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汪峰专辑有哪些(汪峰和不知道为什么的专辑)

汪峰专辑有哪些(汪峰和不知道为什么的专辑)……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张“不知道为什么”的专辑。“不知道为什么”,是对疫情之下的世事人心的总概括。这个问题旁人没资格回答,但有权利评价。死亡、孤独和每个人都在失去,一种徘徊的迷茫状态成了主调,甚至还有一首《不知道为什么的歌》。“迷茫”两个字没有出现在歌词里,但成了关键词。从专辑文案来看,汪峰这次想强调“无限接近自我的一种表达”“当下所关注与关心的个体体验”“感受今天丰富而言不由衷的世界”……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些完全可以成为他独有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微小的内心活动也好、宏大的社会观察也好,精神刺激和物质条件,都是很多同行所不具备的。汪峰是一个努力、勤奋的人。他的高产,有两年一张的专辑发布频率为证。《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是一张新证据。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两年一张,是要选择“重复”,还是“突破”。两种选择都会迎来不同口味的褒贬,质量也会有起伏。但比起外界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表达者,

汪峰是成功的。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很多维度上的成功。

也许是成功的代价,总有一些标签围绕着他。名声初起时的“伪摇滚”罪名、丰富的感情史、“你有梦想吗”的严肃发言、“半壁江山”的公关事故、皮裤飞机头的视觉形象、以及热搜头条的深度捆绑……

这些里面,大概只有第一项和音乐本身还有点关系。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些完全可以成为他独有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微小的内心活动也好、宏大的社会观察也好,精神刺激和物质条件,都是很多同行所不具备的。

汪峰是一个努力、勤奋的人。他的高产,有两年一张的专辑发布频率为证。《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是一张新证据。

汪峰专辑有哪些(汪峰和不知道为什么的专辑)(1)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两年一张,是要选择“重复”,还是“突破”。两种选择都会迎来不同口味的褒贬,质量也会有起伏。但比起外界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表达者,这次表达了自己吗?

这个问题旁人没资格回答,但有权利评价。死亡、孤独和每个人都在失去,一种徘徊的迷茫状态成了主调,甚至还有一首《不知道为什么的歌》。“迷茫”两个字没有出现在歌词里,但成了关键词。从专辑文案来看,汪峰这次想强调“无限接近自我的一种表达”“当下所关注与关心的个体体验”“感受今天丰富而言不由衷的世界”……

……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张“不知道为什么”的专辑。“不知道为什么”,是对疫情之下的世事人心的总概括。

不过,除了主题上中性的“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一点个人感受上的“不知道为什么”——这张专辑没有给我个人带来更大的触动。比起上一张专辑《2020》的感觉更显平淡。再比起《信仰在空中飘扬》和之前的作品,再比起鲍家街43号……可以说做音乐的态度认真、选择的主题走心,但表达效果难以再现。

我不认为这些歌能踩中每个普通人的点。他那些真正触动人心的歌,是基于自己处境和体验发出的声音,进而引发更广泛的共鸣。

那时的汪峰,还没有成为歌王,没有热搜体质,拥有和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相通的沉闷——多年的奋斗、丰富的作品,并没有换来等量的成功。也拥有沉闷之下难掩的热血。

汪峰专辑有哪些(汪峰和不知道为什么的专辑)(2)

鲍家街43号时期的《小鸟》拥有对理想自由的赤裸表露,有对高墙的激烈对抗;《追梦》里有对内心的拷问和对梦想赤诚的向往;《晚安,北京》唱给了所有孤独的人们,所有未眠的人们。中国摇滚和那个时代的人,确实是从“一无所有”里走出来了,那种情景和心境难再复制,里面的澎湃壮烈、荡气回肠也难再复制。

《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打着“励志歌曲”的标签火了之后,虽然带着“伪摇滚”的质疑走向大众,但大众市场的路并不好走,甚至更多人是通过《春天里》的翻唱才认识汪峰。然而《春天里》所在的《信仰在空中飘扬》专辑,仍然带着《名利场》《无主之城》《有意思吗》《破碎的歌谣》等这些现实批判的成分。在汪峰真正沉浸式体验名利场之前,这些歌对于娱乐圈的批判可谓针锋相对。

看着电视上的节日晚会 你觉得有意思吗

听着电台里的明星访谈 你觉得有意思吗

聊着网络上的花边新闻 你觉得有意思吗

过着现代程序化的生活 你觉得有意思吗

——《有意思吗》

助手把你塞进宝马 像被追杀一样的逃跑

油门千万别踩得太狠 明天头条要有爆料

——《名利场》

后来,晚会也上了,花边新闻也变成自己了,头条爆料和自己深度捆绑了……

汪峰专辑有哪些(汪峰和不知道为什么的专辑)(3)

