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百喻经里的故事)
百喻经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百喻经里的故事)医生回来后,见他这个样子,就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才说出了真相。医生听后,又气又慌,说他是个傻子,一点道理都不懂。当即就把他喝剩了的药水,又给他灌了下去,这才使他把先前喝下的药水全部呕吐了出来,肚子才感到不是那么胀了。不料这个医生有点小事出去了一会儿,这个人就等不及了,他认为自己也能治病,就把灌肠的药水端起来喝下肚去。没想到这药水非常见效,马上肚子就胀疼了起来,疼得他直哼哼。这个故事譬喻凡夫之人也是这样,他们看到女人的一根头发掉在地上,自己则说我要持戒,不能把它捡起来。可是后来又受无明之心的干扰,对整个人身的三十六部位,都不认为是丑恶和肮脏的,还要贪恋着这些不洁的东西,而且根本不知道羞愧,至死也不读愿意离开,就象故事中的那个大臣一样,把三十六把凳子挑在肩上,不知道这是人生的负担。这个故事里说三十六把凳子,就是比喻佛教所说的人身三十六种不洁之物,这是指人身由三十六种要素构成,分为三相、身器、内
为王负机喻:拿与挑之间的选择从前有一个国王,有一天,要到御花园里去散散心,就对一个大臣说:『你为我拿一把凳子到御花园里去吧,我要在那里休息休息,玩赏玩赏。』
这个大臣,觉得替国王拿一把凳子,是一件令人感到羞耻的事情,不太情愿,于是就禀告国王说:『臣不能拿,只想挑。』
国王看他这样,也不好勉强,就叫人拿三十六把凳子来,装成一担,命令他挑到御花园里去。
他虽然感到挑着吃力,但事到如今也只好挑去了。当时的人都讥笑这个大臣说:『看,这也算是一种爱面子哟!』
这个故事譬喻凡夫之人也是这样,他们看到女人的一根头发掉在地上,自己则说我要持戒,不能把它捡起来。可是后来又受无明之心的干扰,对整个人身的三十六部位,都不认为是丑恶和肮脏的,还要贪恋着这些不洁的东西,而且根本不知道羞愧,至死也不读愿意离开,就象故事中的那个大臣一样,把三十六把凳子挑在肩上,不知道这是人生的负担。这个故事里说三十六把凳子,就是比喻佛教所说的人身三十六种不洁之物,这是指人身由三十六种要素构成,分为三相、身器、内含三类,外相有十二种,如发、毛、爪、齿、屎、尿、眵、泪、涎、唾、垢、汗等,身器也是十二种,如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等,内含也有十二种,如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等。佛教认为人身的三十六种器物都是不洁之物,都是人的负担,如果修成正果之后,就不会再受这三十六种器物的束缚与负累。
就这个故事本身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一种行为,有人认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是犯傻,故事中的人物及当时的人们也是这样看的;但也有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为了人格的尊严,吃点亏是值得的。这类事情,无论古代现代,也无论远处还是我们身边,都会经常碰到,只是人们的看法不同而已。这也说明人生在世总有许多不自由的时候,为此而必须让自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倒灌喻:自己治病从前有一个人,肛门里面出了毛病,医生来看了之后,告诉他说只有灌肠才能治好。医生于是调好了灌洗药水,准备了灌肠器具,就要准备给他灌。
不料这个医生有点小事出去了一会儿,这个人就等不及了,他认为自己也能治病,就把灌肠的药水端起来喝下肚去。没想到这药水非常见效,马上肚子就胀疼了起来,疼得他直哼哼。
医生回来后,见他这个样子,就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才说出了真相。医生听后,又气又慌,说他是个傻子,一点道理都不懂。当即就把他喝剩了的药水,又给他灌了下去,这才使他把先前喝下的药水全部呕吐了出来,肚子才感到不是那么胀了。
这个故事譬喻凡夫之人也是这样,他们想按照佛教的说法来修习禅定等,想由此而悟得佛教所说的深奥道理。但佛教的内容太多,人们往往不容易分辨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因此选择起来也往往不得要领。这个故事是说人们的修习中,往往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根本含义,就会在修习的方法上弄错,这样的修习就是盲修瞎练,长此以往,不会有任何效果。这就象故事中的那个愚人,用错误的方法来服药,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引出更多的毛病。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故事是不相信医生,而完全相信自己的典型的例子。在现实中,确实就有很多不相信各类专门知识,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承认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遇到不懂的东西就要虚心学习,把情况弄清楚了再去做,就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了。
为熊所啮喻:有毛的都是熊从前有父子两人和另一个同伴上山去打猎,他的儿子先走近森林,没料到竟被熊咬了一口,浑身血淋淋的,赶忙逃出森林,来到父亲身边。
父亲问他怎么伤成这个样子,他告诉父亲说:『有一种东西,身上长满又细又长的毛发,是它伤害了我。』
父亲听了这话,就气不打一处来,立即拿着弓箭,跑到森林里去,看见了一个入山修道的老人家,须眉头发都很长,像个毛人似的,他举起弓来就要射去,说道:『好你个长毛的,不要逃,吃我一箭!』
这时一旁的同伴劝阻他说:『为什么要射他,这是人,并没有伤害你,要射就射伤害了你儿子的那个东西。』
这个故事譬喻世间愚人也是这样,他受到了穿着法衣却没有道行的人的辱骂,于是就想报复,但找错了对象,就使自己的报复伤害了无辜的人。就象故事中的那个父亲,因为熊伤害了自己的儿子,却要射那个仙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熊身上长毛,但长毛的不一定都是熊,部分特征的相似,并不等于全部实质的相同。观察任何事物,都必须全面细致地分清个性和共性,局部和整体,这样才不会弄错对象,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讲,人在气愤的时候,往往失去理智,这时候的行动就会造成错误的后果。所以人在受辱或其他原因而极度气愤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让自己受辱或受害的原因在哪里,是谁让自己受辱和受害的,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原因和加害人的情况思考对策,这样来采取行动,才能不会失去理智,而使自己的行动取得最好的效果。
以上三幅均为敦煌手写佛经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