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的我真的是笑出眼泪了(我却看得很开心)
看这部电影的我真的是笑出眼泪了(我却看得很开心)一个首次拍长片的新人导演,居然能拥有这么高的创作自由度???它甚至盖过了影片本身带给我的观感——我并不是在说这部电影有多优秀。文艺与商业元素设置的失衡、故事及其节奏的断裂,都是影片非常明显的问题。不过,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一种震撼一直徘徊在我脑海里。
今年的端午档,有点挤,也有点惨。
十几部片子扎堆上映,票房却只有五亿不到。
总的来说,没有一部是值得特别推荐观看的。
但,有一部着实把我震撼到了——温仕培导演的《热带往事》。
我并不是在说这部电影有多优秀。
文艺与商业元素设置的失衡、故事及其节奏的断裂,都是影片非常明显的问题。
不过,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一种震撼一直徘徊在我脑海里。
它甚至盖过了影片本身带给我的观感——
一个首次拍长片的新人导演,居然能拥有这么高的创作自由度???
看了电影的观众应该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导演似乎并无意于把故事讲得多引人入胜,而是试图去描绘一种感觉和印象。
一种对于1997年广州炎热的夏天的感觉。
破旧的筒子楼,汗津津的肌肤,下雨时支在天桥上的简易帐篷,还有夜里的各种灯......
对于这些印象的描绘所占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影片的故事本身。
这在如今的影视创作环境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一个新人,居然有机会在处女作里去肆意探索自己的影像美学和个人风格。
毫无疑问,这主要归功于这部电影的出品公司,坏猴子影业。
今天,咱们不说电影。
咱们来说说这只替中国电影种下了一片希望的坏猴子。
坏猴子最开始的logo
>>>>起源
一切似乎还是得从《疯狂的石头》开始说起。
这个既荒诞又现实的故事,其实宁浩早在读大学期间就已经写出来了。
但那时的他也清楚地知道,想要拍这片子,肯定得上百万的制作费。
于是他转头开始写起了自己能拍得起的电影。
便有了他的前两部电影,《香火》和《绿草地》。
《香火》
这两部电影在国内比较冷门,偏文艺。
但其实通过影展,已经有人慧眼识珠,在这两部片子里发现了宁浩的潜力。
有人向他抛来橄榄枝,愿意出资帮他继续进行文艺片的创作。
然而相比于专走文艺片方向,他还是想拍些中国老百姓都喜欢看的电影。
正好,当时还有另一个人也向他发出了邀约。
钱给的没别人多,只有300万。
但创作的自由空间给足了。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这个人叫刘德华。
华仔当时在筹办一个叫"亚洲新导计划"的活动。
旨在扶持那些有才但很难出头的新导演。
他拿出自己最近三部电影的片酬合计1250万港币,作为这些导演的拍片资金。
而宁浩就是其中之一。
图源网络
后来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
在那个还是《英雄》《无极》这些中国式大片占领高地的时候,《疯狂的石头》却独辟蹊径,走了一条完全相反,但成功的路子。
350万成本,拿下了2350的票房。
宁浩也就此一炮而红,成了中国式喜剧的全新代表人物。
三年后,投资升级,场面和叙事也更加升级的《疯狂的赛车》问世。
1000万的成本,1.1亿票房。
宁浩因此也成为了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亿元票房的导演。
接二连三的商业片让宁浩的身价水涨船高,也让他惶恐和焦虑。
他给自己的工作室改名叫"坏猴子",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自己的告诫。
他不要当好猴子,他要做齐天大圣孙悟空。
>>>>坏猴子是什么
宁浩曾经解释过为什么公司取名叫"坏猴子"。
他小时候很喜欢《西游记》,喜欢孙悟空。
在他看来,那个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才是他心目中孙悟空该有的样子,
而不是后来被规训的斗战胜佛。
这股反叛性一直体现在宁浩的作品里。
从开始的《疯狂的石头》,到后来的《无人区》,
即便是后来商业性质极浓的《心花怒放》,也能明显看出来,他每次都在试图创新。
宁浩确实是只"坏猴子"。
但,只有他这么一只,那怎么行。
《心花怒放》
>>>>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
之所以有这个计划,源于电影市场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讨论电影的创作手法、文化内涵,而是票房。
甚至当他回山西老家时,好多煤老板要投资拍电影,认为"拍电影嘛,有钱就行了"。
作为一名导演,宁浩觉得受到了冒犯。
从来没听说过谁有钱就能去当宇航员,去当警察,去当科学家,
咋到了电影这儿,就成了有钱就行?
