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海湾危机会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吗知乎(海湾危机会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吗)

海湾危机会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吗知乎(海湾危机会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吗)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今年年初的一份《国际能源统计评论》估计,欧佩克13个成员国的最大石油生产能力每天可达2824万桶,其中伊拉克最大石油生产能力为每天350万桶,科威特最大生产能力为每天180万桶,扣除伊科最大石油生产能力和当月欧佩克每天2400万桶的产量,这样,不包括伊科在内的欧佩克11个成员国的剩余石油生产能力为每天400万桶,正好等于伊科所损失的出口量。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份报告是保守的。首先,沙特阿拉伯5月份的石油日产量为570万桶,而不久前它又提出每天将增产200万桶,这样,其石油日产量将达770万桶,远大于报告中所提出的日产700万桶最大生产能力。1979年,沙特阿拉伯石油产量每天曾高达1050万桶,当时其最大生产能力估计为日产1150万桶左右。因而我们认为,扣除80年代可能关闭的一部分油井,目前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实际生产能力至少在日产900-1000万桶,仅它一国就

文件编号:A129/H09/0137

刊发时间:2019年10月9日

海湾危机会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吗?

王能全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悍然出兵入侵、随后又公然宣布吞并科威特,国际石油市场由此产生了较大的波动。由于石油是世界经济的血液,油价的涨跌对世界各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未来的国际石油形势如何是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此探讨一二。

一、近期发生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自8月2日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油价由每桶18美元左右上升到31美元。详细分析一下国际石油市场产销状况,我们认为这种混乱是一种心理恐慌和投机,而不是由于产销不平衡所致,国际石油市场不会出现第三次石油危机。其理由如下:

海湾危机会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吗知乎(海湾危机会引发第三次石油危机吗)(1)

1.世界还存在每天约600万桶有形和无形石油剩余生产能力,足以弥补伊拉克和科威特被禁运的石油缺口。在伊拉克入侵和吞并科威特之前,据权威性的石油杂志和专家估计,世界最大石油生产能力约为每天7000万桶,而1990年5月,世界石油实际产量每天只有6200万桶,世界石油剩余生产能力约为每天800万桶。当月,伊拉克的石油产量为每天305万桶,科威特为180万桶,合计为每天485万桶,扣除伊科的国内用油,估计伊科完全停止出口石油,国际石油市场每天的损失约400万桶左右。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今年年初的一份《国际能源统计评论》估计,欧佩克13个成员国的最大石油生产能力每天可达2824万桶,其中伊拉克最大石油生产能力为每天350万桶,科威特最大生产能力为每天180万桶,扣除伊科最大石油生产能力和当月欧佩克每天2400万桶的产量,这样,不包括伊科在内的欧佩克11个成员国的剩余石油生产能力为每天400万桶,正好等于伊科所损失的出口量。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份报告是保守的。首先,沙特阿拉伯5月份的石油日产量为570万桶,而不久前它又提出每天将增产200万桶,这样,其石油日产量将达770万桶,远大于报告中所提出的日产700万桶最大生产能力。1979年,沙特阿拉伯石油产量每天曾高达1050万桶,当时其最大生产能力估计为日产1150万桶左右。因而我们认为,扣除80年代可能关闭的一部分油井,目前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实际生产能力至少在日产900-1000万桶,仅它一国就可弥补伊科石油出口损失二分之一以上;其次,今年8月底欧佩克的紧急会议决定,允许成员国在海湾危机期间增加石油产量,除伊朗反对外,其余10国同意每天增产400万桶,以弥补伊科所损失的石油。这说明,欧佩克成员国的实际最大生产能力远大于中央情报局的估计,弥补国际石油市场因伊拉克和科威特石油被禁出口的部分是不成问题的,估计石油剩余生产能力为每天550万桶。

此外,世界上还存在一定数量无形的石油剩余生产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联。虽然自1988年以来,苏联石油产量不断下降,1990年5月其石油日产量已从1989年的1215万桶下降到1160万桶,不再具有增产的能力,但目前国际石油市场的高油价将刺激苏联压国内消费,减少向东欧等国的出口,增加向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油量,乘机获取国内经济建设所必须的硬通货,如从今年9月份开始,苏联向南朝鲜提供42万桶原油。列入这类国家的可能还有埃及、也门、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国。这些国家的无形石油剩余生产能力估计为日产50-100万桶。

