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是什么歌名(绿水青山洒青春)
绿水青山是什么歌名(绿水青山洒青春)一说到往事,王香才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青春岁月。老伴扯了扯他的衣袖,回应道:“老头子,你入党的事儿跟我摆摆嘛。”这便是离休干部王香才和老伴凌宗维一天日常生活的开始。已经91岁的王香才患有帕金森综合征,手和脚抖得特别厉害。老伴常常“故意”让他回忆一些往事,以防止他大脑萎缩。伴着徐徐清风,王香才望着墙外的青山翠岭,自言自语道:“下个月,我就入党73年了哟。”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风拂面暖心田。
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村,一条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在临近聚奎中学的路旁,有一所不甚起眼的农家小院。院子里草木葱茏,掩映着一栋两层高的小楼。
清晨7点左右,天已大亮。
两位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身着粗布衣服,脚穿黄胶鞋,坐在自家院落里,怡然自得地摆着龙门阵。
这便是离休干部王香才和老伴凌宗维一天日常生活的开始。
已经91岁的王香才患有帕金森综合征,手和脚抖得特别厉害。老伴常常“故意”让他回忆一些往事,以防止他大脑萎缩。
伴着徐徐清风,王香才望着墙外的青山翠岭,自言自语道:“下个月,我就入党73年了哟。”
老伴扯了扯他的衣袖,回应道:“老头子,你入党的事儿跟我摆摆嘛。”
一说到往事,王香才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青春岁月。
王香才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他原本姓胡,小时候家里贫穷,兄弟姊妹又多,自幼就被父母抱养给了原江津县吴市乡(现江津区油溪镇吴市社区)的一户王姓人家,从此改姓王。
他的养父母也是普通农民,生活同样拮据。王香才在当地读完小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便不得不退学,帮父母种庄稼,十二三岁的年纪便要分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
那时的农村,种庄稼的收成本来就微乎其微,其中一部分又被当地地主恶霸盘剥殆尽。王香才和父母辛苦忙活一年,生活依旧捉襟见肘。
王香才天天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渐渐懂事的他心里总觉得“不甘心”。
后来,村里来了一位外乡人,常常悄悄地找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讲一些“闹革命”的事儿,充满好奇的王香才也忍不住凑上前聆听。
原来,这位外乡人是地下党员谭天云,他给青年人讲的是共产党要带领穷苦百姓打天下的故事。
在谭天云的影响下,热血青年王香才逐渐了解了共产党,内心坚定了入党的信念。
1949年5月,王香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当地其他几位党员一起组建了地下党组织。那一年,他刚满18岁。
解放前夕,江津的城市乡村全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国民党反动势力大肆搜查地下党。身处风声鹤唳的环境,包括王香才在内的地下党员,时常都会面临敌人的围剿和追捕,无异于提起脑袋干革命。
农民身份成了王香才最好的掩护。组织上交给他的主要任务是侦察油溪、吴市一带国民党守军的动向,再秘密传递给地下党组织,他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然而,危险无处不在。好几次深夜时分,敌人挨家挨户清查地下党。王香才一听到风声,就立马逃离家里,露宿在山坡上的树林里,躲藏在小溪沟旁的草丛中,就这样一次次东躲西藏,化险为夷。
江津解放后,王香才等一批地下党员,在党组织安排下,继续投入到征粮剿匪的战斗中。他们暗中探听,摸清“匪窝”虚实,给解放军带路打“前站”,为巩固新生红色政权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后40多年,王香才一直在江津林业战线上工作,直到1992年在江津县永兴林业站离休。他大半辈子都扎根于四面山林场、蔡家清溪沟林场、塘河滚子坪林场等各大林场,为管林护林奉献了毕生精力和心血。
林场往往地处偏远山区,林区人迹罕至,王香才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地砍荒栽树、巡查防火,不仅要忍受与大山为伴的寂寞,还要抵御日晒雨淋和毒虫的侵扰。白天,外出巡林护林走的是崎岖山路,有的地方还要边爬边走。晚上,就住在冰冷的崖洞或者农家漏风的土房里。
几大林场数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山林都留下了王香才和同事们的足迹。
那些年,生产队靠劳力挣工分。王香才常年累月不在家,只剩妻子独自一人撑起了整个家,不仅要抚养3个孩子,还要下地劳动。因为家里缺劳力,他家工分总比别人差一大截,每年口粮也相应较少,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每一次,王香才回白沙黑石山村的家探亲,在家人眼里就好像是“过节”。特别是他在四面山林场工作时,林场距家里有近70公里路,不通公路,没有汽车,全部靠双脚走,即使凌晨四五点出发,也几乎要当天深夜十一二点才能到家。
尽管王香才难得回家一趟,但他在家往往呆不上两三天便着急赶回林场,因为林区的安全是他心中最深的牵挂。每次返程,他总是满怀着对妻子和儿女的愧疚。
近半个世纪的坚守,王香才作为江津林场开荒造绿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所管护的林区不曾出现过滥砍滥伐现象,也未发生过森林火灾事故。
如今,王香才和同事们曾经付出青春、汗水和热血管护的林场,放眼望去,早已满目苍翠,一座座绿水青山在生态环保和乡村振兴中变成了一座座金山银山,这是他心中感到最幸福的事情。
王香才时常讲:“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去干什么,再苦再累都值得。”一句朴素而简单的话语,道出了王香才对党和人民的那一份无限忠诚!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