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排版:小卖部小明校对:美编部小美而不要再成为“天下苦知网久矣”的一个平台。——赵德馨作者:老干部老杨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1)

赵德馨和周秀鸾

我不是想把知网整垮,

也是希望知网改好,

成为知识分子的朋友,

而不要再成为“天下苦知网久矣”的一个平台。

——赵德馨

作者:老干部老杨

校对:美编部小美

排版:小卖部小明

01

知网终于道歉了

2022年5月12日下午,湖北武汉,知网的工作人员按响了赵德馨教授家的门铃。

他们是来给老教授道歉的。

“他们态度还是很好的。”年届90岁的赵德馨说。

知网工作人员说,他们已经换了新领导,将有新的态度。

他们还说,将重新上架赵教授的作品——2021年12月,知网下架了赵德馨的所有论文作品。这些作品最早发布于1952年,时间跨度长达70年。

次日(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介入此事,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当天,知网立马发布公告,说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

苦天下人久矣的知网终于道歉了。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2)

“这是我所盼望的。”赵德馨说。

他确实盼望得太久了。

他针对相关数据库平台的维权已长达9年。对知网的维权,今年也到了第六个年头。

“对知网的维权,是最艰难的一战,也是我的最后一战。”

02

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51年,赵德馨于中原大学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

次年,他刚好20岁,发表了平生第一篇论文(论文题目暂时不祥,查阅知网和万方,上面显示的赵德馨最早的作品发表于1962年,题目是《口腔内不同金属的电刺激作用》,载于1962年《中华医学杂志》第48期)。

自此,赵德馨正式跨入学术大门。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3)

在学术领域,有这样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就是说做学问要能甘于寂寞,勤于钻研,不懈坚持,方能成就一方天地。

赵德馨的一生,充分诠释了这句话。从20岁开始,他笔耕不辍,一写就是70年。

1953年,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专业研究生后,他迈入了中国经济领域的前夜。1958年,在26岁时,他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书籍《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4)

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纲要》《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经济史辞典》等经济专著相继被写出,他成为古代、近代和当代多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史的开拓者。同行评价他是“一位难得的通古今之变的经济史学工作者”。

回顾他的一生,他共计出版了6部专著,1部论文选,2部合著,主编书7种。其中,光是发表的论文,就多达两百多篇。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哈里·科斯,在研究1949年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时写道:“最为综合全面的资料可参见赵德馨主编的五部系列著作。”

可见,他的作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规模较大的影响,他被国家评为中国经济史奠基人。

但是,这位贡献巨大的学者,获得与之付出匹配的回报了吗?

没有。

03

侵权成风,开启维权之路

1998年,赵德馨正式退休。

退休后的他有了更多时间来学习网络,通过网络获取新闻和新知。

2013年的一天,他在浏览珠海图书馆网站的电子图书时,发现上面居然有自己的作品:33万字的《楚国的货币》。这是他退休前两年出版的学术书籍,除了授权给出版公司,他并未跟任和数字平台达成合作。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5)

“我的作品被侵权了。”这是赵德馨当时第一反应。

赵德馨深一步了解到,该网站在运营电子图书时,提供在线试读和有偿下载,来谋取利润。

“我日常使用这些平台也要付费,这很正常。”赵德馨说。令他不解的是,这些平台凭什么私自把自己的作品上架,而不和自己商量。

有一次,他的学生告诉他,下载他的文章要付多少多少钱。他让学生以他的名义找平台沟通,对方称,即便是他本人下载也需要付费。

更令他郁闷的还在后面:京东、勋腾高科、知网、万方等数据平台,乃至多家出版社、图书馆,都在不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上架和出版了他的作品。

侵权,俨然已经成为学术领域的不正风气。

维权,势在必行。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6)

当年,他毫不犹豫状告了超星电子图书的侵权行为。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定超星构成侵权,赔偿赵德馨1.3万元。

他又聘请了律师,对知网、万方等平台发起诉讼——这些平台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收录了他160多篇论文,并提供付费下载。至于下载所得收入,赵德馨当然无从知晓,更得不到半分钱。

面对侵权纠纷,这些平台大都自知理亏,选择了和平解决,在赔偿后跟赵德馨签订合作合同。

就这样,赵德馨陆陆续续收回了他应得的报偿,并局部瓦解了数字平台的侵权之风。

直到2016年。

也就在这年,赵德馨发出了“最后一战”的声音。

04

一家独大的知网,知识本身的悲哀

一直以来,知网都在互联网知识领域扮演着让人切齿不已的角色。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7)

2012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布公告称,因知网涨价过高,将暂停使用。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宣布停用知网,原因是涨价过于离谱。校方声称,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北京大学也曾在2016年3月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数据库商涨价过高,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这样的“断舍离”,从2012年到今年,十年来从未停过。

今年4月8号,中科院也跟知网暂停了合作,“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以后会用万方和维普替代,差不多可以替代百分之八十多,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8)

各大院校对知网的怨声载道,反映出一个事实:知网数据库的内容之丰富,已经达到近乎垄断知识的地步。

很多院校在跟知网分道扬镳后不久,又选择了继续合作。之所以选择妥协,是因为很多数据和内容,在知网只此一家。

根据知网的财报显示,从2005年开始,其毛利率就始终在50%以上,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70%以上。数据显示,2021年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2.89亿元,归母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94亿元。其中,毛利率达到53.35%。

