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鉴定清部分摘录2(明清瓷器鉴定清部分摘录2)
明清瓷器鉴定清部分摘录2(明清瓷器鉴定清部分摘录2)乾隆一朝,把制瓷业推向创造性的阶段,历史顶峰,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图案新颖,特殊的品种亦为一代之奇,乾隆瓷器无论胎型、彩釉或图文纹饰、工艺要求都很严格,民窑也不例外器足青花五彩与其他纹饰
雍正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精细著称,瓷质莹润、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典雅优美,品类繁多,釉色齐备,所仿宋代五大名窑及新创釉色品种,取得空前成就。
造型
- 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隽秀丽雅,小巧玲珑
- 典型器物多,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
- 器型比例协调,“曲线美”
胎体
- 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结适度、因为胎质坚白细润
- 胎体轻薄、迎光透视、莹润无暇,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 仿宋代名窑器的胎体,黑灰色颇为近似,仿汝器
- 民窑器胎体匀细,无釉砂底也都光滑细润
釉面
- 釉面有橘皮纹是突出特点之一(为追求宣德青花),并且有积釉较厚,呈云雾状,谓之“朦釉”
- 青花器釉面亦有干净光润的一类,色调为青白或粉白,常见闪青的白釉
- 彩器和仿成化青花的釉面,多为粉白细釉
- 有些器物仿照康熙,在器口加涂一层白釉
青花
- 青花色调主要有黑蓝、浅蓝、青翠和晕散数种
- 用色比较深沉,无漂浮感
- 晕散的青花尤仿宣德效果,有意识地用笔重点
五彩与其他
- 彩器的色彩柔和而不艳
- 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
- 在施彩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 民窑中,粉彩器已取代五彩而大量制作
纹饰
- 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 构图舒朗、简洁清晰
- 粉彩、五彩、珐琅彩所绘的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
- 花鸟绘画多受“没骨”画法影响,山水则以当时盛行的四王院画为宗,设色比康熙时浅淡,笔画更细腻
器足
- 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细窄
- 盘、碗之类,口面增大、器身较矮的同时足部也放宽大,端庄稳重
- 仿宣德盘类的圈足多为斜坡式,足背处滚圆如“泥鳅背”,修胎光滑洁净,偶有旋痕
- 民窑器有的瓶、杯类,足部高深外撇,足里无釉,多有旋痕
乾隆一朝,把制瓷业推向创造性的阶段,历史顶峰,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图案新颖,特殊的品种亦为一代之奇,乾隆瓷器无论胎型、彩釉或图文纹饰、工艺要求都很严格,民窑也不例外
造型
- 端庄规整,大小器物制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
- 风格华丽、不惜工本、比例适宜,前期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略显呆滞
- 仿古器型、一般琢器类,承袭雍正的贴塑耳装饰,并更为流行
胎体
- 注重制瓷质量、瓷质精细、胎质虽细,但坚不如康熙,细不如雍正
- 前期胎体细润,后期逐渐粗糙,但仍比晚晴优越
- 仿古窑的黑色胎或黄色浆胎,同于雍正时期
釉面
- 青花瓷的釉面仍为青白色、民窑亦如此,其青白深浅不一、釉面肥腴而坚,光润均匀,偶有微度的波浪釉
- 彩瓷釉面常有似涟漪状的均匀小皱纹,金彩厚实光亮
- 珐琅彩、粉彩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有的粉彩器釉面为淡青色,偶有细小皱纹、另带有极小的黑星点者,成为“荞麦地”
青花
- 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呈色稳定、浑厚、沉着,
- 初期有晕散、黑褐、青灰、淡蓝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 中期另有一类青花,蓝中泛黑,纹饰虽往往层次不清,但色泽依然凝重沉着
- 晚期青花,色泽稍显青灰,以民窑器最为突出
五彩与其他
- 五彩已较少,粉彩广泛,彩绘人物、花卉等以当时名画家为蓝本,兼揉西方绘画技巧,勾染皴擦,浓淡分水,清新明艳,立体感强
- 珐琅彩前期可与雍正媲美,晚期渐粗率乃至停烧,彩料玻璃质强,如漆似胶,鲜明浓艳,多色阶绘画,色调柔和,层次清晰
纹饰
- 内容丰富多彩,层次清晰,除传统题材,尤多见封建伦理、福禄寿寓意画面,并广泛流行至清末,另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也较多出现
- 百花地图案、色地轧道,锦地御题诗画开光等亦为习用装饰
- 纹饰中演化出许多连续性的规矩图案、书画严谨而细腻
- 图案风格上,雍正时幽淡隽永,乾隆时激越张扬
器足
- 器足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的一圈小锯齿痕,见直于官、民窑的各色釉器
- 砂底虽仍光润,但不及雍正时的细腻光滑
- 器足较前朝宽,足脊浪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 一般仿哥釉器,底部留酱色釉的支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