2.西方石油消费国拥有大量石油储备,可应付国际石油市场的冲击。据国际能源机构8月份的《每月石油市场报道》统计,今年7月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4国陆上石油储备高达4.71亿吨,相当于150天的进口量,可供这些国家消费99天,为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国还拥有6亿桶战略石油储备,足以弥补每天150万桶的缺额达400天之久。8月8日,美国就动用石油储备问题已同盟国进行过磋商;9日,国际能源机构准备,如果石油供应情况进一步恶化,就将采取应急措施;10月,布什签署一项法案,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权限延长一个月。所有这一切表明,西方石油消费国已拥有并准备使用抑制国际石油形势进一步混乱的手段,国际石油市场不可能再混乱下去。

3.欧佩克形同虚设,无力再抬高油价。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飞涨,欧佩克随后通过决议,提高自己的石油官价,确认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并尽力将它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从而形成世界范围的高油价。如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国际石油市场现货价格涨到每桶14美元以上。1973年12月24日欧佩克决定,从1974年1月1日起将油价由危机前的每桶5.61美元提高到11.651美元,这一价格水平维持了近两年时间;1978年底“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国际石油市场现货价格涨到每桶45美元左右,1980年6月欧佩克将油价定在每桶32美元,并维持到1983年初。但是,由于伊拉克入侵、吞并科威特,并公开扬言要推翻沙特阿拉伯王室的统治,沙特阿拉伯已与伊拉克走上了公开对抗的道路,并且各拉一部分国家在自己的周围,欧佩克已经分裂,在石油产量、尤其是油价方面不可能达成有效的协议,不能随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而抬高价格,油价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从而不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并维持一个统一的价格。

4.当前油价的上涨是由心理因素和投机所致,其势头不会维持很久,而且对石油官价的影响也不很大。国际石油市场存在大量无组织的单个参与者,如国际大石油公司、私人公司、国有公司和一些卖空买空的投机者。由于石油是一个对政治很敏感的商品,油价的涨落受国际风云变化的影响很大,如两伊战争、美国入侵巴拉马、沙特阿拉伯前石油大臣亚马尼的下台都曾使油价上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西方在海湾大量布军,有世界油库之称的海湾充满了火药味,美国商人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中东天气预报是1万度,多云,人们由此担心中东石油供应可能中断,从而抢购石油,引起油价的上涨。

此外,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了一个重大结构性变化,即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买卖为代表的石油期货活动日益活跃。从1983年3月该交易所进行原油期货交易以来,目前已有伦敦、鹿特丹和新加坡等地进行石油期货交易活动。据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纳赛尔估计,1985年,石油期货交易量平均每天为1590万桶,等于当年欧佩克的原油产量,而到1989年4月,仅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平均每天的石油期货交易量就超过1亿桶,差不多是资本主义世界石油消费量的1倍。石油期货价格由此也就成了国际石油价格走势的一个标志。但是,石油期货完全是一种投机性买卖,其参加者大部分与石油业没有关系,是一些金融巨头,它们对石油并不感兴趣,而是通过买卖活动攫取利润;石油期货极少按期交易,而是在交货前就多次转手;石油期货价格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国际石油市场供求状况,在国际风云急剧变化时会剧烈波动,但市场真实情况一旦被人们所了解,就将转入平稳;而且,期货价格对各国售油官价并没有多大直接影响。如我们目前所听到的油价突破每桶31美元,指的是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10月份交货的布伦特混合油和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份交货的轻质油期货价格,但在欧佩克同意大多数成员国增产的情况下,8月27、28日下跌4美元。

二、如果危机不再扩大化,油价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将波动不已,但总的趋势是看跌

国际石油形势的走向将与海湾危机有直接关系。海湾危机如果急剧恶化,沙特阿拉伯油田被毁并使海湾出口通道受阻,国际石油价格不可避免将再涨。但如果海湾危机不再扩大化,国际石油价格将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波状下降。其原因有:

1.受一些无法测知的因素和季节性影响,中期国际石油价格仍将存在一定幅度的起伏。(1)大量无法测知的因素将影响油价的走向。虽然世界现有石油生产能力足以弥补被伊科被禁止的石油出口量,但仍应指出的是,这种平衡是脆弱的:首先,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现有石油剩余生产能力的一半左右,是弥补伊科石油损失的中坚力量,但沙特阿拉伯是海湾危机的前线国家,涉及沙特阿拉伯石油生产的任何传闻和谣言都将给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心理恐慌,从而推动油价的上涨;其次,从中东到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区有数千里的路程,石油大都靠油轮、尤其是一些超级油轮输送,其中如有一至二艘超级油轮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出现问题,也将使市场产生恐慌,使油价上涨。(2)季节性因素将使油价涨落。国际石油市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冬季石油消费旺季时,油价相应地将上涨,而夏季消费淡季时,油价相应地将下跌。目前,冬季即将来临,世界石油消费量将上升,如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的石油需求将从第三季节的每天3780万桶上升到3890万桶,这样今年冬季国际石油价格将会出现季节性上升的情况;而到1991年第二季度,随着春季的到来,世界石油消费量将下降,该机构估计,届时经合组织国家每天的石油消费只有3610万桶,这样,国际石油价格又会出现季节性下降。

2.沙特阿拉伯的“长期石油战略”、与西方国家的特殊关系和与伊拉克的公开对抗,将使其迅速扩大产量,逐渐压低国际石油价格。而且,沙特阿拉伯具有压低国际石油价格的能力。

首先,沙特阿拉伯的“长期石油战略”是反对过分抬高油价,努力维持一个合理的国际石油价格。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1990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探明石油储量为2549.59亿桶,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25.46%,其石油可生产年限为142年,若按1989年的平均日产量计算,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可生产到2131年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石油资源,沙特阿拉伯必须有一个长期石油战略。一般认为,沙特阿拉伯的长期石油战略是将国际石油价格保持在替代能源价格之下,以便在替代能源广泛使用之前将它的石油资源大部分售完,只留小部分作化工原料和供本国之需。正是出于这一战略,沙特阿拉伯一直反对过分提高油价,并于1986年使用其巨大的石油产量在短时间里将油价由每桶28美元压低到9美元左右。因此,沙特阿拉伯在欧佩克内部有油价上的鸽派之称。与沙特阿拉伯情况基本相同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也持同样的立场。综合各种材料,替代能源的价格约为每桶石油当量20美元,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已大大高于这一水平。

其次,与西方、尤其是与美国密切的经济关系,迫使沙特阿拉伯不敢听任油价放任自流。西方石油消费国需要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但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也离不开西方的市场,如果油价过高使西方经济衰退,首当其冲的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收入减少。此外,沙特阿拉伯的工业化、国防建设需西方的技术和装备,它还在西方国家拥有上千亿美元的资产,所有这一切决定沙特阿拉伯必须与西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要保持西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不能使油价升得过高。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大举出兵海湾,尤其在沙特阿拉伯驻有重兵,究其根本是为了石油。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一种回报,沙特阿拉伯也将倾其力大量生产石油,维持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压低油价。

第三,沙特阿拉伯有可能在油价上与伊拉克打一场战争。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相反,由于石油资源相对较少、人口众多和资金需求大,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亚等国主张低产高价,通过控制产量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维持尽可能高的油价。在欧佩克内部,它们属于价格上的鹰派。由于两伊战争结束后恢复国内经济所需,伊拉克在今年7月发难,公开指责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超产压价,并以武力相威胁。今年7月底的欧佩克87届部长级会议上,面对伊拉克的枪口,该组织被迫在油价不断下跌时将油价每桶提高3美元,以满足伊拉克的要求。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次会议上提高的油价是枪杆逼出来的,是违反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本意的。随着海湾危机的公开化和美军的进驻,沙特阿拉伯不顾欧佩克是否召开会议同意增产和伊拉克的一再警告,公开宣布将增加产量压低油价,打一场油价战,占伊拉克90%以上外汇收入来源的石油收入尽量减少,从经济上制服伊拉克。

