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书法家的轶事(书法家逸事)

书法家的轶事(书法家逸事)作者是一位刚刚转业的朋友。书画展使他名声鹊起,成为单位公认的书法家。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抄抄写写全靠一支笔。字写得好不好,算是机关从政的基本功,领导们普遍喜欢写字好的干部,写出来的文件看着舒坦。也就有不少人,提拔得快,就沾了这个光。所以,看起来他应该蛮有前程。那一年单位搞书画展,也包括钢笔字。我是没那胆量参展,没自信。但我发现一幅展品,完全临摹了这字帖上的一首诗,微妙维肖,并且体例格式也相同。应当说临得确实不错,有一定功底,否则达不到这个水准。但毕竟是临摹的,冒充原创总是不妥。显然评委们都没有见过这帖这字,最终获得了钢笔字一等奖。作为组织者,我也没有提出异议,平平稳稳,皆大欢喜,不出乱子便好。被砸的是个日本进口日产蓝鸟,当年还很时髦。一块挡风玻璃上千块。人家去换了,拿了发票单位报销。小董的个人责任,考虑到实际情况,领导照顾,让他承担五百块钱。八十年代中后期也不是小数,大概七八个月工资,约定每

一到年底下,便要贴春联。街上卖的印刷品不靠谱,不单是字的问题,主要是基本上不合格律,平仄都不讲究。贴出去,自己看着就别扭,有辱门风。算起来,喊着复兴传统文化也不少年头了,从小孩子穿古装,摇头晃脑地背三字经和弟子规来看,似有些成效,电视上的诗词大赛也风生水起,但这春联市场似无起色,始终粗糙而庸俗。每当这时候,身边的书法家便派上了用场。从他们那里讨来几幅,拣适合的,贴在门上,多余的,送送朋友。

我还是很爱书法的,喜欢读帖看字,对书法家尤为敬佩。但遗憾,自己的毛笔字实在拿不起来。中学时写大字报,办壁报,也曾试过,但总是不得要领,便灰心丧气。倘有“红袖添香”“绿衣捧砚”,兴许能坚持下去,靠自己悬梁刺股,埋头苦练,实在没动力,早早地知难而退了。另外,也觉得这毛笔字不光写起来繁琐,练字过程也忒麻烦,每练一次,必弄得满地废纸,满手黑墨,满目狼藉。对墨,古人是很讲究的,大概都是松烟墨或油烟墨,从植物中提炼,说不定还有一种香气,能给写字助助兴。而我们从文具店买,贵点的还好,次点的则一股浓臭,令人生厌。甚至还为此生出事端。不是诳语,确有案例。

老董,现在的诗人兼书法家,字好,诗写得也很有味道。当年老董还是小董时,懵懵懂懂。从学校分配到机关,单身,生活上也不讲究,常吃住在办公室,看看电视,写写字。穷学生,自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文房四宝。纸是报纸,墨,是塑料瓶里的墨汁,砚是烟灰缸,笔,估计也不是什么好笔。练完字,晚了就在沙发上凑合一宿。早晨收拾一下,不耽误上班。

有一天早晨,该上班了,还没来得及收拾,我们一开门,被一股墨臭熏得倒退二三步。我皱着眉头捂着鼻子赶紧让他把烟灰缸赶紧拿出去。他便拿起臭气熏天的烟灰缸去了厕所。正当大家都还在擦桌子扫地时,只听见楼道里吵吵嚷嚷,不一会进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一彪形大汉,手里拿着一只玻璃烟灰缸,沾着墨汁,眼熟,正是小董拿出去的那只。大汉急汹汹地问,是谁从窗户里扔下去的?把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砸碎了。瞬间,我犹豫了一下,考虑一下有无推掉的可能。但随即承认下来。因为这太现实了,刚刚发生,弄不好人家都看见从哪个窗子扔下去的。如果我们不承认,那人肯定会找领导去闹,最终还要查个水落石出。而我们又是办公室,是门面和综合部门,首当其冲,是脱不掉的。除非不怕事闹大。所以明智之举还是认下来,看了看现场,赔礼道歉,给领导如实汇报。