当知识成为牟取暴利的载体,本来就是知识本身的悲哀。更令人悲哀的是,知网继续做着鸡鸣狗盗之事。

05

被侵权没得一分钱,还面临“封杀”

2016年的一天,赵德馨在跟一群老教授聊天。

1990年,赵德馨出版了《中国经济史辞典》。这部大书厚达1128页,收录并阐释了5438条经济史概念。2016年,赵德馨邀请了20多名教授和副教授重新修订该辞典;聊天的老教授们,就是这些图书修订参与者。

他们吐槽道:“用学校的账号下载《中国经济史辞典》的电子版,一天只能下载3页,下载全本要一个月;如果直接去知网下载,一次需要26元。”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9)

赵德馨这才想起,自己跟知网有这本书的合作关系。

2006年,知网曾给赵德馨寄来一份合同,针对他编著的《中国经济史辞典》进行合作。合同约定,每销售一套书,知网向他支付1.3元。

“合同上清清楚楚地写明了一个收款账户,但我一分钱也没收到,所以钱去哪儿了呢?”

想起这件事后,赵德馨特意去咨询这个问题,才得知知网未经同意,冒用了赵德馨的名字,私立了一个银行账户。钱都进入了那个银行账户。

简而言之,通过一个小手段,这十年本该属于赵德馨的钱,都进了知网的腰包。

不仅如此,知网还在未签署合同的情况下,收录了赵德馨100多篇论文,所获盈利,自然也没有给到赵德馨。

“这个事情已经触犯了刑法,我已经委托律师去打官司了。”赵德馨说。

同时,赵德馨开始取证,在网上收集侵权论文资料。84的他,拉开了六年的知网维权之战。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10)

他多次辗转于家属区和学校图书馆和档案室,逐页翻看总目录,再到书架上一本一本翻找原件。本校找不到的,他又联系其他高校图书馆、省志办,请求律师到网上搜寻。有一部分早期作品已被卖掉,另一部分他捐给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总计3000多册。要一一找出这些原件,对他来说是一项大工程。

在搜集证据期间,赵德馨发现爱人周秀鸾的10多篇文章、学生苏少之的40多篇文章都有同样的遭遇。赵德馨联合周秀鸾及苏少之,陆续对知网发起诉讼。

2020年8月,收集工程终于告成,赵德馨就100多篇侵权文章,对知网发起了上百场诉讼。知网也是个硬茬儿,他们以“原告发表在相关期刊,属于该期刊的具体内容,而该期刊作为汇编作品具有独立和完整的著作权”为由,想把侵权行为推得一干二净。

“其他平台你一找过去,大部分都很快知道自己做错了。知网很强硬,所有的诉讼即便是失败了,它都要上诉二审,要不是有律师代劳,我这个年龄根本耗不起。”

一家知名期刊的负责人曾打来电话劝他妥协,让他放弃维权。

“这位负责人明确地说,如果我坚持维权,以后就不便再发表我的研究成果。这对学者来说,相当于是被封杀。”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11)

赵德馨的日记,句句都是对知网的诚恳建议

06

知识畅通无阻渗透网络,才是真正的“知网”

对于很多被侵权的作者而言,这句话很有用,但对赵德馨没用:“我已退休多年,不怕这些阻力。”

如同再深的黑夜也会有光,再大的威胁下,也总会有人选择抗争。

抗争一年多后,去年12月,赵德馨终于赢来他的胜利:

100多场案件全部胜诉,成功获赔70万元,知网对赵德馨道歉。

赵德馨以法律武器获得胜利后,知网将他的文章全部下架。知网称:“我社将积极和相关期刊编辑单位与赵德馨教授沟通,妥善处理赵德馨作品在知网继续传播的问题。”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12)

换而言之,此次下架,是下架之前维权的内容,通过双方沟通,上架之后签订合同的内容。

但一直到今年4月,知网也毫无实质行动。“知网发布说明向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

赵德馨表示,知网的人春节期间来看望过他一次,没有谈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对于他的提问,知网方面没有任何表态,在那以后也再也没有联系过。

有人说知网想给赵德馨一个下马威,来一次真正的“封杀”。

但就如赵德馨所说,“我不怕这些阻力”。他说,他现在也还在著书,即便被一些期刊和知网拒绝,还会有其他期刊和数据库平台能发表。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13)

爱人周秀鸾对知网的建议

不仅如此,今年4月,他还和爱人周秀鸾联名将近千册藏书捐赠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两人累计捐书已近4000册。经历了知网事件,他对“藏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数据库平台如果野蛮经营、设置各种门槛,实际上是把知识藏起来,阻断了学术交流。更多的学生、研究者使用藏书,才能发挥藏书的实际作用。”

或许是对赵德馨此次举动有所感,或许是担心数据库内容减少、影响力下滑,知网终于再次拜访赵德馨,商谈重新上架的事。

诚如赵教授所言,书,是让人看的;知识,是需要流通的。书能够让贵贱不等的人都有条件读到,知识能够跨越门槛、够畅通无阻地让人领会,形成流通的学习网络,这才是真正的“知网”。

希望赵教授的论文能早日实现上架,希望知网真能“深刻自省,全面自查”。赵德馨人如其名地践行着自己的“德”,他的作品也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知网疑似剽窃文字观点怎么办(状告知网上百次)(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