第四,沙特阿拉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压低国际石油价格能力的国家。从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演变的历史经验看,要想控制国际石油市场,必须具备在短时间内减少或增加石油产量的能力。从实际情况看,世界上具有这种能力的国家只有沙特阿拉伯。当前,包括苏联在内的产油国,基本上都接近或按最大生产能力进行生产,只有沙特阿拉伯例外。70年代,沙特阿拉伯的最大产量曾达每日1050万桶,80年代其最低产量为每日200万桶,机动生产能力为每日850万桶。据今年8月17日的外电报道,沙特阿拉伯准备在几个月里把石油日产量从530万桶增加到1250万桶,恢复80年代因关闭一部分油井而失去的生产能力。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生产历史、地质储量情况和经济实力看,这一计划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届时沙特阿拉伯将成为石油巨人,主宰油价,国际石油价格将随着其产量的增大而不断下跌。

三、90年代中期前后,国际石油价格将重新跌回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在每桶20美元上下

去年下半年,面对即将来临的90年代,世界上不少专家和机构纷纷对未来10年的国际石油形势发表见解,大多数认为,90年代中期左右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危机。但是,海湾危机将彻底扭转90年代国际石油形势的走向。90年代中期不但不会出现上述所说的石油危机,而且在这前后,国际石油价格将跌回并在一段时期内维持在每桶20美元上下。石油毕竟是一种商品,其价格是无法靠武力或其他政治力量长时间维持的,它只能受制于供求规律。可以说,1990年,世界对石油的需求达到了顶点。其理由有:

1.在政治上,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将再次开展摆脱对石油、尤其对海湾地区石油严重依赖的活动。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西方经济以很大的冲击,西方工业化国家由此开展了节能、开发替代能源、进行能源多样化和在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开发石油的工作,以摆脱对石油、尤其对欧佩克石油的严重依赖。经过近5年的努力,上述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4年,西方国家的石油需求从1979年的每天5200万桶下降到4570万桶,欧佩克的产量由1979年的每天3090万桶下降到1985年的1445万桶。但是,1986年油价暴跌后,由于受低油价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上述活动放慢,石油消费量又逐渐回升,欧佩克势力又逐渐恢复。1989年经合组织国家石油消费比1988年上升1.2%,1990年前两个季度又比1989年同期上升1.5%,欧佩克的石油产量由1985年的每天1445万桶上升到今年5月份的2400万桶。这种情况造成了世界、特别是西方对欧佩克、尤其是该组织海湾成员国的依赖加重了。

不过,面对海湾危机造成的石油冲击,世界有些国家领导人和一些专家又发出呼吁,要重新开展节能、能源多样化和寻找替代能源的活动。8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呼吁美国人用油要节制;美国国会议员又在呼吁制定新的能源战略,准备恢复卡特政府时期实施过或是强化了的一些节能计划和生产替代能源的计划。8月上旬,日本政府决定召开推进节省能源和资源的会议,促进节省能源,减少石油消费量。8月16日,国际能源机构专家开会讨论了各国发电站用天然气和煤取代石油发电的可行性,并研究了减少石油消费和扩大各国石油生产的问题。9月上旬,拉美能源组织准备利用当前形势,把波斯湾的危机变成加强本国能源部门的一种因素,通过拉美能源组织确定自己的政策来克服那些危及该地区能源供应安全的因素。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认为,海湾危机将迫使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再次认识到,有必要在不那么依赖石油的基础上制订能源政策。