被砸的是个日本进口日产蓝鸟,当年还很时髦。一块挡风玻璃上千块。人家去换了,拿了发票单位报销。小董的个人责任,考虑到实际情况,领导照顾,让他承担五百块钱。八十年代中后期也不是小数,大概七八个月工资,约定每月从工资扣。事是小董干的,但毕竟是我让他拿走的,虽然我断没想到他会从窗户里扔下去,却总觉得和自己有些关系,于是申请老婆,批了50块钱,帮小董拿了十分之一。年底,领导们又从工会会费中申请了二三百块钱的救济,这件事算是做了了断。

小董并未因此而罢休,更加砥砺前行,到变成老董的时候,书法终于炉火纯青,大有赵孟頫的风采。而我则更不喜欢拿毛笔,偶尔用钢笔练练字。很幸运买到一本《唐诗三百首》的钢笔行书字帖,黑白封面,竖排,集了几种不同风格的行书,有的狂野,有的娟秀,品质很不错。没事比着写几张,颇有心得和长劲。关键是比照这字帖写字,诗书同修,练了字,又重温了唐诗,一举两得。其实也满合传统。诗书画印,本是不能分割的,古代的文人一定是四项全能。但今天我们写诗的作画的,则缺胳膊短腿。曾有位朋友送我一幅画,技法还说得过去,有几分宋人风格。但除了年月,啥也没题。估计一是没什么辞,主要还是字太丑,题款就不像个样子。这种画家估计永不入流。

当时钢笔字帖流行的是庞中华类似的楷书,这唐诗的行书字帖属于小众,是在新华书店的一个角落里找到的,很少有人注意到。那时没有网上书店,能注意到并能买到一定是特别有心。让我没想到,除了我,同事中亦有有心之人。

书法家的轶事(书法家逸事)(1)

那一年单位搞书画展,也包括钢笔字。我是没那胆量参展,没自信。但我发现一幅展品,完全临摹了这字帖上的一首诗,微妙维肖,并且体例格式也相同。应当说临得确实不错,有一定功底,否则达不到这个水准。但毕竟是临摹的,冒充原创总是不妥。显然评委们都没有见过这帖这字,最终获得了钢笔字一等奖。作为组织者,我也没有提出异议,平平稳稳,皆大欢喜,不出乱子便好。

作者是一位刚刚转业的朋友。书画展使他名声鹊起,成为单位公认的书法家。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抄抄写写全靠一支笔。字写得好不好,算是机关从政的基本功,领导们普遍喜欢写字好的干部,写出来的文件看着舒坦。也就有不少人,提拔得快,就沾了这个光。所以,看起来他应该蛮有前程。

但很遗憾,名声虽鹊起了一阵,也甚得领导喜欢了一阵,但他的势头没有持续下去。单位不久明确了一批科级干部,副营级转业的他,只按部就班地明确了副科,而没有因字写得好还有别的付出直接明确正科。确实有些不理想,他便要提出离开,也联系了一家大企业。或许觉得企业更有前程,亦或只是虚晃一枪,希望能被挽留,找回些面子。但偏偏这届领导惜才爱才之心不足,很快批准,没有客气,让他没了退路。于是他便告别了体制内,到了某大企业,后又听说转到了某不太大的企业,最后又听说又到了某更不太大的企业,再后来就不知音讯了,也不知还写不写字。他其实是个蛮好的人,很努力,为人也很热心,如果当初不那么着急,眼光长远一些,有些定力,不跟他们计较正科副科那点事,熬到现在,只要不犯什么事儿,就凭他的为人、他的能力、他的机灵,特别是那手好字,退休前怎么也得弄个二级巡视员干干。

(2022年春节)

书法家的轶事(书法家逸事)(2)

壹点号老气横秋

猜您喜欢: