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鸳鸯不羡仙的故事(愿作鸳鸯不羡仙)

鸳鸯不羡仙的故事(愿作鸳鸯不羡仙)赵少俨《百年好合图》局部鸳鸯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蕴决定了它在民间婚娶吉祥图案中必将普遍存在。而且常出现对鸳鸯的形象,这是由鸳鸯“止则相耦,飞则成双”双宿双栖的特点决定的,诸如“鸳鸯戏水”、“鸳鸯闹莲”等成语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兵器有鸳鸯剑,玉器有鸳鸯佩,植物有鸳鸯草,建筑有鸳鸯塔……可见,鸳鸯确实多以成对形象出现。赵少俨《百年好合图》局部唐朝诗人孟郊在《列女传》中有“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的千古名句,足以体现出鸳鸯的性情刚烈、永不分离的特性,而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的诗句,描绘出鸳鸯一样的夫妻生活如神仙般和睦、幸福。赵少俨《百年好合图》局部

原创头条首发,喜欢艺术,热爱书画的朋友欢迎关注!

千百年来,鸳鸯象征着夫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忠贞不渝、誓死不离的美好婚姻。

鸳鸯不羡仙的故事(愿作鸳鸯不羡仙)(1)

赵少俨《百年好合图》

关于鸳鸯的记载,《诗经》:“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可见鸳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作为祥禽出现,后来西晋崔豹在《古今注·鸟兽》对其有过详尽的描述:“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鸣曰鸯。”司马相如《琴歌》中也有“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的描述,自古鸳鸯便被民间认为是夫妻对婚姻忠贞不二的美好形象。

鸳鸯不羡仙的故事(愿作鸳鸯不羡仙)(2)

赵少俨《百年好合图》局部

唐朝诗人孟郊在《列女传》中有“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的千古名句,足以体现出鸳鸯的性情刚烈、永不分离的特性,而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的诗句,描绘出鸳鸯一样的夫妻生活如神仙般和睦、幸福。

鸳鸯不羡仙的故事(愿作鸳鸯不羡仙)(3)

赵少俨《百年好合图》局部

鸳鸯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蕴决定了它在民间婚娶吉祥图案中必将普遍存在。而且常出现对鸳鸯的形象,这是由鸳鸯“止则相耦,飞则成双”双宿双栖的特点决定的,诸如“鸳鸯戏水”、“鸳鸯闹莲”等成语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兵器有鸳鸯剑,玉器有鸳鸯佩,植物有鸳鸯草,建筑有鸳鸯塔……可见,鸳鸯确实多以成对形象出现。

鸳鸯不羡仙的故事(愿作鸳鸯不羡仙)(4)

赵少俨《百年好合图》局部

在民间婚娶活动中,鸳鸯形象多见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比如纺织品中有鸳鸯被、鸳鸯褥、鸳鸯毯、鸳鸯枕、鸳鸯棉、鸳鸯肚兜等;年画中有“鸳鸯戏水图”、“鸳鸯戏荷图“等。食品中有鸳鸯酥、鸳鸯饼等,均借鸳鸯夫妻恩爱、幸福美满的吉祥寓意。

鸳鸯不羡仙的故事(愿作鸳鸯不羡仙)(5)

鸳鸯

作者:赵少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创作研究室主任。师从霍春阳先生,中国当代花鸟画代表画家

想了解更多赵少俨相关资讯,赵少俨书画鉴赏收藏,请后台私信以及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有专业人员与您联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