋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可能造成烦躁、抑郁等,属于耳鼻咽喉科的急症之一。
突发性耳聋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1 |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
2 |
耳鸣(约 90% )。 |
3 |
耳闷胀感(约 50%)。 |
4 |
眩晕或头晕 (约 30%) 。 |
5 |
听觉过敏或重听。 |
6 |
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 )。 |
7 |
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
为什么会出现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
常见病因:
• 血管性疾病
• 病毒感染
• 传染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肿瘤
什么样的人群会得突聋?发病人多吗?
发病年龄中位数为 41岁
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黏稠度高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当情绪剧烈波动、过于劳累、气温、气压突然变化、生活规律改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发生病变,影响内耳血供。
青年人群: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这种紧张也可引起耳蜗动脉的痉挛,进而影响内耳血供,诱发突发性耳聋。
儿童:多与病毒感染有关。
突发性耳聋能不能自己好?
可能性很小!3天内尽早就诊!
必须尽早前往医院就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贻误诊治时机会显著影响疗效,甚至导致永久性耳聋。
会不会两个耳朵都聋?
双侧突聋发病率较低,约占全部患者的 1.7% ~4.9%,我国突聋多中心研究中双侧发病比例为 2.3%。
突发性耳聋分哪几种类型?
低频下降型:1000Hz(含 )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处听力损失 ≥20dBHL。
高频下降型:2000Hz(含 )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 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0dBHL。
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 ≥81dBHL。
入院后要做哪些检查?为什么?
1、完善相关听力学评估,主观与客观测试结合。
2、鼻内镜检查:排除鼻腔及鼻咽部异常。
3、耳内镜检查: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是否异常。
4、抽血化验:排除传染病及身体其他与耳聋相关疾病。
5、内耳及颅脑MRI:排除颅内及内听道病变。
6、前庭功能检查:针对眩晕患者,评估前庭功能。
7、根据不同患者,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突发性耳聋怎么治疗?
1.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禁烟、酒、茶。
2. 基础疾病的治疗:监测血压、血糖,注意饮食,药物调控。
3. 调节并保障睡眠。
4.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听力曲线分型进行相应药物治疗。
包括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溶栓抗凝、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5. 鼓室(或耳后)注射
突发性耳聋能治好吗?需要治疗多久?
根据我国突聋多中心研究统计:
低频下降型:有效率:95.83% ;痊愈率:78.16%
高频下降型:有效率:68.33%
平坦下降型:有效率:87.39%
全聋型:有效率:78.31%;痊愈率:14.29%
住院一疗程约为10日,3个月听力达稳定期。
如果疗程中听力完全恢复,可考虑停药。
如果效果不佳,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
最终疗效不佳者,待听力稳定(3个月)后,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预后:
1、低频下降型预后较好,全聋型和高频下降型预后较差。
2.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3.发病一开始就全聋或接近全聋者,预后差。
4.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5.复发主要出现在低频下降型。
6.伴有眩晕的全聋型患者预后不佳。
出院后注意事项:
1、饮食、休息,避免熬夜
2、放松心态,减缓压力
3、口服药物治疗,每周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