2.从经济上看,当前的国际石油价格已高到刺激石油消费国进行能源替代、能源多样化、节能和加紧开发石油的水平,世界石油消费量可能将下降,而产量会上升。

(1)从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和80年代国际石油形势的演变看,只要国际石油价格较长时间每桶高于20美元,而不必等到发生第三次石油危机,使油价涨到每桶30美元以上,就足以导致世界石油消费的下降。首先,据80年代的实际数据测算,如果油价维持在每桶8-12美元,就可用煤替代石油;而油价上升到每桶15美元时,燃料油就不能和煤及天然气争夺市场,从而导致煤和天然气进一步挤占石油的市场。1979到1985年间,世界石油消费量减少了10%,但煤和天然气却上升了32%。其次,西方大企业的节能数据表明,油价每桶20美元就足以刺激大力进行节能。另据《中东经济概览》估计,仅现有的技术和不进行大的投资,到本世纪末石油消费国在能源使用上仍能减少30%。从上述材料可看出,从1990年开始世界、尤其是西方的石油消费将下降,国际能源机构认为,1990年第四季度经合组织石油消费与1989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1991年第二季度将减少1.5%。

(2)非欧佩克、尤其是美国将在当前油价的刺激下扩大石油生产,从而有可能减少世界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1986年油价暴跌后,由于低油价的影响,非欧佩克石油产量徘徊不前,美国石油产量则大幅度下降,如1989年前者的产量维持在每天2880万桶,后者则从1988年的每天816.59万桶下降到767.56万桶。美国45万口低产井关闭,每天石油产量仅此就减少约130万桶。当前的油价将扭转这种情况。据估计,美国低产井的成本大约为每桶18美元,因而这些低产井将逐渐恢复生产;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地区北海正在出现一个新的投资开发高潮,今后26年将有80多个油田投入开发,仅90年代就有52个油田开发,英国在今后25年还将出口石油。此外,西方一些大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成本很低,如埃克森公司能以每桶能源当量5.10美元开发油田,而飞马石油公司仅为3.10美元。因此,这些公司在海湾危机前就在苏联北极、新几内亚的赤道地区广泛寻找石油,当前的海湾危机将更加剧这种势头。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的油价水平将刺激二次、三次采收技术更为广泛使用,从而提高石油产量。一般来说,石油生产是指靠地质自然压力或加水加压来生产的,但这种方法仅能生产出10%左右的探明石油储量,大量石油还留在地下,要靠加热、加聚合物,二氧化碳和活性剂等二次、三次采收技术来回收。据《石油情报周刊》提供的数据,上述四种办法的成本前三种分别为15、17、20美元一桶,后一种为30美元一桶。二次、三次采收技术可回收探明石油储量的30-60%。这样,如果这类技术投入使用,在不进行新的勘探的基础上就可增加石油产量。

3.20美元是石油价格的“临界点”,油价如若长期超过这一水平,常规石油有被替代的危险。当今世界已具备了开发石油替代物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一般来说,所谓石油是指API 22度以上的常规石油,国际石油市场上交易的石油大都指的就是这种石油。但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着大量API 22度以下的非常规石油,如沥青、超重油、焦油砂和油页岩等,它们是目前可找到的常规石油最现实的替代物。从资源上说,世界三个最大非常规石油储地--美国绿河沿油页岩、加拿大的阿尔贝莱特的焦油砂和委内瑞拉奥里诺科的重油--其已知储量为4万亿桶,是已知常规石油最终储量的2倍。从生产上来说,1988年9月世界非常规石油的产量为日产50万桶。非常规石油的生产数量虽小,但其意义却是巨大的:(1)证明当今世界已具备了开发非常规石油的技术,如用加注热水和蒸汽驱动开发超重油、沥青;(2)非常规石油的开发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埃索资源公司的冷湖重油工程在美国标准原油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每桶超过15美元时就可获利,英国石油公司在狼谷的重油工程成本为每桶5.40美元,加拿大合成石油公司从焦油砂中生产日产14万桶34度合成石油的成本为每桶11.07美元。因此,一旦国际石油价格每桶长时间高于20美元,就将刺激非常规石油的大规模开发,从而造成常规石油被替代。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沙特阿拉伯前石油大臣亚马尼一直主张欧佩克在90年代应将油价维持在18美元。从这点考虑,每桶20美元是90年代最合理的价格。

(本文发表于《西亚非洲》,1990年第6期。)

免责声明:本人撰写和发表的文章,仅是个人研究心得,不代表任何组织和单位,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