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的猜想李米结局(边缘人物的爱成了灰色中的一抹暖色)
李米的猜想李米结局(边缘人物的爱成了灰色中的一抹暖色)从影片开始到结束,周迅饰演的李米一共出现7次哭戏,但如果根据电影里李米的心态状态和情景进行分类划分的话,7次哭戏其实是4大段哭戏。当时三十四岁的周迅在这部电影之前就出演了很多电视剧、电影。一向被人成为灵气的她,也在这部电影里交出她不俗的演技,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她的哭戏。昆明因为临近金世界上最大的毒源“金三角”,外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人文屏障没能隔绝这里常年发生的,甚至占了全国或者世界各地一半的毒品运输犯罪。在逃窜-涌进-逃窜-涌进等周而复始的毒品交易底下,是无数铤而走险,希望通过毒品改变自己命运的亡命之徒。他们常年走在这样的边界里,成了边缘上的人物,但付出的成本往往就是自己的生命。李米就是在这样的城市里,兜兜转转、神神叨叨地“猜想”了4年,直到命运的提线人将她和她所期盼的人拾掇一起,却碰撞出生命的红色之花。
“我们都不起眼,没有人在乎我们。” ——李米
2008年《李米的猜想》上映前剧组内部就针对影片名字做了激烈的讨论,剧组人员分成两派。曹保平作为导演和剧本的创作人,一直坚持沿用自己最初创作时取的《李米的遭遇》;而监制陈国富和邓超一直坚持采用《李米的猜想》。
没曾想最后上映时,华谊兄弟采用“猜想”向外公布。
影片镜头一开始就是打扮中性、熟练地抽着烟,接着客人的女司机李米,神神叨叨地念着一堆数字。这座承载着李米的神神叨叨、无数猜疑的城市是云南昆明。
昆明因为临近金世界上最大的毒源“金三角”,外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人文屏障没能隔绝这里常年发生的,甚至占了全国或者世界各地一半的毒品运输犯罪。
在逃窜-涌进-逃窜-涌进等周而复始的毒品交易底下,是无数铤而走险,希望通过毒品改变自己命运的亡命之徒。他们常年走在这样的边界里,成了边缘上的人物,但付出的成本往往就是自己的生命。
李米就是在这样的城市里,兜兜转转、神神叨叨地“猜想”了4年,直到命运的提线人将她和她所期盼的人拾掇一起,却碰撞出生命的红色之花。
当时三十四岁的周迅在这部电影之前就出演了很多电视剧、电影。一向被人成为灵气的她,也在这部电影里交出她不俗的演技,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她的哭戏。
从影片开始到结束,周迅饰演的李米一共出现7次哭戏,但如果根据电影里李米的心态状态和情景进行分类划分的话,7次哭戏其实是4大段哭戏。
正是这4段的哭戏,从浅到深,逐渐地向银幕前作为平凡人的我们揭开了那群常年游走在法律以及正常生活之外的边缘群体现状,同时也借由眼泪,向观众揭示毒品走私对家庭、爱情的残酷面。
第一哭:被逼中性的边缘人物 濒临死亡的无声呼喊李米询问乘客有没有见过方文。4年过去了,她发现她完全找不到方文——一个不知道还算不算是自己男朋友的男朋友。
李米的父母以方文没钱没法照顾自己的女儿为理由拒绝两人的交往后,方文为了向她父母展示自己会有未来而远走他乡赚钱。但这一走就是4年。
与男朋友分开后的李米也挣脱了父母的管控,接过方文出租车司机的身份,用这样的方式记住方文,也边寻找方文。
当李米被裘火贵挟持后,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李米哭了。
李米哭得无声、抽抽搭搭地。泪水打在中性穿搭风格的衬衫上,边缘人物的性别在灰色区域面前似乎没了差别。
更多的时候,灰色区域要求当事人像个男人一样,能自己在高速路上换轮胎,能硬气地回怼不讲理的乘客,必要时甩他一巴掌。这样的生活不待见柔弱的女人。所以李米学会了强硬。
以寻找方文为生活重心的她到底也只是个柔弱女子。
生活要求李米变成这强硬的人,可濒临死亡时的呼喊却没人听见时,李米无法再强硬了。
第二哭:获救后不得不面对的崩溃人生当裘水天因为李米当时一句无心的“你那个小香我认识啊”而放了李米后,李米劫后余生获救了。
但在这之前,不管是加油站里她不惜自残自己,只为获得血向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求救,或者是刚脱离虎口,裘火贵就追上来,拽拉她的时候,她挣扎着,疲软但不能松懈。
可这一切,比起她寻找了方文4年了还是没有结果的事实,都算是小事。
面对叶倾城一再地入侵她的生活隐私,她内心的伤痛被揭开,她再也无法硬气地回着:你知道我找到他后最想干的是什么吗?我最想说的是“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
当李米哭着说“一个都没有”的时候,镜头聚焦在她面部。以叶倾城为代表的正义暂时退到黑暗的角落里,而以李米为代表的边缘人物裸露在镜头亮出,像是导演给的一抹同情,哪怕短暂。
生活留给她的是崩溃和绝望,所以她在叶倾城的车上哭了。
此时李米的哭也宣告了以她为代表的无数边缘人物家庭的失望。在李米之外,是成千上百,因为贫穷、因为毒品而破裂的情侣和家庭。他们心存侥幸地期盼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的家庭能回到正轨,可是一次次地失望后,旁人一句话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再也无法应对崩溃的人生。