之后的汪峰也还在继续往前走。《存在》(2011)《生来彷徨》(2013)里的精神探讨在当时主流音乐里也算独特,虽然不宜说得过于频繁。《河流》(2015)是高一层面的总结,有一份大气,而专辑里开头的《满》也是一首不错的、和之前《名利场》《有意思吗》这些歌类似有社会意义的批判作品,类似的还有《果岭里29号》(2017)里面的《没时间干》,《2020》(2020)里面的《二手灵魂》。

从抒发个人愤懑,到总结人生心态,到批判社会现象,汪峰一直在持续向前,虽然有重复,但总也有一些新的细节。我甚至会有一种期望,汪峰站在现在的位置,深入名利场的百花丛中,应该设身处地多讲讲那些人类欲望冲击最强烈的地方发生的故事,用清醒的声音,犀利地向奢靡的名利场发起总攻。

哪怕是讲讲直播带货的体验?

汪峰专辑有哪些(汪峰和不知道为什么的专辑)(4)

而就算是那首广受恶评的《没有人在乎》,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注脚、自嘲。出道近30年,唱歌这件事,终于慢慢有了回报,但也慢慢没有人在乎你唱的是什么。唱了那些理想、自由、爱情,到头来其实没有多少人在乎。这个过程中会不会日渐疲惫,周遭也或许已经不再有那么多外界刺激,会不会自己也慢慢真的不在乎,慢慢迟钝?

汪峰专辑有哪些(汪峰和不知道为什么的专辑)(5)

或许是我的期待方向不正确,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因为确实对怀有期待,才会产生一种,对这张专辑的立意“不知道为什么”的感觉。这些歌对我没有多强的说服力,我或许猜到你想表达什么,但你不一定能打动我。

并不是说成功人士说不能和普通人共情了。特别是疫情之下,“不知道为什么”的故事在冲击着每一个人,怎么面对死亡、相不相信也是世人共同面对的,每个人都有感触。但自己直接面对,和观察别人如何面对,还是有区别的。

《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专辑同名歌,有一个MV,里面大量糟糕经历的人面向镜头自述,因为抑郁困扰、坎坷人生,而对死亡发出提问。但我想了解的是,创作者本人,是以第一人称写下这些句子的,他的理解是基于自身,还是基于对他人的观察和同理心。如果是后者,说服力会有问题。有态度的人文关怀并不是药方。

回顾一下,《青春》(2000)《我在长大》(2004)《北京北京》(2007)以及《春天里》(2009)这些自述作品里面,都有最诚挚的感触。有“看见朋友死在街上”,也有“把我像垃圾一样扔到街上”。

而终于从“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走到了“没有人在乎”,功成名就,下一步要再唱什么,要再怎么唱,都是问题。

这张专辑里有首《我不相信》和《如果你还相信》,其中第一首(谁说苟且偷生只能是我的未来 / 随波逐流注定是我的命运 / 我不相信)很容易让人想到北岛的《回答》——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也会想到食指的诗,《相信未来》。

而汪峰是致敬过《相信未来》的,在当年那首《光明》(2009)里。对比新专辑,那时的汪峰无论从作品本身还是创作状态上,都更有说服力。

新专辑里的《飞鸟》,则像是对《小鸟》(1997)的再回首,但感觉是一直已经老去的鸟。《西班牙箱琴》是另一首新专辑里能明显感觉到个人表达的作品,虽然主题是回忆。

《如刀》和《逃跑》这两首是汪峰式的讨论“爱”与“控制”的情歌,重型元素的加入也很适合这两首的主题,但总感觉缺深入人心的最后一下。

而剩下《也许我可以无视死亡》《我不相信》《孤独无法治愈》《随便吧》《如果你还相信》《不知道为什么的歌》《每个人都在失去》,以及长篇说唱的《卑微灵魂的低语》,在我看来是类似的歌。如专辑简介里说的,可能更侧重于讲述对世界的感受。但总隔着一层窗户纸。

或许这是一张偏沉重的专辑,也少了一些灵巧。没有《李建国》(1997)《我爱你,生活》(2000)《空空如也》(2009)《你走你的路》(2015)里那些汪峰偶尔才流露出的一点戏谑和举重若轻。

有一个显著变化是在制作人上。但不能说尝试了新制作人,加了重型、加了核,尝试了说唱,音乐的表达力度就能更上一层楼,只是换了个还不一定契合的方向。最关键的还是表达的内容本身,是否还有足够的说服力。

当然,放在当下的乐坛,这些创作和尝试都是值得鼓励的。

不知道过两年,汪峰会给出什么样的新表达。

【2021.09.25| No.34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