但他改变不了大环境。
于是宁浩想,能不能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来做电影,
至少保证在一个小环境小圈子内,还能做一些他们觉得还像是电影的电影。
至少保证让中国导演里,多出现几只"坏猴子"。
这个原因,说实话听起来更多地像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做法。
宁浩自己也承认这个出发点可能有些狭隘,但总而言之,结果是好的——
坏猴子72变计划,诞生了。
计划旨在培养和扶持新导演,帮他们创造一个不受市场裹挟的创作环境。
市场的事情,公司替他们考虑,他们只需要潜心拍好自己的电影。
曾经那个被扶持了的新人导演,如今终于也开始扶持起了新人导演。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薪火相传。
>>>>对于新导演的扶持
截至目前,坏猴子72变计划已经推出了4部长片。
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路阳的《绣春刀2》,申奥的《受益人》,温仕培的《热带往事》。
除了路阳以外,其余三位导演都是首次执导自己的长片。
而宁浩作为监制,参与了所有作品的拍摄。
他会利用他的经验来帮助这些导演。
比如什么坑不要踩,有哪些地方太过或者太弱了,题材的选择合不合适......
这其实是件挺难的事。
新导演嘛,总会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你得去替他避开这些坑,又得避免去干预和破坏导演的个人风格和创作思路。
而从结果上来看,宁浩是做到了。
>>>>坏猴子影业对于打造中国特色电影产业的努力
坏猴子有没有成功,现在下结论或许还为时尚早。
就目前来看,不论是72变计划里的作品还是坏猴子影业的其它作品,
虽说类型多种多样,喜剧科幻犯罪武侠啥都有,
但几乎无一例外,其故事里一定会有一些强烈的中国本土元素。
这可能还是与宁浩个人审美与口味脱不了关系。
他的特殊其实与电影无关。
他的诸多风格,在他之前都已有做得更好更极致的。
盖里奇的玩弄叙事结构,昆汀的解构,科恩兄弟的荒诞和黑色幽默。
宁浩不属于能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名字的导演。
但在中国影史里,他绝对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他是能把这些风格完美融进中国式语境的人。
市井小民作为主角,夹杂着方言的台词,穷街陋巷的场地......
如果不是因为商业成分的加入,他搞不好会成为中国的另外一个贾樟柯。
《香火》
而这份对于中国现实的关注,也被放在了坏猴子72变计划里。
用他们自己的口号来说的话,就是:
坚持影像的中国式表达。
拿已经上映的4部电影来说。
《我不是药神》,本身就是改编自发生在中国的真人真事。
《绣春刀2》,在如今仙侠玄幻当道的市场,敢拍武侠就已是颇具勇气。
《受益人》算是不太明显的一个,但里面的代驾、网吧、直播、方言等元素,还是本土味十足。
至于最新的《热带往事》,前面已经说过了,拍的就是导演对于广州炎夏的记忆。
>>>>微光
回首近十年来的中国电影,状况几乎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除前两年外,每年几乎都有七八百部电影的产出,声势浩浩荡荡。
然而能留在人们心中的好作品却寥寥无几。
所以也不能怪观众常常诟病国产片烂。
实在是国产片自己不争气。
这几年大爆的几部片子比如《药神》《少年的你》,其实并不能说有多优秀。
但它们赢在了足够真诚,以及对现实的关照。
观众对于本土题材的好故事有多么渴望,对烂片有多么深恶痛绝,由此也可见一斑。
《我不是药神》
我们常常批判中国影视创作的畸形生态环境。
但对于身在其中的创作者来说,他们大概也是有苦难言。
我相信中国有才华有天赋的导演编剧绝不在少数,只是大多数都免不了被埋没的命运。
这是电影市场唯票房论必然导向的结果。
一般来讲,电影具有娱乐、文化、艺术三种属性,
而当一部电影只需要具有娱乐性时,那么好的导演和编剧也就不是必需品了。
发掘和培养他们,太麻烦。
文牧野
没人能将这令人堪忧的影视创作环境一举推翻。
只能借由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和要求,以及像坏猴子这样的有心人去慢慢改变。
这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走的人也极少。
然而这总归是一束光。
参考资料
宁浩什么都明白,人物
专访丨宁浩,陷入沉思的"坏猴子",人民文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