第三哭:思念的蛇成了钻心蛊比起死亡和崩溃的生活,男友方文的出现直接将李米推向更深的绝望。
命运此刻为李米画的大圈,也不懂是为了圆她多年的梦还是嘲笑她多年的等待。
在昆明大街小巷游走无数遍的李米,最后没想到会在派出所里与方文重逢,只不过方文是马冰——安抚着怀里陌生女人的陌生又熟悉的人。
李米发疯似地追出派出所,连叶倾城这个多年警察的劲儿也拉不住她。她疯了似地朝马冰跑去。从派出所到天桥,从天桥到天桥底下,李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她念着这4年来,方文寄给她的54封信。
“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上爬行的蛇”。
“李米,我觉得这一切都要实现了”。
“我看得见我们未来超市的样子”。
好多人都因为这些台词而跟着周迅哭了。
马冰面对李米的穷追不舍,承认了他就是方文,他不爱她了,他有了其他的女人。
李米的面部表情特写里,她为方文的不肯认而悲伤绝望地大哭,然后听到方文承认了,她开心地带着泪笑着,因为她终于找到方文了,可当明白这一切只是说明了方文不再爱她了后,她又转为心如刀绞的恸哭,为自己独自坚持了4年的爱情的死亡而撕心裂肺,最后她甚至不惜自欺欺人,说自己认错人了,她跟马冰道歉。
因为只有承认她认错人了,方文就还躲在她看不见的角落里,方文还爱着她,爱情还没死,她的心也就还没死。
周迅在接受节目采访时,说到当时拍摄这个情节时,拍了大概有3、4遍。当时的她根本没注意到周围直面而来的撞车危险,还在天桥上哭得跪地,姿势宛如天桥上的乞丐。全程里,她一直是李米,那个痛彻心扉的李米。
第四哭: 李米成了方文,继续生活当方文上一秒临死之前要求“不要告诉李米今天发生的事”,下一秒他就直接死在李米的面前。
李米花了4年的时间寻找方文是找到了,可是他们没能重逢。真要说的话,这样另类地用死的“重逢”接近残酷。
影片的最后,李米和警官一起观看方文相机里的影像。
当李米边看边哭的时候,她也在笑。
哭的时候,她是李米。她为从此世间没有了鲜活的方文而哭,为她最终没能找到方文、与方文重逢而哭,为她再也收不到方文的信件、为没了信件里的那份甜蜜与期待而哭。
笑的时候,她是方文。因为她成了当初那个站在相机后面,偷偷观察着自己的方文。用方文的视角去回忆以前的自己。她像方文一样,看着绝境中、百无聊赖中以及强硬时自己的各种状态而笑。但这些笑也是发自李米的笑,因为这4年来的等待都被方文看见了。
从超时空的角度来说,李米与方文重逢了。
“我们都不起眼,没有人在乎我们”这句话因为爱情被短暂地打破了——方文不起眼,但李米在乎他,为此寻找他4年。李米不起眼,但方文一直密切地看着她,为俩人共同的超市而玩命。
周而复始的循环 抛物线的顶点与低点是一群人从最初陌生人面前自己差点被杀后的无声哭泣,到躲在房间里的痛哭,然后到重逢后发现方文不再爱自己后的绝望与自欺欺人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到最后看着方文的录像,重回无声但带笑的哭,四段哭泣构成一段坎坷但接近抛物线的抛物线。
以李米为点所呈现的灰色地带人物的面往往被忽略在点线里。而情节里的李米哪怕哭得无声,也能被观众看见,但那些展开面以及往里边儿深入的边缘人物的绝望和撕心裂肺的痛哭却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听见。
人们往往“看见”的是像天桥上被杀的方文这样的形象。可是出事后鲜血泊包含的却不止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群不被在乎的人。
贫穷成了原罪的时候,人大概是百口莫辩。于是有很多人选择跟方文一样,走上没有回程的岔路。
2008年影片上映时,有部分的声音斥责这个以真实新闻事件为故事底色的影片是为了迎合当时的七夕档而生搬硬套地要与爱情扯上关系。
然而,深入看这部电影后会发现,这部边缘人物占满主线的电影确实不能剥离开爱情的主线,因为灰色地带人物的生活本就压抑得令人绝望,看不到出路。但是因为加入爱情,故事有了可以串联和深入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爱情赋予了这群边缘人物回到正轨生活的希望。
裘水天对小香的爱,裘火贵对家人的爱和方文对李米的爱,李米对方文的爱等,让故事重叠起来并碰撞出冲突。这些爱成了这些边缘人物的一抹暖色,也间接地衬托出犯罪的冷酷。
灰色地带里的暖色 边缘人物走向何方接近影片的结尾,李米独白的那一段里,中间曾陷入沉寂。黑白之外,没有其它色彩,如同边缘人物的一生,转个身,是不见底的黑色,亡命之徒,支离破碎的家庭,不可得的爱情。无法转身的背后,是需要被爱唤醒的白色,是平凡得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点滴,是一间不大的超市,是学生时期的简单快乐。
黑白又像是为边缘人物的走向而沉默。他们最终会继续这样的生活吗?还是会有别人的爱来带他们走出灰色呢?
我是简安,喜欢我的文字的话,记得关注我呀~我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